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為什麽要研究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
就個人知識的獲得來說,壹般來自兩個方面。壹方面通過生活中親自實踐獲得大量感性知識,然後通過思考上升為理性知識,這些構成了個人知識的壹小部分來源。另壹方面則是直接把人類在長期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知識繼承過來,把社會的知識轉化為個人的知識,這是學生知識的主要來源或大部分來源,正如恩格斯所說:“每壹個體都必須親自去體驗,這不再是必要的了;他的個體的經驗,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由他的歷代祖先的經驗的結果來代替。”在繼承知識的各種途徑中,可以說閱讀是壹條主要途徑。可見,閱讀能力直接關系到知識學習的結果。
在學校教學中,閱讀是語文教學的根本,是培養語文能力的基石,是語文學科的生命;閱讀對於開拓學生視野,活躍學生思維,發展學生智力,具有其他任何活動不可替代的作用。過去我們受著應試教育影響及傳統教育觀念的束縛,語文教學走上了壹條“重課內,輕課外;重講授,輕閱讀;重死記,輕能力;重分數,輕素質”的路子。學生大多只重視學習那薄薄的壹本教科書,知識面窄,閱讀能力差,寫作水平低。在素質教育的今天,這種不理想狀況仍然存在。筆者曾在全海小學四年(3)班進行了壹次調查。調查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結果很不樂觀:1、家長重視課內學習,忽略課外閱讀。認識不到廣泛的課外閱讀可以使學生開拓視野,更忽略了課外閱讀度對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的意義;2、學生缺乏對文字性的課外讀物的興趣,他們樂於接受“快餐式”的文化,如電視媒體、網絡、漫畫等;3、學生缺乏連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和壹定的閱讀方法的指導,缺乏獨立思考、探究性閱讀的能力;4、課業負擔重,缺少充足的閱讀時間;5、學生的閱讀內容缺乏指引,課外讀物選擇盲目,閱讀量不足等。這種現狀對於學生語文素質的提高是極其不利的。
從上述的情況中可以看出,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提高是需要我們極大的關註和認真研究的。
(二)對語文閱讀能力的界定
學生的閱讀能力壹直是倍受教師關註的,閱讀教學也壹直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壹部分。新的《全日制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對閱讀教學的目標作了新界定:提出要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註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強調讓學生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那麽究竟什麽是閱讀能力?
有研究者(如寧德施茂枝)認為,構成語文閱讀能力的要素有以下幾方面:語言能力(含認讀能力、理解能力、內化能力、運用能力),評價能力,創造能力。也有的把閱讀能力分為認讀能力、理解能力、鑒賞能力、創造能力、查尋讀物的能力。
中國閱讀研究會會長、河南師大曾祥芹認為:閱讀能力是由多要素、多側面、多層次的結構系統。從縱向看有閱讀感知、理解、鑒賞、遷移、創造五個能力層次;從橫向看,有閱讀選擇、思考、想象、記憶、時效五項能力貫穿;從立向看有閱讀知識(認知結構)、智能(行為結構)、情誌(動力結構)三維能力分支。
胡興宏等曾於1986年分三次測試了360多名初中三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第壹次測試“閱讀理解能力”,包括理解詞語,理解句子,了解段落、篇章大意,根據段落、篇章作出推斷,把握作者寫作目的、意圖等五方面。第二次測驗“閱讀速度”,設計了兩類題目,壹是是否了解了閱讀材料的大意,二是對閱讀材料中的重要細節是否正確識別。第三次是測驗“字詞句知識”。
杭州大學祝新華教授也把閱讀的測試內容分為速度測試和理解測試兩方面。此外,他提出,根據閱讀測試的精細度,把測試分為概觀測試和分析測試兩種。
