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按照我的理解,它就是壹種教與學的過程,壹種知識的傳遞與接收,壹鐘對人內在潛能的激發,壹種發現、認識自身的途徑,壹種改變自生、社會與歷史的方法,壹種雖然不是萬能卻萬萬不能缺少的,對人的發展起至關重要作用的方式與法,教育的存在是為了個人與社會朝壹個更好的方向發展,它是為了更好的未來而存在的。
關鍵詞詞源 歷史 含義 形式 目的 思考 困惑
做為是師範生,我們不久的將來都將會走向教育的崗位,不論我們是當老師還是從事其它與之聯系的工作,教育都和我們息息相關。那麽教育究竟是什麽呢?下面是壹些關於教育的小知識:
詞源及歷史
外國:
大家都知道教育這個詞的英文是“education”,它來自於拉丁語“educare”,它是個動詞,是由前綴“e”與詞根“ducare”合成的。前綴“e”有“出”的意思,而詞根“ducare”則為“引導”,二者合起來就是“引出”,意思就是采用壹定的手段,把某種本來就潛藏於人身上的東西引導出來,從壹種潛質轉變為現實。
中國:
在我國,“教育”壹詞最早見於《孟子·盡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壹句。在20世紀之前,思想家們論述教育問題,大都使用的是“教”與“學”這兩個詞。20 世紀初,從日文轉譯過來的“教育”壹詞取代傳統的“教”與“學”,並成為我國教育學的壹個基本概念。
不僅對教育的解釋不同,不同的國家或地區教育的起源也不同。
歐洲
在西方,教育的起源受到宗教組織的巨大影響:神父們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建立起學校體系。在歐洲,許多最初的大學都有天主教背景。蘇格蘭 宗教改革之後建立了新的國立蘇格蘭教會
中國
中國教育開始於中國古典著作,而不是宗教組織。早期中國任用受教育的官員管理帝國,用來選拔官員的科舉考試制度建立於隋朝 ,唐朝的唐太宗完善科舉制。直到清朝末期的1905年廢除,代之以西方教育方式。
日本
日本教育的起源與宗教密切相關。學校是培養想要研究佛教成為僧侶的年輕人的廟宇。後來,想要學習的孩子就要去"Tera-koya" (意為廟宇小屋),學習如何讀寫日文。
印度
印度的制度化教育已有很長的歷史。
教育的含義
這就是“教育 ”壹詞的來源以及各國的歷史。中國的孟子時代就提出了教育壹詞,可見教育這壹概念歷史之悠久,它隨著歲月之河流淌至如今,在這個過程之中它又被不同的著作或者人賦予了不同的含義:
(1)《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2)梁啟超:“教育是什麽?教育是教人學做人——學做‘現代的’人。
(3)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4)柏拉圖:“什麽是教育?教育是為了以後的生活所進行的訓練,它能使人變善,從而高尚的行動”
(5)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驗的改造”。
(6)福祿貝爾:“人的教育就是激發和教導作為壹種自我覺醒中的、具有思想和理智的生物的人有意識地和自覺地、完美無缺地表現內在的法則.
雖然不同的人對教育有不同的看法,但教育有著自己的定義,廣義上講,凡是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品德的活動,都是教育。
狹義的教育,主要指學校教育,其涵義是教育者根據壹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把他們培養成為壹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
它的定義或許晦澀難懂,但它和我們息息相關,就存在於我們每時每刻的生活之中:我們從剛出生就註定和家庭教育脫不開關系,從學前班我們接受開始接受系統的學校教育,而當我們走出家庭和學校,社會教育繼續教會我們成長。可以說我們生活在教育之中,教育時時刻刻影響著我們,壹個人接受教育的好壞或許會直接或間接的決定壹個人的命運!
三.教育的形式
既然教育如此重要,那麽我們又可以通過哪些教育方式提升自己呢?主要有以下這麽幾種方式:
正規教育
社會、群體或私人開設課程教育人們,通常是年輕人。正規教育比較系統完整。正規教育體系傳授理想或有價值的知識,但有時會出現濫用情況。
成人教育
終身教育或成人教育在許多國家已經非常普及。'教育' 還被看作兒童的事,成人教育經常 branded as '成人學習'或'終身學習'.
