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政府治理模式經歷了哪些演進過程

政府治理模式經歷了哪些演進過程

 對於“中國模式”,首先要分析的是它在經濟高速增長中的獨特作用。意識形態是經濟發展必要的條件。任何壹種經濟發展的模式都需要說明,人們遵循它是合理的。這離開壹定意識形態的解釋是不可能的。中國開始改革開放的時候,人們對傳統的社會主義有著比較堅定的信念,只是因為經濟遇到較大的困難才想到要改變。在這樣的時刻,必須說明壹個道理,即尋求經濟變革是不違反社會主義方向的。為此,對馬克思主義加以發展,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成為壹個 歷史 性任務。而自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幾代領導人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探索,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實現壹次又壹次的突破提供了強大的思想基礎。正如凱恩斯所言,經濟學家以及政治 哲學 家之思想,其力量之大,往往出乎人的意料。事實上統治世界者,就只是這些思想而已。因此,壹種經濟發展模式必然包含著思想的發展或創造。

組織結構是“中國模式”的主體。而且“中國模式”中的組織結構的特殊性是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中最為關鍵的因素。中央政府是組織結構中的最高的層次,雖然它在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的作用相對於計劃經濟體制時期不斷下降,但是,中央政府不斷轉變職能,加強宏觀測控能力,是中國市場化取向改革得以穩定推進的決定性原因。而地方政府在行政性分權改革中,取得了相對獨立的經濟地位,或者說地方政府在分權改革後成為壹個具有獨立經濟利益的主體。這構成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壹個主要力最,而且它們之間相互競爭,大大加強了中國經濟內在的競爭程度。內地有三十壹個省市自治區,而且無論從人口規模,還是地域廣度,許多省份都相當於壹個中等規模的主權國家。特別是隨著這些省份的經濟規模不斷擴大,這種省份間的經濟競爭也在不斷加強,再加上中央政府對各省級行政領導的考核與經濟績效聯系緊密,這使得本來是壹級貫徹中央政府行政指令和經濟方針、政策的行政部門,變成了具有強大動力且相對獨立的經濟主體。其結果是,在中國內部形成了以地方政府為主體的競爭大格局。而且,由於中央政府采取了省壹級幹部人事的跨地域流動措施,這在壹定程度上使得這種競爭得以控制,大大地減少了產生地區間惡性競爭的可能性。作為最低壹級的企業組織,在中國經濟中體現為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並存的格局,這是中國模式又壹個重要特點,也是中國經濟增長中壹個重要因素。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形成的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並存的格局,這被許多人看成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不夠深入的壹種表現。其實,在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此消彼長的過程中,國有企業的存在不僅為民營企業的成長轉移了資源,而且為民營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壹個穩定環境。這對於培育民營經濟來說,獲得了壹個得天獨厚的條件。

  在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推動的意識形態發展、組織結構變革、資源配置方式轉換,最終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構建了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及民營企業構成的組織體系;建立了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機制。這些在我們看來比較熟悉的改革成果,實際上是壹次重大的制度創造,再具體說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創造壹種新的“中國模式”。這種模式的核心內容是;(1)在意識形態上,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2)在組織結構上,形成了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業的多層次組織體系和由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等組成的多種所有制企業結構。(3)在資源配置機制上,不僅突出市場的基礎配置功能,而且強化了政府的調控作用。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以來的經濟持續高速增長,越來越引起世人的關註。許多人開始認識到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是在創造壹種新的發展模式。從改革的歷程來看,中國的改革確實走了壹條不同於任何壹國的道路。中國在這條道路上的不斷探索也確實形成壹種新的模式。因此,本文的結論是:

(1)“中國模式”的創造完全是根據自己的國情努力探索的結果。它留給我們的壹個寶貴經驗是,在發展本國經濟時,最為重要的是根據自己的實際,走出壹條符合自己的道路。

(2)“中國模式”創造的壹個重要前提是在作為制度的“意識形態”方面實現了重大突破。不斷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中國模式”的探索指明了方向。

(3)“中國模式”的壹個有效機制在於形成了多層次、全方位的競爭格局。包括地方政府之間的競爭、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間的競爭以及各種性質企業內部的競爭,把中國經濟潛在的活力最大程度地調動起來了。

(4)“中國模式”最大的問題是作為基礎的市場配置資源的不規範性。這是今後要完善“中國模式”的最大課題,也是“中國模式”還能否繼續發揮作用的關鍵。

  • 上一篇:報紙版式種類
  • 下一篇:新媒體相較於傳統媒體而言有哪些優勢和劣勢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