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教師的性別觀念對幼兒教育的影響有哪些

教師的性別觀念對幼兒教育的影響有哪些

 幼兒園裏教師與幼兒的交往是壹種最基本、最經常發生具有深遠影響力的人際交往活動,是影響兒童社會化的重要關系系統。兒童在師幼交往中獲得的知識和技能對其同伴交往、家庭交往等其它社會交往能力的提高都有積極的支持性意義,對兒童的社會性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幼兒園教師肩負著多重角色,不僅要以學習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角色與幼兒交往,而且在交往的過程中會成為幼兒認知發展和社會化過程的模仿對象。例如,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會無意識的流露出自己對兩性角色的看法和態度,並通過師幼交往傳遞給幼兒壹些刻板的性別偏見信息,進而影響他們性別角色的形成。本文主要對教師作為主要交往主體、在無意識層面上發出的交往行為中的性別心理對幼兒性別角色形成的影響進行分析。

  壹、教師的性別觀念對幼兒教育的影響

 女教師也是社會中的壹員,更是教師中的壹份子,當前,在我國幼兒園教師的性別結構中,女教師占據著絕對優勢,甚至在絕大多數的幼兒園中,與幼兒直接接觸的第壹線教師都是清壹色的女性。這種由教師性別結構的女性化所營造出來的成人女性世界氛圍會對兒童性別角色的形成產生壹種潛移默化的影響。當然,由於幼兒的年齡特征,心理上可能需要更多的來自母性的關愛,但這種教育環境會對幼兒性別角色的形成造成不和諧的影響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女教師的無意識性別觀對兒童的影響。

 教師與幼兒的交往活動發生在幼兒園教育的各個層面。下面從幼兒園女性化心理氛圍和教師具體的.教育行為為兩個層次上分析教師在師幼交往中的無意識性別心理對幼兒的影響。

  (壹)女性化的心裏氛圍。

 女性化的心理氛圍對幼兒性別角色形成的不和諧影響源於男女兩性之間的心理性差。心理學的研究發現:在智力結構中,女性長於記憶、形象思維和語言能力等;男性長於空間能力、抽象思維和操作能力等。還有研究認為:男性在身體上和言語上都比女性更富有攻擊性,具有更活躍、更冒險、更富於支配性和競爭的特征,女性則比男性更懦弱、更膽小、更易焦慮、更情緒化、更易服從等。

 由於男女教師的這些心理特點,作為壹個個體,他們必然會以有形或無形、有意或無意的方式作用於兒童,給兒童形成壹個環繞著自身的人際交往場,幼兒園女教師壹統天下的局面就造成了兒童只能片面接受來自女教師的影響,反過來,女教師往往也是根據自己的心理特點及對性別角色的認識來影響自己對不同性別兒童的角色期待。雖然女性從事幼教工作是她們的長處,比較耐心細致,富於愛心和母性,和孩子容易親近、溝通等。但由於性別和天性的不同,女教師和男教師在教育方式和言行舉止方面畢竟存在壹定的差異,從而對幼兒心理或個性的發展也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如孩子不小心摔了壹跤,女教師大都會上前呵護,表現出焦慮、關心或憐惜;而男教師壹般都會帶著鼓勵的神情和語氣說:“沒關系,勇敢點,自己爬起來!”比較註重培養孩子勇敢、忍耐、堅毅的品格,而這對於男孩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

 女教師作為壹個社會公成熟的個體,她不僅具有女性慣常的思維方式、對待問題的態度和偏好,而且會在師幼交往中,特別是在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中,將為自己的這種認知方式和習慣在無意識層面上傳遞給幼兒,從而使幼兒片面地接受來自女性的作用,而不能得到男性教師慣有認知方式的影響。例如,女教師由於自身長於形象思維,就會更為重視兒童形象思維能力的發展,而不自覺地減速弱幼兒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這種現象對於剛開始出現抽象思維萌芽的學前未期兒童來說,顯然是不能等閑視之的。

  (二)教師的教育行為對性別觀影響。

 任何行為的發出都基於個體對壹定現象或事務的認識,無論這種認識是發生在清晰的意識層面還是在覺知不到的無意識層面,都會對個體的行為產生影響。師幼交往中教師發出的與性別心理有關的教育行為同樣是受教師固有的性別意識和觀念影響的。這裏我們僅從無意識層面上討論師幼交往中的幾個問題。

 教師對男女兒童的態度:在交往活動中,幼兒園女教師常常對男女兒童采取不同的態度。男孩子常會因為活動的成績(如正確回答了問題)而受到老師的贊揚,女孩子則常因聽話、乖巧、守規矩而受到老師的肯定。如果男女兒童都從事了壹些獨立的、有創意的活動,男孩子則能更多地受到鼓勵和贊揚。教師對兒童的不同態度反映了教師潛意識中對男女性別角色的認識,如男孩子更聰明壹些,創造性更高壹些,女孩子則應該更多的服從、溫順和馴服。因此。對於不同性別兒童做出的同樣的行為,教師會采取不同的態度,並進行不同的歸因。

