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晚,理想汽車正式登陸納斯達克,成為繼蔚來汽車之後,第二家在美國上市的國內造車新勢力。
8月8日淩晨2點,小鵬汽車正式向美國證監會提交IPO文件。
與此同時,哪咤汽車宣布,正式啟動C輪融資,融資金額30億元,並計劃於2021年在科創板上市;威馬汽車也傳出計劃在今年年內登陸科創板的消息。
當市場經過壹輪間接性洗牌過後,難道說,IPO成為造車新勢力拿下安全牌的必經途徑嗎?
造車新勢力兩極分化,頭部企業紮推上市
國內的汽車行業整體銷量持續下降,據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為31.3萬輛,同比下降44.0%。
與此同時,補貼力度也將逐步退坡,2020年-2022年的補貼標準分別在上壹年的基礎上減少10%、20%、30%。這對於尚處於起跑階段的新能源汽車來說影響甚大。而特斯拉入華、傳統車企的入局,則進壹步擠壓了造車新勢力的市場。今年6月份,國內100多家造車新勢力中,只有蔚來汽車、理想汽車、威馬汽車、小鵬汽車、哪咤汽車等月銷量破千,排名第壹的蔚來汽車與排名第十的愛馳汽車,上半年累計銷量相差68.4倍。
由此,造車新勢力陣營出現了嚴重的兩極分化,不少連名字都叫不出來的新勢力,甚至無聲出局。
另壹份來自終端保險的數據則顯示,上半年,有購買交強險的造車新勢力企業只有20家,其中,蔚來汽車、威馬汽車、理想汽車、小鵬汽車和哪咤汽車5家企業合計占比達91%。這5家儼然成為造車新勢力的頭部品牌。而這5個品牌無壹例外的在近期官宣上市。
上市或能緩解資金壓力
我們將視線拉回2014年。那壹年,在新能源汽車浪潮以及特斯拉的刺激下,國內掀起了壹股熱情高漲的新造車運動。
但是,汽車產業鏈極為復雜,壹款車從前期調研規劃,再到設計制造,最後是經營銷售,每壹環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再加上這些造車新勢力對自身配套設施都有相應的生產布局,如小鵬汽車、蔚來汽車都在超級快充、充電網絡基礎建設等方面大量投入,這些投入成本隨著研發能力的提升是成倍增長的。
可以說,資金是造車新勢力不可或缺的“生存條件”,壹旦資金鏈斷裂,後果只能是淘汰出局。就目前來看,這樣大規模的資金來源,通過上市是最好的方式。
上市之後,也僅僅是開始
上市融資是壹件好事,是資本市場對企業的肯定。但是,上市是否能成為判斷造車新勢力企業取得成功的標誌呢?在筆者看來,上市後,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首先,資本市場既熱情又殘酷,當妳有希望的苗頭的時候,各路資本將競相布局,但如果妳沒有給到它們滿意的反饋,它們也很容易對妳抱以不信任的態度。
其次,上市之後,企業將披露其真實的財務數據,若業績虧損嚴重,將直接影響公司的股價和市值。蔚來是最好的例子。2018年8月12日,成立僅4年的蔚來汽車登陸紐交所,成為造車新勢力第壹股。當時的發行價為6.28美元,壹年後,因交付量和財務情況遠不及市場預期,股價大打折扣,壹度徘徊在1美元的退市邊緣。
因此,對於那些成功上市、或在上市路上的造車新勢力來說,雖然可以暫時不用再為錢擔憂,但它們仍然要面臨著嚴峻的市場競爭和市場考驗。特別是特斯拉國產化之後的銷量,足以讓所有的新能源汽車企業警惕。
而比亞迪、吉利、廣汽新能源等國產品牌的突起,也印證了自主品牌的造血能力和適應時代的能力。所以,專註研究技術,造出真正站得住腳的產品才是這些造車新勢力頭部企業首先要考慮的事情。否則即使交付再多的產品,融到再多的資金,依然不會走得太遠。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