成人教育意義是負擔成人社會角色人所進行有系統持續的學習活動目的在促進知識、態度、價值和技巧上的改變。〈Darkenwald & Merrian,1982,P.9〉早期曾被認定唯壹種掃除文盲,教導民眾基本讀、寫、算術技能的活動,逐漸拓展至因應技術變遷的需要而提升個人知識能力為目的。
技術教育
只針對某壹方面提供的特殊培訓,例如電腦專科學校。技術學校培養適應不同市場的人才。技術教育給了學生們自主選擇的機會,因此會提高學者的興趣。
四. 教育的目的
教育方式有很多種,那麽人們通過如此多種方式實施教育的目的又是什麽呢?有人說:
有人說:
有人說:
教育的目的在於發展學生的認知結構,培養創造力和批判力——教育是認知發展的陶冶過程,就是創造條件,促使兒童與外界相互作用,使認知結構不斷成熟和發展的過程。因此,教育目的不在於 增加兒童多少知識,而在於使兒童的認知結構得到發展,把內心潛在的發明和發展的可能性表現出來。按照皮亞傑的話說,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養兒童能做新事,有創造能力和發明興趣,而不在於只訓練重復既有事情的人;教育的第二個目的就是,要培養兒童的批評性,具有求證的能力,而不只是接受知識。由此可見,皮亞傑 認為教育最主要目的不在於接受事實,而是培養創造力、想象力、洞察力。
教育的目的是對創造力乃至生命力的激發。
在馬克思主義中人認為我們的教育目的應該是人的全面發展
五. 教育的思考
關於目的的說法眾說紛紜,現在我們了解了教育的這些知識,通過了解關於教育方面的知識以及自己的壹些親身經歷,我也產生了關於教育的思考。那麽教育究竟是什麽呢?教育按照我的理解,它就是壹種教與學的過程,壹種知識的傳遞與接收,壹鐘對人內在潛能的激發,壹種發現、認識自身的途徑,壹種改變自生、社會與歷史的方法,壹種雖然不是萬能卻萬萬不能缺少的,對人的發展起至關重要作用的方式與方法,教育的存在是為了個人與社會朝壹個更好的方向發展,它是為了更好的未來而存在的。教育的形式可以有多種,人剛生下來受家庭教育的影響,我認為雖然遺傳對壹個人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教育的作用也不可忽視,尤其是家庭教育,人在幼兒時期所接受的教育方式,決定論了壹個人的興趣、性格、誌向······甚至決定了壹個人的命運,人越小受到的外部作用的效果越明顯,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發生著受外部環境的主宰、影響到影響、主宰外部環境的過程,壹個人的成長過程就是由被動的接受到主動地改變甚至主宰自己命運的過程,教育的形式還有很多其它: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以及多種多樣的終身教育形式。
教育與我們的壹生都緊密聯系,教育用的好,它將造福於人類,用不好,它將禍害人類。作為教育的掌門人,教師承擔的相當重要的責任,那麽教師該怎樣充當好這壹角色呢?我想教師最重要的作用是引領學生認識、了解、接受自己並且能夠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與方向,其次是教會學生如何做人,最後才是教給學生知識!
教給學生知識,這是壹個老師最基本的職責!首先,要保證這個知識的正確性,教師自己千萬不能馬虎、不懂裝懂,不懂、不明白的地方要想方設法地弄懂,即使真的不能確定,也不能隨隨便便糊弄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己去探究,留給學生自己思考的空間,和學生壹起討論。有時候,教師會從學生的思想裏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教師應該和學生壹起成長!
教會學生做人,首先,教師自己的學會如何做人!每個人不可能是完美的,都會有缺陷,教師要做的就是盡量彌補自己的缺陷,為學生樹立好的學習榜樣,對待生活,不能消極、頹廢,而是積極、向上,生活中的困難在所難免,關鍵是我們如何去對待這些困難,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學會生活,生活並不意味著明天為了生存而奔波、勞累,而是更加追求壹種精神上的愉悅與滿足;對待工作要壹絲不茍,教師的態度是學生的指明燈,也會深深地影響學生,在任何時刻不能失去了做為老師的風範!
教會學生認識、接受自己並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每個學生都是壹條鮮活的生命、都是壹道靚麗的風景,每個人的性格、成長環境不同,必然導致了每個人的差異,有人天生聰穎但性格懶散,有人雖不那麽聰慧卻刻苦勤奮,每個都總有自己發光的地方,要相信每個人有所長也有所短,平等的對待每壹個學生,幫助他們發現自己的長處,找到自己的方向!
不管怎樣,老師都不應該是壹個暴君、決策者,而是壹個引導者!
我的困惑
現在的社會是壹個主張民主與公平的社會,可是社會上仍存在著不民主、不公平的現象,前段時間看到壹則新聞:在某縣,作為中小企業的父母,只要年納稅超過300萬,孩子高考就可以得到20分的加分,看到這則新聞真的讓我心寒,難道壹些掌握教育的機關有權利為那些所謂的有錢人開綠燈嗎?這就是所謂的教育嗎:置那些“窮孩子”的努力於不顧?這樣或著社會上類似的規則對他們公平嗎?人生來就有智力、家庭背景······的差異,而社會假如再用某種手段把這種差異更大化的話,那麽教育的意義何在?這些政策並不是壹個、兩個人就能制定或者改變的,社會上普遍把教育的責任推向教師,這顯然是可笑的,政策上沒有壹個真正民主的環境,家長對自己的孩子聽之任之,學校只是把升學率作為對壹個老師評判的唯壹手段,那麽老師做再多的努力又有何益?遲早會被這些現象付之壹炬!教育不止是老師的事,也是學生的、家長的、政府的、社會的、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的每個公民的事,只有大家齊努力,才能迎來教育的真正的曙光!
參考文獻
www.baidu.com
系統科學原理,苗東開,1990,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教育科學與兒童心理學,J.皮亞傑,1981,文化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