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劉沆為宰相時,族人有捕負官租數十萬者,宰相不知也。前後官史不敢問。程餉為廬陵縣尉,主賦事,乃追逮族人,責令盡償而後已。或以告宰相,宰相曰:“賦入不時,吾家之罪,縣官安可屈法也?”乃致書而謝之。後餉罷官至京師,劉沆延見,禮貌有加。餉出,謂人曰:“劉公偉量,非他人能及,真宰相也。”
譯文:(宋仁宗時)劉沆任丞相執政的時候,他故鄉家族中有人逃避拖欠了國家的賦稅達幾十萬錢;但劉沆並不知道這件事。當地的官員壹連好幾任都因為是劉丞相家族而不敢過問。程珦來擔任廬陵縣縣尉時,負責征收賦稅,把逃避拖欠賦稅的劉沆 族人逮捕關入監牢內,責令他們把所欠賦稅全部繳清才能釋放。有人把這件事報告了劉沆。劉沆說:“賦稅不及時上繳,原是我家犯了法,怎麽可以叫地方官徇情而不照國家法令辦事呢?”就寫信給程珦道歉。
2. 文言文的原文9.王歡安貧樂道
王歡字君厚,樂陵人也。安貧 樂道,專精耽學,不營產業。常丐食誦《詩》,雖家無鬥儲,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毀其書而求改嫁。歡笑而謂之曰:“卿不聞朱買臣妻邪?”時聞者多哂之。歡守誌彌固,遂為通儒。
16.劉羽沖死讀書
劉羽沖偶得古兵書,伏讀經年,自謂可將 十萬。會有土寇,自練鄉兵與之角。全隊潰覆,幾為所擒。又得古水利書,伏讀經年,自謂可使千裏成沃壤。繪圖列說 幹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試於壹村。溝洫 甫成,水大至,順渠灌入,人幾為魚。由是 抑郁不自得,恒獨步庭階,搖首自語曰:“古人豈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發病死。
25.魯宗道正直
宗道為人正直,疾惡 少容,遇事敢言,不為小謹。為諭德時,居近酒肆,嘗 微行 就飲肆中,偶真宗亟召,使者及門,久之,宗道方自酒肆來。使者先入,約曰:“即 上 怪 公來遲,何以為對?”宗道曰:“第以實言對。”使者曰:“然則公當得罪。”曰:“飲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問,使者具 以宗道所言對。帝詰 之。謝曰:“有故人自鄉裏來,臣家貧無杯盤,故就酒家飲。”帝以為忠實可大用。
鐘弱翁所至,好貶駁榜額字畫,必除去之,出新意,自立名為重書之,然書實不公,人皆苦之。嘗過廬陵壹山寺,有高閣壯麗。翁弱與僚屬部曲擁立,望其榜,曰: “定惠之閣”,旁題姓名漫滅。弱翁放意稱謬,使僧梯取之,拂拭就視,乃魯國顏真卿書,弱翁顧謂曰:“似此字畫,何不刻石?”即令刻石,侍者以為笑
有吳生者,老而趨勢。偶赴盛宴,見壹布衣者後至,略酬其揖,意色殊傲。已而見主人代之甚恭,私詢之,乃張伯起也。吳生更欲殷勤致禮,張笑曰:“適已領半揖,但乞補還即可,勿復為勞。”時人嗤之。
錢金玉官松江千總,性剛果,尚廉節。道光壬寅鴉片釁起,錢方假歸省親,聞訊,即束裝起行。其親友尼之曰:“軍事方急,禍福不可知。君方在假,上官又未有文檄趣君往,何為?”錢不聽。既至吳淞,從守西炮臺,與部卒同飲食臥起,以力戰相勖。及東炮臺陷,彈丸鹹集於西炮臺。錢奮勇督戰,喋血數小時,左臂中三彈,曾不少卻。其近卒泣陳:“公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謝曰:“焉有食國之祿而逃其難者乎?幸勿為吾母慮也!”未幾,壹彈來,中左乳,遂仆。彌留之際,猶大呼“賊奴誤國”不置。
趙廣,合淝人。本李伯時家小史,伯時作畫,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畫。尤工畫馬。幾能亂真,建炎中陷賊,賊聞其善畫,使圖昕虜,婦人,廣毅然辭以不能畫,脅以白刃,不從遂斷右手姆指遣去,而廣生適用左手。亂定,惟畫觀音大士而已,又數年乃死,今士大夫的藏件時觀音,多廣筆也。