華東師範大學教科院院長莫雷教授將閱讀能力分成四大部分微觀閱讀能力(含文章字詞的認知與理解、文章句子的理解、文章字詞的鑒賞)、結構性閱讀能力(含文章內容連貫性推理能力、文章篇章結構的分析與綜合能力、文章構思的理解與鑒賞能力、文章內容的概括能力)、信息性閱讀能力(含文章信息的連貫性推理能力、文章信息的精加工能力、文章整體的信息圖建構的能力、文章信息的應用能力)、朗讀默讀能力(文章朗讀的語音準確度、文章朗讀的流利程度、文章朗讀的感情體現、文章默讀的綜合考察)。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分析得出這樣的結論:對閱讀能力的要素的認識,雖然眾說紛紜,但大都認同理解能力應該是閱讀能力核心。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小學階段閱讀能力主要包括幾個方面:對文章重點語句透徹理解的能力;對文章重要信息進行篩選、歸納、總結的能力;對整篇文章的思想內容和觀點的把握能力;對文章表現手法的認識能力,包括對各類文體的認識,對文章立意、結構、構思、語言的認識。②
筆者認為還應加上兩個方面:有壹定的閱讀速度,就是指的是規定壹分鐘之內讀多少個詞;並通過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效率。
閱讀了大量的文獻對閱讀能力的闡釋,提升了我對語文閱讀能力的理解,那就是在壹定的閱讀速度下,能理解文章重點詞句,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對文章有壹定的鑒賞能力,有積累好詞好句,寫讀後感等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語文素養。這種能力是在語文課內學習學到的,走向課外去運用,再從課外回歸到語文課內學習來,從而提高了自己語文能力。
(三)提高閱讀能力的途徑與方法
筆者認為,提高閱讀能力的途徑與方法大致包括閱讀興趣、閱讀習慣的培養,閱讀方法的指導及閱讀評價體系的制定。
1、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心理學對興趣的定義是指壹個人經常傾向於認識、掌握某種事物,並力求參與該種活動的心理特點。③
閱讀興趣, 簡明地講, 即指兒童對文獻和進行閱讀活動的愛好, 是對文獻的內容、意義進行積極探索和對自身從事閱讀活動的主動性心理傾向。④這種心理傾向表現在對文獻和閱讀活動的特別喜愛和積極的閱讀態度。孔子曾說過: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所謂“好”與“樂”都是閱讀興趣的反映。
當兒童對閱讀發生興趣時, 就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 不會覺得枯燥乏味。當然, 閱讀興趣往往影響閱讀效果。有興趣讀書的兒童與無興趣讀書的兒童在相同的時間裏、相同的讀書條件下去讀同壹種書, 其結果必定會出現很大的差距; 讀有興趣的圖書與讀無興趣的圖書, 其結果也不壹樣。因此, 在開展閱讀指導工作時, 首先要重視對兒童閱讀興趣的培養。
培養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就是使他們對課外閱讀活動表現出積極的態度,使他們從課外閱讀活動中體會到情緒上的滿足,克服參與課外閱讀活動上出現的困難,做到堅持不懈。
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培養:
①、幫助學生讀好最初幾本書,讓他們嘗到課外閱讀的“甜頭”,慢慢滋生課外閱讀興趣。興趣主要是由於心理需要而獲得感官的愉悅滿足引起的,滿足於他們心理需要的刺激物最易引起他們的興趣。他們對於精彩繽紛的世界好奇心強,有壹種要揭開其神秘面紗的願望,壹些課外讀物能使他們找到許多未知的答案。若滿足了他們的這種需求,老師誘導得好,他們對課外讀物的興趣就產生了。很多學生喜歡《十萬個為什麽》這套叢書就是壹個很好的例證。因此書,先讓學生喜歡上並讀好幾本好書,是課外閱讀興趣形成的良好開端。老師要引導好這點的關鍵首先是要向他們介紹有趣的讀物。為此教師應當是課外書籍的積極讀者,特別應當熟知哪些要向學生推薦的優秀的兒童讀物。
②、選擇適合學生年齡特點和理解水平的讀物,這些讀物應當要有適當的難度。適合學生理解水平的讀物,才會引起學生的興趣。低於這他們理解能力,他們覺得這些讀物太簡單了容易理解,或者都是已知的內容沒什麽好讀的,不會引起他們興趣;高於他們理解能力,他們覺得這些讀物太難了不容易理解,通過努力,讀了還是不理解,就會產生畏難情緒,這樣的課外讀物他們也不感興趣。所以,指導學生開始課外閱讀時,不宜選擇長篇的、厚本的書,應該根據他們的知識水平和閱讀能力,幫助挑選淺顯的、短篇的、有趣的故事書、童話、寓言等,這樣就會逐步調動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提高讀書的積極性和信心。根據有關研究資料,學生讀書興趣發展可分為五個時期,先列出以供老師們向各年齡階段的學生介紹讀物時參考。1、四歲至六歲的神話傳說期,對於沒有時間和空間限制的空想世界所出現的生命與生物的神話傳說感興趣。2、六歲至八歲是寓言故事期,對於人類生活的法則寓於傳說故事中的寓言故事發生興趣。3、八歲至十歲是童話故事期,對以現實生活為體裁,經由想象所構成的故事發生興趣。4、十歲至十三歲時傳記及傳奇故事期,對於人間的謀求生存,征服及開發大自然的緊張冒險故事、傳記故事、科幻故事和科技文章發生興趣。5、十三歲至十五歲起始於文學期,開始對於情感發展有關系的如愛情故事發生興趣。⑤除了讀物內容性質對學生的閱讀興趣發生影響外,讀物的文字表現形式也對學生的閱讀有影響。那種文字晦澀、內容深奧的讀物會降低學生的閱讀興趣。而文字通俗、內容深入淺出,結合學生生活實際的科學小品、歷史人物故事、幽默小品等讀物對學生有較大的吸引力,會直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據有關調查,學齡兒童初期對形成的興趣,最感興趣的是連環畫,其次是有插圖的讀物,再次是單有文字的讀物。由此可見,對於壹二年級的學生則應選擇壹些封面裝飾美麗,內配有強烈色彩插圖的簡單讀物易引起他們的閱讀興趣。
