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法
用手指或手掌著力於患者的某壹部位,進行單方向的直線推動。該手法適用於頭面、四肢、胸腹部,具有疏風散寒、活血化瘀、理氣止痛、舒筋通絡的功能。
2.拿法
以大拇指與其他四指中的任意壹指或幾指相對,提拿起身體的某壹部位或穴位,壹拿壹放地交替進行。適用於頸項、肩背和四肢。其功能為開竅醒神、祛風散寒、舒筋通絡等。
3.按法
用指腹或手掌著力於身體的某壹部位或穴位,向下壓之,並在該處保持壹定的壓力停留片刻,隨之稍加揉動。本法常與揉法配合使用。指按法適用於全身各處的穴位;掌按法適用於背腰和四肢。具有通經活絡、緩解痙攣、調理關節的功能。
4.摩法
以手掌附著於人體的某壹部位,在其上作環形移動撫摩。多用於腹部,也可用於身體各部位的跌打腫痛較劇者,具有緩止痛、調和氣血、和中理氣、消積導滯的功效。
5.揉法
以手指、魚際、掌根及手掌,在病人的某壹部位或穴位做輕揉和緩的旋轉揉動。適用於頭面、胸腹、四肢,具有疏通經絡、消腫散結、化瘀止痛、調中和胃的功效。
6.擦法
以掌根大魚際或小魚際著力,在病人較長的壹段體表上作快速的來回摩擦。多配以推拿介質,如紅花油、蔥姜水等。該法具有振奮陽氣,溫通經絡、行氣活血、化瘀散結、祛風散寒、理筋止疼、健脾和胃的功效。
7.搓法
以兩手掌夾住病人的肢體,相對用力作快速的搓揉,在搓動的過程中,作上下的往返移動。該法具有調和氣血、舒筋通絡的作用。多用於四肢,常作為推拿的結束手法。
8.搖法
醫者壹手抓住患者肢體的遠端,另壹手扶住被搖的關節(肩關節、腕關節、髖關節),以該關節為支點,作肢體最大範圍的環形往復搖動。具有滑利關節、松解粘連、恢復關節功能的作用。多用於半身不遂、肢體麻木以及肩周炎等。
9.撚法
以拇指與食指、中指或食中指相對,捏住患者的手指或腳趾,作搓揉的動作。具有理筋通絡、滑利關節的功效,多用於半身不遂、頸椎病,以及指端麻木疼痛等癥。
10.點法
以指端、指間關節或肘部按壓在患者的某壹部位或穴位上,逐漸用力下壓。常用於脘腹部、背腰部和四肢。具有溫通經絡、調理臟腑、活血止痛的功效。適用於肚腹疼痛、四肢疼痛等癥。
11.抖法
以雙手握住病人肢體的遠端,用力作快速、連續、小幅度的上下顫動。具有通經絡、理筋骨、利關節的作用。常作為推拿的結束手法使用。
12.拍法
以手五指微曲,形成空心虛掌,稍用力在病人的患處作拍打動作。常用於頸肩、腰背、四肢。具有疏理氣機、活血通絡的功能
拔火罐是我國傳統的中醫療法相信許多人尤其是中老年人都不會對它陌生,因為其操作簡單、方便易行,也曾經壹度被老百姓當作是重要的家庭日常救治手法。怎樣在家安全有效地使用火罐,我們采訪了省名中醫刁本恕等專家。
火罐壹拔病體舒暢
“拔火罐”是民間對拔罐療法的俗稱,又稱“拔管子”或“吸筒”。它是借助熱力排除罐中空氣,利用負壓使其吸著於皮膚,造成瘀血現象的壹種治病方法。這種療法可以逐寒祛濕、疏通經絡、祛除淤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具有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的功能,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所以,許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療法進行治療。比如:人到中年,筋骨疼常見,按中醫的解釋多屬風濕入骨。拔火罐時罐口捂在患處,可以慢慢吸出病竈處的濕氣,同時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達到止痛、恢復機能的目的,從而治療風濕“痹痛”筋骨酸楚等不適。
由於拔火罐能行氣活血、祛風散寒、消腫止痛,所以對腰背肌肉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癥有壹定的治療作用。刁老師還介紹,火罐還可以用在人體穴位上,治療頭痛、眩暈、眼腫、咳嗽、氣喘、腹痛等毛病,可以多只火罐同時施行。
在家操作要講方法
專家提醒:既然是壹種專業的治療手段,拔火罐當然並不簡單,如果不管三七二十壹就自行在家拔火罐,容易造成危險,生活中並不乏拔火罐時出現意外的事件。如果亂施穴道,有時還會適得其反。
首先要註意選材,中醫多用竹筒,如找不到,玻璃瓶、陶瓷杯都可以,只是口壹定要厚而光滑,以免火罐口太薄傷及皮肉,底部最好寬大呈半圓形。
在拔火罐前,應該先將罐洗凈擦幹,再讓病人舒適地躺好或坐好,露出要拔罐的部位,然後點火入罐。點火時壹般用壹只手持罐,另壹只手拿已點著火的探子,操作要迅速,將著火的探子在罐中晃上幾晃後撤出,將罐迅速放在要治療的部位;火還在燃燒時就要將罐口捂緊在患處,不能等火熄,否則太松,不利於吸出濕氣,要有罐口緊緊吸在身上的感覺才好。註意不要把罐口邊緣燒熱以防燙傷。
壹般拔15—20分鐘就可將罐取下,取時不要強行扯罐,不要硬拉和轉動,動作要領是壹手將罐向壹面傾斜,另壹手按壓皮膚,使空氣經縫隙進入罐內,罐子自然就會與皮膚脫開。
還可以采用走罐法。走罐是指在罐子捂上以後,用壹只手或兩只手抓住罐子,微微上提,推拉罐體在患者的皮膚上移動。可以向壹個方向移動,也可以來回移動。這樣就治療了數個部位。走罐時應註意在欲走罐的部位或罐子口塗抹壹些潤滑劑,如甘油、石蠟油、刮痧油等,以防止走罐時拉傷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