[宋 陸務觀(名遊)老學庵筆記]
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於。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天雨雪,武臥嚙雪,與氈毛並咽之,數日不死。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乃得歸。
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杖漢節牧羊,臥起操持,節毛盡落。
尉陳堯咨為翰林學士日,有惡馬,不可馭,蹄嚙傷多人矣。壹旦,父諫議入廄,不見是馬,因詰圉人,乃曰:“內翰賣之商人矣。”諫議遽謂翰林曰:“汝為貴臣,左右尚不能制,旅人安能蓄此?是移禍於人也。”亟命取馬,而償其直,戒終老養焉。其長厚遠類古人。
於令儀。夜獲盜。乃鄰子也。儀曰。汝迫於貧耳。今以十千資若生。勿復為非。既去又呼之曰。汝貧而夜負錢歸。恐為邏者所詰。留至旦而遣之。終不與人言。後子孫相繼成進士。人謂憫兇之報。
3. 文言文傷仲永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
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
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壹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
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
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
4. 文言文《位高不驕奢》全文翻譯滉雖宰相子,性節儉,衣裘茵衽,十年壹易。甚暑不執扇,居處陋薄,取庇
風雨。門當列戟,以父時第門不忍壞,乃不請。堂先無挾廡,弟洄稍增補之,滉
見即徹去,曰:“先君容焉,吾等奉之,常恐失墜。若摧圮,繕之則已,安敢改
作以傷儉德?”居重位,清潔疾惡,不為家人資產。自始仕至將相,乘五馬,無
不終櫪下。好鼓琴,書得張旭筆法,畫與宗人幹相埒。嘗自言:“不能定筆,不
可論書畫。”以非急務,故自晦,不傳於人。善治《易》、《春秋》,著《通例》
及《天文事序議》各壹篇。初判度支,李晟以裨將白軍事,滉待之加禮,使其子
拜之,厚遺器幣鞍馬。後晟終立大功。滉幼時已有美名,所與遊皆天下豪俊。晚
節益苛慘,故論者疑其飾情希進,既得誌,則強肆,蓋自其性雲。子群、臯。
群終國子司業。臯字仲聞,資質重厚,有大臣器。由雲陽尉策賢良方正異等,
拜右拾遺。累遷考功員外郎。父喪,德宗遣使吊問,俾論撰滉行事,號泣承命,
立草數千言以進,帝嘉之。服除,宰相擬考功郎中,帝為加知制誥。遷中書舍人、
禦史中丞、兵部侍郎,號稱職。俄拜京兆尹。奏署鄭鋒為倉曹參軍。鋒苛斂吏,
乃說臯悉索府中雜錢,折糴粟麥三十萬石獻於帝,臯悅之,奏為興平令。貞元十
四年,大旱,民請蠲租賦,臯府帑已空,內憂恐,奏不敢實。會中人出入,百姓
遮道訴之,事聞,貶撫州員外司馬。未幾,改杭州刺史,入拜尚書右丞。王叔文
用事,臯嫉之,謂人曰:“吾不能事新貴。”從弟曄以告叔文,叔文怒,出為鄂
嶽蘄沔觀察使。叔文敗,即拜節度,徙鎮海,入為戶部尚書,歷東都留守、忠
武軍節度使。大抵以簡儉治,所至有績。召拜吏部尚書,兼太子少傅。莊憲太後
崩,充大明宮留守。穆宗以舊傅恩,加檢校尚書右仆射,俄為真。又進左仆射。
長慶四年,復為東都留守,卒於道,年七十九,贈太子太保,謚曰貞。
-新唐書 列傳第五十壹
翻譯找不到,古文也不太會,,位高不驕奢,是職位很高,卻不驕傲和奢侈。
希望能幫到您
