1926年初,奉天成立了復盛戲社,是奉天當地成立最早、最有影響的落子大戲班之壹,班主高景山。上世紀20年代初高景山曾壹道參與接警世戲社頭班來奉天為張作霖嶽母王老太太演壽戲。以後,冀東各大落子班陸續來奉天演出,他幾乎都看過,於是產生了在奉天成立落子班的想法。1925年秋天,高景山聽說警世戲社二班在安東(今丹東)後潮溝戲園子演出,便帶人暗中去安東活動。他先看了幾場演出,對戲社中的金靈芝、花雲舫、筱靈芝、芙蓉花、王萬良、王東海等很感興趣,答應藝人帶警世戲社二班的部分人員到奉天重新成立個戲社。警世戲社被帶到奉天後,他們先在北市場的大觀茶園演出。這年臘月,高景山以這些藝人為基礎成立了落子戲班復盛戲社。戲社演出的劇目有《賣藍衫》《珍珠衫》《因果美報》《還陽自說》《回杯記》《蜜蜂記》等。
開演前,樂隊先吹壹陣喇叭,氣氛火爆、熱鬧,然後小戲開場,接下是大軸戲,每場最少演三個小時。每日早晚兩場戲。開場戲壹般都是小武戲。復盛戲社的藝人中有十多人能演武打戲,而且在許多戲中是真刀真槍打鬥。常用的有三節棍、回竿,用這兩種真家什可以表演“五虎群羊”。表演時壹人持三節棍,四人各持壹根架竿。常演的開場小武戲有《鐵公雞》《康小八》《無底洞》《莫州廟》《白水灘》等。
第二年,為加強主演陣容,高景山通過各種渠道,不惜重金招收女旦角。如青衣、花旦李小霞,拿手的劇目有《馬寡婦開店》《槍斃駝龍》《李桂香打柴》《槍斃駝虎》等。她還善演閨門旦和苦旦戲,演得相當叫座,很快成為主角。
奉天落子藝人金靈芝
再如花小仙,她被接到奉天後,沒急於出演,先是看了幾天復盛戲社的戲,覺得與自己的戲路子相同,只是行頭和道具不大講究。於是,她花錢制了壹套新門帳、裙子襖、道具等,最後才登臺亮相演出。她的打炮戲是《王少安趕船》,上場後手拿的是帶有玻璃龍頭和彩球的船槳,身上披的是玻璃管串成的雲肩和“挎子”,頭上戴“魚波罩”和穗子。由於她穿戴打扮嶄新且身段優美,“馬趟子”跑得精彩,唱得也精彩,觀眾大震。翌日,花小仙演出了《花為媒》,打響了第二炮;第三天演出了《杜十娘》又打了炮。她也很快被列為戲社的頭牌。1928年夏,復盛戲社去撫順又吸收十三妹加入戲社。她武戲好,給戲社的武戲加強了力量,既突出了武戲中的旦角戲,也使許多文戲加入了武打的內容。如《花為媒》中的搶親,《占花魁》中的搶花魁,《保龍山》中的開打戲都有精彩的場面,她自然也成為戲社的女主演之壹。
1928年年底。戲社已確立了以花雲舫、芙蓉花、李小霞、花小仙、十三妹五大女主演為中心的演員陣容。五大女主演壹路戲,但風格不同。演出時有分有合,有時個人單挑壹出戲,有時拴在壹起,互相打裏子,如《保龍山》就是拴在壹起演的。花雲舫演戲中主要人物沈冰潔,芙蓉花扮演前幾場以文為主的鮑彩文,花小仙或李小霞扮演花彩鳳,十三妹則演後幾場以武戲為主的鮑彩鳳。五大女主演同臺演壹出戲,既各顯其能又互相扶持,不爭角色。在戲班裏雖有輩分之別,但她們卻情同姐妹,彼此關照。因此當時許多戲班都羨慕她們的真誠團結和默契合作。五大女主演臺上演戲,臺下排戲,拒絕參加社會應酬,當時人們都說復盛戲社是家庭班,作風好。後來,復盛戲社還把“作風好”作為傳統,規定“男演員不準搭班串巷,女演員不許拜客”。
最初五大女主演的“頭塊牌”是花雲舫。她不僅年歲稍長,藝術條件也占先,所以為五大女主演之首。她中等個兒,長方臉,嗓子很沖。可惜壹次去商埠大舞臺演出時,從乘坐的馬車上摔下來,扭了腿,壹直沒能治好,上臺後壹瘸壹拐,影響表演,那年她才二十七歲。最後她只好改青衣為老旦行當,並把老旦戲《戲愛寶》作為她常演的劇目。由於花雲舫腿摔傷,演的戲少了,“頭塊牌”便讓給芙蓉花。芙蓉花這年已十七歲,藝術上趨於成熟。她是典型的大口落子演員,氣口足,唱腔開朗,垛板、快板尤好,身段也不錯,所以最叫座。她的唱腔為奉天的許多落子戲愛好者傳唱。1928年,壹次商埠大舞臺演出完了,張學良的部下湯二虎會見她時還學唱了她的唱段。芙蓉花戲演得好,為人也好,溫柔謙和,樂善好施,肯於幫助藝人,大家都很敬重她,不論老老少少都稱她為“花姐”。由於復盛戲社演員陣容強大,社會影響好,所以許多藝人都來投奔。此外還有警世戲社、岐山戲社、洪順戲社、李子祥***和班、撫興戲社、元順戲社、愛蓮戲社等不計其數。有的戲社產生在冀東,發展在東北。
“評劇大王”芙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