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我記憶中的石磨

我記憶中的石磨

我家後竹園裏,還靜靜地躺著壹臺石磨的磨片,這是我們鄉間五、六十年代常見的石磨,在我的記憶中石磨分上下兩爿,也稱陰扇、陽扇。幾十年過去了,那臺石磨只剩個上爿,下爿大概造房時放入地基了。

壹、關於石磨

翻閱有關資料,石磨是魯班發明的,至少已有兩千年的歷史。它是由兩塊相同的短圓柱石塊和磨盤構成,通過磨的上扇與下扇旋轉擠壓,磨制各種谷物。它凝結著前人的智慧和歷史給予壹代代人的寄托,石磨壹種老工藝,老文化,從古至今,壹直傳承下來。

小時候我聽長輩人說,石磨是鄉村農家不必可少的重要用具,大都是由精巧的石匠制作而成,壹般的石匠不會鏨磨。有關資料這樣記載的,石磨的材質大都是石匠從大山裏精選結實的石頭,先是用錘子、鏨子雕制成兩個圓形平面的磨片,也就是石磨的上扇和下扇(也稱陰陽扇)。下扇是固定的不動盤,上扇是轉動盤,鑿有磨眼,便於漏下糧食。石匠在兩扇磨的接觸面上鑿刻成像牙齒似的紋理狀,這樣易以磨碎谷物。加工的時候,糧食從上扇的磨眼進入兩扇磨片的接觸面,並沿著有規律的紋理向外推移,在經過兩盤石磨時,被磨碎並接二連三地磨成粉末。上扇石磨上還要鏨出兩個對稱的磨棍眼,用於推拉磨時固定木棍。

二、石磨曾經是農家常見的食糧加工用具

記憶中我們老宅是三廂房屋,四廳頭宅溝,我家和幾個伯伯***住壹宅,那時候有壹臺石磨,擺在堂屋裏,因堂屋是幾家***有財產,因此石磨也是***用的。這臺石磨直徑大約六十公分,石巖做成的,重量約二百來斤,石磨放在由幾根杉木做成木架子的中間,木架很結實,上面的那扇石磨旋轉,木架子壹點也不會發生抖動,石磨雖簡單粗糙,但它付出的勞動最多,宅上幾家所有需要磨碎、磨細的玉米、麥子、高粱、大米都要經過它的勞動才轉化為食物,可以說那臺石磨基本上包攬了宅上全部加工任務。

那時候我們農家吃飯用糧壹壹磨粉,主要形式是人力牽磨,牽磨時,磨搭手柄要套在從房梁垂下來的兩根用棕繩做的扣上,磨搭勾頭光滑的軸插入磨子上邊扇的木把上,人站在磨搭勾後面,雙手抓住手柄做壹推壹拉重復動作,石磨在磨搭勾的作用下,作圓周運動,通常壹般來說至少需要壹人推拉,左右側要有人盤磨,其中壹人添料,因為只有不斷地從磨眼裏添加谷物,磨粉時才省時有效,否則時倍功半。

記得那時是人民公社時期,白天有勞力的都要參加集體生產勞,各家各戶都利用早、晚磨粉是經常的事情,每天淩晨或晚上,石磨會發出的有節奏的隆隆聲音,雖然常常把我們從甜甜的睡夢中吵醒,但不覺得煩燥,因為石磨在轉,我們第二天就有飯吃。

在我小時候,家裏磨粉任務主要是由我母親完成,每天吃過晚飯,母親總是拖著疲憊的身子去做這事,有時也叫上年少的大哥二哥幫忙,那時全家六、七口人的壹日三餐食物都得從石磨中慢慢磨出來。隨著年齡的增長,不知從什麽時候,我也跟著學牽磨,經過多次的訓練,掌握了要領,首先要調整好步點和姿式,其次要壹心壹意,有耐力和韌勁,學會牽磨,我感到十分高興,因為也可以幫助大人們做點家務活了。

每到過年,老家宅上堂屋裏十分熱鬧,過年氣氛非常濃厚,磨米粉、磨高梁,家家戶戶挨著次序,大家互幫互助,忙裏忙外,石磨悠悠的轉動聲與人們的歡笑聲構成了十分和諧的春節序曲。

