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我們的節日端午節手抄報文字內容

我們的節日端午節手抄報文字內容

 端午節是我們的傳統節日,為了更了解端午節的文化傳統我們制作手抄報的時候要搜集很多資料。以下是由我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我們的節日端午節手抄報文字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們的節日端午節手抄報文字內容壹

 壹、端午節簡介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壹。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

 二、端午節的由來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 。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

 據學者聞壹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余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

 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占據主流地位。

 在民俗文化的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壹起。

 三、端午節的寓意

 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賦予不同的寓意。江浙地區劃龍舟,兼有紀念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貴州苗族在農歷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谷豐登。雲南傣族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巖紅窩。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包括臺灣、香港,每年端午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壹起。因而端午節又稱詩人節,把屈原崇高的人格和偉大的作品引以為民族的光榮。詩人節之倡設,實與整個社會有關。詩的社會固不必人人吟詩,個個度曲,旨在能明辨是非,能以誠相見,有良好的風尚。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五月古稱“惡月”,空氣悶熱潮濕,蛇蚊出沒頻繁,陽光熾熱,百毒齊出。古人掛艾和菖蒲是有壹定科學性的,端午節也就成了自古相傳的“衛生節”。賞不盡人間西湖景色秀,春情蕩漾在心頭”的白娘子。真有點矛盾,這正是端午文化的豐富內涵。

我們的節日端午節手抄報文字內容二

 端午節的禁忌

 1、端午節忌舉行喜慶活動

 端午節最重要的的內容,就是祭祀先人。而祭祀時難免產生悲傷,因此這天是不適合向別人說祝福的,當然也不適合舉行和參加開業、結婚、慶典等喜慶活動。加上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歷的五月初五,這天是“楊公忌日”,決不能被選來做為辦理開張、動工、嫁娶、簽訂合同等重要事項的日子。

 2、端午當天忌下河遊泳

 由於五月為“惡月”,重五是個不吉利的日子,因此有些地方在這壹天忌遊泳,尤其忌到曾經溺死過人的地方遊泳。因為在端午節那天“溺死鬼”最兇,需要找替身“還陽”,所以又有投粽子入河,讓其分享免其作替身的習俗。

 3、端午忌吃娘家粽子

 古代女兒出嫁,長住丈夫家,難得見到自己父母。而從唐朝開始到清末,就有端午回娘家的習俗。但是在山東壹帶,有流傳著出嫁的閨女走娘家,不須在端午節之前回婆家,即不能在娘家過端午節。因為民間俗話說,“吃了娘家的端午粽,死得全家都不剩”。

 4、端午期間嚴禁房事

 古人認為五月是九毒月,而端午為九毒首日。天地氣場不正的時候,必然會影響到人的身心,所以如在九毒日交歡房事,必須會中邪毒傷身體。因此古訓嚴禁端午房事,並且規定從五月初壹到初五,女子應該歸寧,在父母家度過,夫妻分開,並把這天定為“歸寧日”。

 5、端午節防毒氣攻身

 前面也提到過端午節是毒月,從農歷氣象上看,正是夏至左右,所以也是壹年之中陽氣最盛的日子。從五行上看,任何壹種五行過旺或過衰,都會形成邪氣,都會對自然氣候或人身健康,構成威脅與傷害。因此,端午節這天需要在房門上,插艾、插桃技、插菖莆以驅鬼。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等等。

我們的節日端午節手抄報文字內容三

 端午習俗活動

 端午習俗活動發端於南宋時期,至明清時達到鼎盛。據《嘉興府誌》記載:1765年,乾隆第四次南巡,重遊煙雨樓,龍舟競渡掀起高潮。除了南湖群龍飛百舸爭流的龍舟競渡外,民間還流行插“健符”、祭嫘祖、懸鐘馗、跳鐘馗舞、關帝畫像、寫“王”字、送百蟲、吃粽子等,豐富多彩民俗活動形成嘉興端午節壹道獨具特色的文化風景線。

 中國的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們過節的習俗卻大同小異。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懸掛菖蒲、艾草,佩香囊,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吃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逐漸消失外,其余習俗至今已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的國家。

 粽子最初是民間普通食品,吃粽子並不固定在端午,但是後來由於紀念屈原,才使得端午節吃粽子成為中華民族世代沿襲的習俗,也使得小小的粽子具有了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古時每逢端陽,人必食粽。唐明皇曾禦筆親書“四時花意巧,九子粽爭新”贊粽,詩人鄭谷有“諸鬧漁歌響,風和角粽香”之句譽粽,這說明當時上自朝廷,下至民間,食粽已是很普遍的事。吃粽子原本簡單,但經這麽詠唱,頓覺濃情異趣大增,意韻余味綿長。

 端午節吃粽子是我國傳統食俗。全國各地的端午節粽子味道各異,但是大家公認的美味就是的“五芳齋”粽子。五芳齋號稱“江南粽子大王”,至今已有80多年歷史,以糯而不爛、肥而不膩、肉嫩味美、鹹甜適中而著稱。

 端午節的粽子真是讓人驚訝不已,蘆葦的長葉,江南的糯米,還有蜜制的大棗。包制成壹只只粽子,開水壹煮,葦葉清爽的香氣,糯米濃膩的粘香,還有蜜棗的甘甜,混在壹起是怎樣的享受啊。什麽樣的人會有如此的妙構,讓千古的人們都為之沈醉。

 小孩還要掛香囊的。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壹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每到端午節來臨前幾天,大人們便會給孩子們準備各式各樣的女紅飾物,有各色彩線擰成的“花花繩”,有繡了“五毒”的肚兜兒,看的是五彩絲線做的“香囊”,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據說戴了可以辟邪。伴隨著這些形形色色,玲瓏可愛的飾物的,是壹個白娘子與許仙的美麗故事。孩子們喜歡上了多情善良的白娘子,生怕這樣的“辟邪物”會將白娘子給“辟”了去。大人們總是解釋說,白娘子是千年修煉,這些物件是降不住她的。大人們又拿了雄黃酒要在孩子的耳朵上搽,許多孩子說啥也不肯塗雄黃,他們知道白娘子最怕雄黃了,他們真心喜歡那個“棄黃冠攜青妹佩劍雲遊……

 賽龍舟源於戰國時楚人因舍不得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並驅散江中之魚。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國初期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我們的節日端午節手抄報文字內容四

 端午節古詩詞

 1、已酉端午

 作者: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2、乙卯重五詩

 作者:陸遊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壹笑向杯盤。

 3、端午日禮部宿齋有衣服彩結之貺以詩還答

 作者:權德輿

 良辰當五日,偕老祝千年。彩縷同心麗,輕裾映體鮮。

 寂寥齋畫省,款曲擘香箋。更想傳觴處,孫孩遍目前。

 4、端午遍遊諸寺得禪字

 作者:蘇軾

 肩輿任所適,遇勝輒留連。

 焚香引幽步,酌茗開靜筵。

 微雨止還作,小窗幽更妍。

 5、和端午

 作者: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壹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盆山不見日,草木自蒼然。

 忽登最高塔,眼界窮大千。

 卞峰照城郭,震澤浮雲天。

 深沈既可喜,曠蕩亦所便。

 幽尋未雲畢,墟落生晚煙。

 歸來記所歷,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寢,孤燈同夜禪。

  推薦閱讀:

  • 上一篇:急需幾個最好笑的笑話和腦筋急轉彎
  • 下一篇:我的孩子四歲,去年發現了蕁麻疹,不知道怎麽辦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