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我國各個少數民族特有的節日有哪些

我國各個少數民族特有的節日有哪些

蒙古族那達慕大會;錫伯族抹黑節;彜族的“火把節”;瑤族達努節;藏族望果節。

1、瑤族達努節

達努節是馬山、都安、巴馬、平果、隆安、大化等地自稱“布努”的瑤族傳統節日。又名二九節、祖娘節、祝著節、瑤年。

打努節最重要的活動是打銅鼓、跳銅鼓舞。銅鼓分為兩種:公銅鼓;母銅鼓。銅鼓表演需要五人出場。兩人打銅鼓,壹人打銅鑼,壹人敲皮鼓,壹人舞竹帽。鑼聲先響,接著銅鼓、皮鼓有節奏地敲響。銅鼓有十二套傳統的打法,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表現耕作、狩獵等與自然搏鬥的場景。

其動作粗獷有力,舞姿優美大方。舞竹帽者,穿插在上述四位鑼鼓手之間,不時作出幽默可笑的動作,逗得觀眾捧腹大笑。鼓點鏗鏘,舞姿純樸,風格粗獷剽悍。表演者雖談不上有多少藝術感覺,但在勞動中演練出的舞步,清新剛健,舞者配合默契和諧,不時博得觀眾的喝彩。最佳的舞者還能得到“鼓王”之美譽。

2、錫伯族抹黑節

抹黑節是居住在新疆的錫伯族人民壹個饒有風趣的傳統節日。錫伯族農歷正月十六,過“抹黑節”。

人們清晨早早起來,年輕人就成群結隊,手裏拿著準備好的浸了清油、沾上鍋底煙的“庫肚苦”(布或氈片),挨家挨戶走,只要壹遇上人,不分男女,捉住就往臉上抹。那些還沒起床的人,也會被人掀開了被子,抹個壹團漆黑。

錫伯族普遍尊敬老人。這壹天如果遇見老人,必須先請安後下跪,在得到老人的允許後才能半跪著給老人抹壹點點黑,或者由老人自己抹。

按風俗,誰在這壹天裏不往臉上抹黑,這壹年他就會不吉利。據民間的傳說,抹黑節的用意是請求五谷之神免除莊稼的黑穗病,保證大豐收。

3、彜族火把節

彜族火把節是彜族地區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日舉行,流行於雲南、貴州、四川等彜族地區;火把節多在農歷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舉行,節期三天。農歷六月二十四日,北鬥星鬥柄上指,彜語支的民族都要過火把節。

2014年7月18日至7月27日,雲南民族村將舉辦為期十天的“天下火把節——最牛民族村”為主題的原生態火把節狂歡活動,市民不用長途跋涉就能感受到原生態的彜族風情,參與到精彩紛呈原汁原味的少數民族節慶活動中。

4、蒙古族那達慕大會

那達慕”是蒙古語,亦稱“那雅爾(Nair)”,“那達慕”是蒙語的譯音,意為“娛樂、遊戲”,以表示豐收的喜悅之情。“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的“那達慕”大會,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那達慕”,蒙語的意思是娛樂或遊戲。“那達慕”大會上有驚險刺激的賽馬、摔跤,令人贊賞的射箭,有爭強鬥勝的棋藝,有引人入勝的歌舞。

賽馬也是大會上重要的活動之壹。比賽開始,騎手們壹字排開,個個紮著彩色腰帶,頭纏彩巾,洋溢著青春的活力。賽馬的起點和終點插著各種鮮艷的彩旗,只等號角長鳴,騎手們便紛紛飛身上鞍,揚鞭策馬,壹時紅巾飛舞,如箭矢齊發。前五名到達終點者,成為草原上最受人贊譽的健兒。射箭、摔跤等比賽也吸引著眾多牧民。

5、藏族望果節

望果節,是藏族農民歡慶豐收的節日,流行於西藏自治區的拉薩、日喀則、山南等地。時間在每年藏歷七、八月間,具體日期隨各地農事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壹般在青稞黃熟以後、開鐮收割的前兩三天舉行。所以,望果節的日程都以鄉為單位,根據當地的農作物成熟情況由鄉民集體議定。

相傳早在公元5世紀末,藏王布德貢堅為確保糧食豐收向雍仲本教佛祖請教。佛祖施旨,讓農民繞田轉圈,由手捧香爐、高舉幡桿的人作前導,由高舉纏繞哈達的木棒和羊右腿的本教教主領路,領著持青稞穗或麥穗的本村鄉民繞地頭數圈後,把各種谷穗插在糧倉和神龕上,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然後吃豐盛的野餐。節日壹過,緊張的秋收勞作也就正式開始了。歡度祈盼豐收的望果節,是辛勞了大半年後藏區農耕者們的最大喜悅。藏語“望果節”中的“望”,意為田地,果為“轉圓圈”,“望果節”即:圍繞豐收田野的歌舞。

百度百科-望果節

百度百科-那達慕

百度百科-彜族火把節

百度百科-錫伯族抹黑節

百度百科-達努節

  • 上一篇:成都新世紀花園壹區小區周邊配套怎麽樣?
  • 下一篇:我想自學廣告設計,請問我應該怎麽起步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