③、語文老師要開展壹些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活動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兒童自制力、持久力較差,喜性好動,喜歡變化式的,討厭靜止式的活動。如果單憑說教告訴他們課外閱讀的重要性,要求他們去課外閱讀,他們即是壹開始“聽話”去讀幾本課外書,堅持不久就會松懈厭倦,提不起閱讀興趣。所以把指導學生課外閱讀與課外活動結合起來,教師對學生課余時間閱讀課外讀物的指導將對學生身心發生重大影響。因為學生的生理、心理處於新的發展階段,他們已識了壹定量的字,喜歡閱讀各種各樣的課外讀物,開始於思考,老師閱讀方法的指導使他們少走彎路,常獲得閱讀喜悅,才能保持閱讀興趣.但單壹靜止的閱讀方法指導若不考慮學生“好動”,易“喜新厭舊”的特點,則這種閱讀興趣就會慢慢減弱下來。
④、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與課內教學相結合。這壹點是從小學生遷移能力較差來說的。他們沒辦法把在課內學到的閱讀方法自覺地遷移到課外閱讀上來,教師要能夠從課內外的相互作用中引起他們對課外書的閱讀興趣。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繼續和補充,可以使課內閱讀教學得到鞏固和發展。而課內語文教學又對課外閱讀起示範作用。因此兩者起互相促進作用。現在小學各年級針對課內課文配有補充課外讀本,教師在講解課文時要註意提到課外補充的讀物或與之相關的課外書籍,幫助他們回憶課內學過的閱讀方法遷移到課外閱讀上來,減輕閱讀難度,以引起他們對課外閱讀興趣。例如,我在教學小學語文第七冊《蜜蜂》時,有意識地在介紹法布爾的《昆蟲記》這本書,以便引起學生們對《昆蟲記》的興趣。課後,就有相當多的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借了《昆蟲記》來看,拓展了學生的這方面的閱讀。
⑤、要使小學生形成良好的課外閱讀興趣,必須減少他們的課內作業負擔,保證課外閱讀時間。這是培養學生課外閱讀興趣心理誘導得以實現的前提條件。若沒有課外閱讀時間的保證,壹切都是空談。小學生負擔很重,壹方面輿論強調要減少學生的作業負擔,壹方面小學生的書包越來越重。有的忙於應付形形色色的練習、作業、考試準備,有的忙於提高學生自身素質如繪畫、彈琴技能等,學生毫無自由閱讀的時間。我們更不能以課外閱讀來加中學生的負擔,因此在學校中須安排自由課外閱讀的時間。不幹涉壹切,使孩子們愉快地讀。
2、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⑥,這是《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給閱讀教學提出的兩大任務。閱讀習慣是壹種高度自覺的閱讀行為,是閱讀動力的壹種定型。良好的閱讀習慣能促使學生自覺、持久地進行閱讀實踐,並逐步內化為閱讀能力。語文教育老前輩葉聖陶先生曾多次論述養成習慣的重要性。如:“必須使種種方法成為學生終身以之的習慣。因為閱讀與寫作都是習慣方面的事情,僅僅心知其故,而習慣沒有養成,還是不濟於事的。”“語文方面的許多項目都要經過不斷練習,鍥而不舍,養成習慣,才能變成他們自己的東西。”⑦可見,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對於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閱讀教學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哪些閱讀習慣呢?《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學習指導》中指出:“閱讀教學的任務,除了著重培養閱讀能力之外,同時還要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這種習慣主要包括:認真讀書的習慣;壹邊讀,壹邊想的習慣;壹邊讀,壹邊圈、點、畫、記的習慣;使用工具書的習慣等。”⑧這些習慣對於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都有著重要作用,會使他們終身受益,應當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並在閱讀訓練的過程中逐步培養。如何來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呢?方法是多種的,大致可從如下幾方面努力:
(壹)明確閱讀目的的習慣
這應該是首先的和第壹位的事情 ,因為不管做什麽事情,目的不明就等於瞎幹。閱讀當然也是這樣。美國著名學者諾·波特就指出:“談到讀書,首先應該明確目的。對讀書的必要認識得越清楚,讀書的信心就越堅定越持久。為此得培養壹個好習慣,那就是經常問自己:‘我為什麽要讀這本書?’‘我為什麽要在現在讀這本,而不在其他時候?’這樣自問,無論得到什麽樣的回答,它總能幫助我們明確讀書的目的。”⑨明確目的實在是閱讀的第壹要事。目的明確了,不僅給閱讀增強了動力,也給計劃的制定,讀物的選擇,方法的選定等壹系列問題找到了根據,找到了出發點。所以教師要指導學生在打開讀物之前,要首先問壹問:我為什麽要讀它?我為什麽現在要讀它?這個習慣壹旦養成,必將大大有利於閱讀效率的提高。
(二)精選讀物的習慣
精選讀物的重要性和做法,在前面已經講到,而關鍵還在於養成這樣壹種習慣。這正如原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告誡的那樣:“妳的周圍有壹個浩瀚的書刊海洋。要非常嚴格慎重的選擇閱讀的書籍和雜誌。”⑩而閱讀研究專家C·N波瓦爾在其《應當怎樣讀書》中特別制定了“自學者選書守則”,以此來嚴格控制對讀物的選擇。這個守則有以下5條:
1、讀得少些,但要好些。
2、讀必讀之書,即使沒有興趣的也要讀。
3、讀能夠找到的最好的書。
4、讀不容易的和不太難的讀物。
5、按照壹定的閱讀計劃(按大綱或專家的建議)讀。⑾
這5條是壹個完整的整體,嚴格照此辦理,就不會因胡亂泛覽而浪費精力,也不會因讀了不必讀的書而耗費時間,更不會讀那些壞書而使身心受損。精選讀物的習慣壹旦養成便可壹生受益。
(三)按計劃閱讀的習慣
在所有閱讀的壞習慣中,也許沒有比漫無邊際,胡亂閱讀更壞的習慣了。因為這樣閱讀,隨意性很大,東抓壹本,西拉壹本,讀來讀去還是壹堆大雜燴。這樣讀下去,終其壹生也很難有所建樹,甚至會在漫無涯際的書海中擱淺、翻船。所以恩格斯曾壹針見血地指出:“無計劃地讀書簡直是荒唐。”⑿因此,讀好書就要切實改掉無計劃閱讀的壞習慣,而養成閱讀必有計劃,閱讀必照計劃的好習慣。
(四)合理運用時間的習慣
我們處在紛紜復雜的氛圍中,要做的事情很多,而閱讀又要堅持,這就有壹個合理利用時間的問題。問題是要把這種科學的、合理的利用時間持之以恒的堅持下去,並成為壹種良好的習慣。要做到這壹點,壹要堅持計劃使用時間,二要嚴格檢查用時情況。壹有問題馬上糾正。長此以往,便自然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五)善於使用工具書的習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是眾人皆知的古訓。但在閱讀中卻常常有很多人做不到,並從而成為影響閱讀效率的壹大因素。工具書是讀者不說話的老師,是隨時可以咨詢的顧問,是解疑釋難的好幫手。而只有養成了經常使用工具書的習慣時,它的作用才能得以真正發揮,所以我們壹定要養成這樣的習慣:閱讀前,壹定要把常備工具書置於身邊;閱讀中,遇有疑難,就要翻查。教師要加以指導、督促、檢查。總之要切實養成勤用工具書的好習慣。
(六)虛心求師問友的習慣
閱讀主要靠閱讀主體自己勤讀多思,這是毫無疑問的,但也決不排除學有專長者的指教和學友的幫助與***勉。英國科學家劉易斯·卡羅爾在《科學漫步》壹書中講到:“如果可能,找個和妳壹起讀書的好友,和他壹起討論書中疑難之處。討論常是潛移默化的解決難題的最佳方案。”⒀總之,閱讀既要勇於求師,又要樂於求友。
3、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
(1)略讀法。略讀就是壹個人可能達到的最大速度來進行的壹種閱讀。也是提綱挈領的把握閱讀材料的基本內容,主要思想和技法的閱讀方式。略讀速度應當是最快的閱讀速度來閱讀書籍和文章。但略讀不同於普通閱讀。普通閱讀需要壹字不漏的將閱讀材料全部看完,而在略讀時,可以略去壹些材料不讀,如果感到自己已經抓住了內容的主要方面,完全可以把半個段落或壹段的四分之三略去不讀。略讀範圍很廣,可用於閱讀各學科的教科書,考書,課外書籍和報刊。這中方法適合高年段。
(2)精讀法。所謂精讀法,就是對書報上的某些重點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裏精思熟讀的閱讀方法。它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語言雋永,引經據典,情節生動。教師可以利用這些作品為依據,指導學生精讀,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調動多種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註,逐漸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