5. 文言文 傷仲永原文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壹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楊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譯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種田為業。仲永長到五歲時,不曾見過書寫工具,忽然哭著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感到驚異,從鄰近人家借來給他,他當即寫了四句詩,並且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父母、團結同宗族的人作為內容,傳送給全鄉的秀才觀賞。從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寫詩,他能立刻完成,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同縣的人對他感到驚奇,漸漸地請他的父親去作客,有人用錢財和禮物求仲永寫詩。他的父親認為那樣有利可圖,每天牽著方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我聽說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跟隨先父回到家鄉,在舅舅家見到方仲永,他已經十二三歲了。叫他寫詩,已經不能與從前聽說的相稱了。再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又到舅舅家,問起方仲永的情況,舅舅說:“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壹樣了。”
王先生說:仲永從小通達聰慧,會做詩的能力,是先天得到的。他先天得到的稟賦,比起有才能的人高多了。最後成為普通人,是因為他後天的學習沒有達到要求,像他那樣先天得到的,稟賦如此之好,卻由於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尚且成為普通人;現在那些沒有先天的稟賦,本來就是普通人,又不接受後天的教育,想成為普通人恐怕都不能夠吧?
6. 鶴亦知人意的 全篇古文譯文 急求原文:盧仁畜二鶴,甚馴。後壹創死,壹哀鳴不食。盧仁勉力飼之,乃食。壹旦,鶴鳴繞盧側。盧曰:“爾欲去,吾不爾羈也。”鶴乃振翅雲際,徘徊再三而去。盧老病無子,後三年,歸臥鄉間,晚秋蕭索……族人葬之墓左。
盧仁養了兩只鶴,非常馴服。後來有壹只受傷死了,另壹只哀鳴不吃東西。盧仁盡力餵養它,它才進食。壹天早上,那只鶴在盧仁旁邊便繞邊叫。盧仁說:“妳要走的話,我不羈留妳。”那鶴於是振翅飛上雲際,徘徊好長時間才走了。盧仁年老體病又沒有子女,過了三年,回到鄉間養病,晚景淒涼……族人把它葬在盧仁的墓旁
7. 恒榮勤學 文言文翻譯桓榮早年遭遇社會動亂,與同族的桓元卿同處饑渴困境之中,但桓榮卻不停地讀書背誦,元卿嘲笑桓榮說:“妳只是自討苦吃白費力氣,什麽時候再用得上它呢?”桓榮笑著不回應他。等到他做了太常,元卿遺憾地說道:“我像壹個農民壹樣目光短淺,怎麽會料到學習的好處能像這樣啊!”
擴展資料:
作者簡介:
桓榮(生卒年不詳),字春卿。沛郡龍亢縣(今安徽省懷遠縣龍亢鎮)人。東漢初年名儒、大臣。
桓榮少時赴長安求學,拜博士朱普為師,他刻苦自勵,十五年不回家鄉,終成學業。六十多歲時方為光武帝劉秀所賞識,被任命為議郎,入宮教授太子劉莊(漢明帝),後被授任為博士。
建武二十八年(53年),桓榮升任太子少傅。建武三十年(55年),被授為太常。明帝劉莊即位後,尊桓榮以師禮,甚見親重。永平二年(59年),三雍建成,明帝拜桓榮為五更,不久後受封關內侯。
桓榮在八十多歲時去世,明帝親自為其送葬,賜冢塋於首陽山之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