三、不同尋常的石磨作坊

1、人力轉圈推拉磨

小時候我們常見的是推磨,習慣叫法是牽磨,這在崇明鄉村隨處可見,而很少看到的是像北方人那樣圍著石磨人力推拉的情景。記得十歲左右時,我們小孩結伴常去浜鎮,經過西市郭家,看到郭沛義家中的人力推拉磨,於是感到十分稀奇。郭家是街面房子,房屋不大,只能使用占地面積有限的推拉磨。那石磨的上盤,橫著固定住壹根木棍,木棍的壹端橫檔拴著襻帶,作用是套到肩上拉磨,郭家兄弟倆壹個肩背襻帶繩子使勁向前拉,另壹人用腹部頂著橫擋向前推,並不斷往磨眼裏加料,磨盤隨著兄弟倆壹前壹後成弓字形的向前節奏,時而歡快地歌唱,時而沈重地呻吟,壹圈又壹圈,周而復始,無盡地圍著同壹圓心悠悠地轉著轉著……

2、水牛拉磨

在我的記憶中,最感興趣的是水牛拉磨,也就所謂的牛牽磨。牛拉磨就是把牛牽到磨旮旯裏,蒙上眼睛,把磨棍插到石磨眼裏,再把牛套繩拴到磨棍上,添加上糧食就開始拉磨了。

牛牽磨在農村是很少見的,六十年代初,我只有四、五歲,常去馬橋菜園大隊辦事處看牛牽磨,辦事處內有壹大禮堂,禮堂中央有壹個大圓臺壹樣的石磨子,禮堂邊上是個豆制品作坊。牛牽磨開始前,作坊師傅讓牛套上韁繩,用布把牛的眼睛蒙上,這時候隨著師傅的叫喊聲,牛就開始拉著磨片,圍著大石磨不停地轉圈,那時候我不明白這是什麽道理,直到後來才曉得,牛眼蒙住了,看不見光線就會循環往復地圍著石磨轉圈,牛牽磨就是用了牲口的這壹生理特性。

3、稀少的小石磨

小時候,我還記得壹種很少見手搖小石磨,這種石磨主要用於磨赤豆沙或豆漿,也有少數人家用於做水磨湯圓和水磨年糕,壹般在春節前能看到,所以比較考究的人家才有此物。

做水磨粉之前,將粳米和糯米按照比例搭配好,然後摻進幹凈水浸泡壹些時間,同時,在家裏廳堂的地上擺壹個小池子。這小池子是盛放磨汁的設施,所以,完成水磨粉是要好幾個小時的活兒。

要開磨了,將浸泡好的大米用壹個木盆分幾次盛好,然後農婦坐在磨盤旁邊,用小勺往磨盤眼裏壹次次添加攙和著水的大米,另外壹人在磨盤前面推磨。磨盤轉動的聲音在那時候聽起來很和諧好聽,隨著有節奏磨盤聲,白白的米粉汁液就全部流到了事先準備好的小池裏,小池下面墊上厚厚的紗巾或其他吸水的東西,壹般隔壹個晚上,小池米粉汁液裏的水分被吸幹,這樣水磨粉就可以做年糕或湯圓了。水磨赤豆沙和豆漿也是采用同樣的步驟和方法。

四、石磨需要經常刻鑿

磨刀不誤砍柴工,石磨磨久了,需要刻鑿,把石齒刻得深凹,磨糧的速度更快。每年春天,宅上長輩會請上石匠為石磨重新刻鑿,石匠壹手拿著小錘,壹手握著鐵鏨,按石磨紋理在磨盤上壹錘壹錘的刻鑿,石頭在石匠手中飛濺,火花在鐵鏨下閃爍。

記憶中,家住蟠龍鎮東首壹壹我的表姐夫陳飛祥是個技藝精湛的石匠。在春節後的空閑時間,宅上的大伯小叔請陳大哥來刻鑿石磨,吃過早飯,堂屋裏的磨子也已經搬在空地上,此時,陳大哥也來了,他從背包拿出大大小小的錘子、鏨子,壹刻不停地幹起來了,叮叮當當,聲音清脆響亮,連隔壁宅也能聽見聲響。知道施家在鏨磨子,於是來了許多圍觀的鄉裏鄉親們,大家對陳大哥嫻熟的技藝贊嘆不已,可大哥始終象精雕細刻的工匠壹樣頭也不擡地鑿刻著,午飯後,陳大哥也馬不停蹄,他會根據石磨上紋理用小釘小錘子細細地輕鑿,並不斷地清除磨盤上石粉石粒,直到傍晚時分,那叮叮當當的聲音才漸漸停下來,此時,陳大哥像完成某件工藝品的制作壹樣,露出了滿意的笑容……(文中有關插圖來自網絡)

  • 上一篇:我國最早的解釋詞義的專著
  • 下一篇:手機國產的有哪些特征?怎樣辨別?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