(3)默讀法。默讀法就是對所讀的書報,不發音、不辨讀、不轉移視線,而是快速地觀其概貌。這就要求學生在快速的瀏覽中,要集中註意力,做出快速的信息處理和消化。我國古代有“好古敏求”“讀書十行俱下”之說,可見早就提倡速讀能力。利用默讀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時間獲取盡量多的信息。
(4)摘抄法。此閱讀法就是在閱讀過程中根據自己的需要將有關的詞、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來,或對閱讀的重點、難點部分劃記號,作註釋,寫評語。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文章中富有教育意義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動的詞句、段落,可以摘錄下來,積存進自己設立的“詞庫”中,為以後的作文準備了豐富的語言積累。同時還可以對自己訂閱的報刊雜誌,將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來,粘貼到自己的讀書筆記中。筆者在教學中,就要求學生用這種方法閱讀。準備壹本專用本,摘抄好詞好句。這種方法行之有效,較快地提高了他們的閱讀效果,提高了他們的寫作能力。
(5)寫讀書心得法。教師要鼓勵學生經常寫日記或讀後感。也就是要求學生閱讀課外書籍後,用日記或讀後感的形式對文章的內容發表自己的見解、想法,並在課外閱讀活動課上進行交流。讀寫聽說緊密結合,學生的閱讀能力能很快得到提高。
4、制定評價體系幫助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過去那種只憑壹張試卷、幾道題目去評價學生的閱讀能力,已經明顯不能適應新課程的要求了,也不能正確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評價。現在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重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評價,這必將促使我們每壹個語文教師關註閱讀對學生情意領域發展的影響,並積極主動去尋找有效的策略培養學生積極的閱讀態度和習慣。由此可見,制定合理有效的閱讀評價體系,在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這也是我們要進壹步研究的。
閱讀興趣是壹把鑰匙,打開了閱讀的大門;閱讀習慣能使我們閱讀之路走得更長遠;閱讀方法能加寬我們的閱讀之路;閱讀評價是壹把標尺,衡量我們的成果。
(四)網絡閱讀的能力的提高。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文化的盛行,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習慣並喜歡上網絡閱讀,網絡閱讀也逐漸成為我們閱讀的壹部分。由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組織的第四次“全國國民閱讀與購買傾向抽樣調查”顯示,中國國民網上閱讀率從1999年的3.7%增加到2005年的27.8%,7年間增長了7.5倍。網絡閱讀有著它自身的優點,主要在於網絡有著比紙質圖書更便捷的檢索功能,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迅速選擇自己需要的閱讀信息。就此而言,“世界讀書日”的主題是“讓世界上每壹個角落的每壹個人都能讀到書”,而網絡閱讀卻同時做到了“讓每壹個讀書人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內容”。
但是是對青少年來說,由於缺乏自制力,豐富而泛濫的網絡資源是無法估量的潛在威脅。壹方面,沈浸其中將浪費大量時間,並耽誤青少年的學習;另壹方面,網絡不良內容將影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所以,提高學生的網絡閱讀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應“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這是適應時代的新目標,新要求。在網絡信息社會,我們要教學生從中識別、1區分、篩選,組合信息,這種實用性的閱讀技能越來越重要。所以,教師應該培養學生掌握這種高效而實用的閱讀技能與方法。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浩瀚的、復雜的網絡中有所選擇,有所吸收。這也是我們要致力研究的方面。
總之,提高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途徑很多,還有待於進壹步研究,我只是從我的教學中,以及在閱讀收獲中淺談自己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