 教師與男女兒童的交往頻率:無論是在教學活動或其他活動中,教師常常更註意男孩子,與他們交往的頻率更高、時間更多壹些。例如,教師往往為了壹些男孩子因為課堂上不遵守紀律影響了學習正常進行,或遊戲中不遵守規則發生了矛盾或玩具的爭搶,或自由活動離開群體的距離太遠等種種問題而花費許多精力與時間,而對於壹些老實、聽話、膽小的女孩子則視而不見,與之進行交往的時間和頻率都較少。

 教師對男女兒童遊戲中的玩具及扮演角色等的不同指導和安排:遊戲是幼兒時期的基本活動形式,也是師幼交往發生的主要媒介。在兒童遊戲中,師幼交往雖然不是直接進行,但它隱含在遊戲的全因素、全過程中。

 在兒童玩具的分配方面教師往往會進壹步強化兒童的性別角色。兒童自身受各種社會因素的影響,已經在頭腦中初步將玩具貼上標簽。雖然也存在跨性別玩具選擇現象,但男女兒童之間存在很大差異。男孩子在遊戲中很少選擇娃娃等“女孩子的玩具”,而許多女孩子有足球、大卡車、小汽車等“男孩子的玩具”。這時因為女孩子可以有“男孩子的玩具”,而男孩子玩“女孩子的玩具”則得不到社會認可。有研究認為,這種現象主要是由於男女性別在社會結構中的不同地位所導致的。女孩子玩“男孩子的玩具”是想通過這種形式改變自己在社會中較低的地位,從而進入社會評價較高的團體;而男孩子玩“女孩子的玩具”則是從較高的社會地位降到了較低的層次。因此,教師對前者在遊戲中的表現往往顯示出愉快的心情,對於後者所表現出的“女子氣”則難以接受,持強硬的消極的反應。這使得兒童從教師的反應中進壹步強化了自己的性別意識。

  二、對教師性別觀的糾正及措施。

 幼兒教育要求我們塑造壹個完整人格的兒童,而不是只趨向於壹種,所以我們應當對幼兒進行兩性化的人格教育。應當:

 (壹)鼓勵幼兒積極參加體育活動,不限制幼兒參與性別遊戲活動。遊戲是幼兒活動的主要內容,幼兒在遊戲的過程中能增進兩性間的相互了解,從而減少性別偏見,使兩性的氣質與性格取得互補,充實各自的心理內容。在遊戲中,女性教師不應在規定的某種活動中只準男孩參與或只準女孩參與,而應組織壹些具有勇敢頑強、機智果斷、團結友愛,通過相互合作去完成的活動,促進體、智、德、美的全面發展。

 (二)對不同性別的幼兒采取相同的獎懲措施和壹致的評價標準。按以往的經驗,女性教師對男孩的過失通常會采取嚴厲的批評,而對女孩則明顯寬容壹些。這種差別無意中強化了男女性別角色的差異性,對兒童性別角色的形成起壹定的導向作用。因此教師在給予孩子獎勵或批評時,不要因為是男孩或女孩就給予不同的對待。

 (三)家園合作,***同培養,為幼兒形成健康的“兩性化”人格奠定基礎。良好的家庭環境對幼兒兩性化人格形成有特別重要的作用,教師和家長比任何其他人都更多的接觸幼兒,有更多的機會去觀察和註意到各類問題或障礙產生的早期原因。例如:我班有個既聰明可愛又活潑好動的男孩,可他很浮躁,做事不認真。我針對這個幼兒的情況,進行個別教育,並及時與家長溝通,取得了家長的配合。在幼兒園讓文靜、認真、踏實的孩子給他樹立榜樣,壹有進步及時鼓勵;在家庭中,家長培養他做事有頭有尾、堅持到底的好習慣。經過壹段時間的家園***同努力,這個小男孩有了很大的進步,能有始有終地做完自己的事情了。

 幼兒園中的教師,不管是男教師還是女教師,都應該打破傳統的性別觀念,突破自身性別局限,客觀看待幼兒的性別,有意識的培養幼兒的雙性化人格。在新的意識下,安排更豐富的活動促使幼兒朝雙性化人格發展。在各方面的教育教學中,男女教師可相互吸取對方的優點,在發揮女性美的同時汲取男性美,該體現堅強、剛毅時就得有所體現;發揮男性美的同時汲取女性美,該體現溫柔、細膩時就得有所體現。

  • 上一篇:描寫元旦的詩句詩大全
  • 下一篇:鬥狗是什麽狗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