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方炳桂是哪裏人

方炳桂是哪裏人

方炳桂

方炳桂(1930~2016)福建省福州市人,著名民俗專家,從事民間文化研究已經50年,是福建省民間文化優秀傳承人。由於擔任福州電臺“左海鄉音”特邀主持人,並主持福州電視臺“方老講古”欄目,如今的方炳桂老先生已是福州市家喻戶曉的人物。

中文名:方炳桂

國籍:中國

民族:漢

出生地:福州

出生日期:1930.8.18

逝世日期:2016.12.7

職業:民俗學家

主要成就:福建省民間文化優秀傳承人

代表作品:福州民間故事,福州老街,福州老行當

人物簡介

方炳桂(1930~2016)曾獲福建省民間文化優秀傳承人,福州市優秀黨務工作者,全國、省、市多項文藝文化大獎。“中國好人榜”入選者、福建省民間文化優秀傳承人、福州市文明建設顧問、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中國曲協會員、福建省民文協、曲協會員、福海文教基金會會長、福州市民俗研究所顧問、福州市人大僑臺委委員、福州市政協文史研究員、福州聚春園集團民俗顧問、福州人民廣播電臺“左海鄉音”主持人、福州電視臺“榕城風”《方老講古》主講。

事業成就

方炳桂從事福州鄉俗、福州方言研究近50年,擔任福州電臺“左海鄉音”特邀主持人12年,又是福州電視臺《方老講古》的主講,10年來***出版鄉學文化專著13部180萬字,積極推動兩岸民間合作,為閩臺文化交流牽線搭橋,引進臺灣民間刊物《福州月刊》和《羅星塔月刊》,聯合出版《福州鄉土文化匯編》,在臺灣民間人士的支持下,創辦成立了福建福海文教基金會,擔任會長。十多年資助貧困學生2500多人,捐建希望小學4所。在市委文明辦的支持下,2004年起,倡導開辦光餅節、“拗九”孝順節、鄰裏節和閩都鄉學講習所,均獲成功。

主要作品

福州民間故事

作者:方炳桂著叢書名:福州民俗文化叢書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ISBN:9787211060481

出版時間:2009-10-01

版次:1

頁數:352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內容提要

本書分經典故事、閩都傳奇、市井傳說三部分,收錄了“鄭唐傳”、“榴花洞姻緣”、“王成龍別氣”、“朱元璋夜宿芙蓉洞”等民間故事。

福州老街

作者:方炳桂編

叢書名:福州民俗文化叢書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1038046

出版時間:2000-12-01

版次:1

頁數:324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內容提要

《福州老街(修訂本)》匯集了從清末至今的100多年間福州街道、地段的老照片多幅,其中許多照片憶成孤品。同時,講述了80多條街道的由來、沿革和地名中蘊含的政治風雲、社會角逐、趣聞掌故、名人名店、名勝古跡、風味風情、宗教習俗和經濟信息。這是壹部反映福州古城風貌和民俗風情的濃縮畫卷:古樸的街巷、繁華的市井、獨特的民居、醇美的風俗、幽遠的遺跡、近代的建築,還有舊城改造的苦澀、街市的變遷,壹壹匯於書中,使即將失去記憶的福州老城,又重新躍入了人們的視野和腦海。它是福州老街在舊城改造中不幸的萬幸。

福州熟語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第1版(1999年3月1日)

叢書名:福州民俗文化叢書

平裝:299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32

ISBN:9787211034321

條形碼:9787211034321

內容提要

《福州熟語(修訂本)》是方先生歷經十多年搜集、整理,備嘗艱辛而寫成的壹部福州方言熟語專著。這部專著熔漢語詞匯學和民俗學研究於壹爐,結合民風民俗和地方史來研究福州熟語(含諺語和俗語),並且從語用角度來闡釋方言熟語的交際功能,從而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服務。應該說這是壹個很好的創造,為多角度、多方位地研究方言詞匯開辟了先河。不僅這部書目前在國內屬首創,而且在材料的搜集、整理以及民族文化心態和哲理的闡釋的廣度、深度和精確度方面都達到了十分可喜的程度。坊間雖偶爾也可看到壹些方言詞匯方面的文章和小冊子,但多屬零星的、初步的整理和研究。

福州老行當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第1版(2002年5月1日)

叢書名:福州民俗文化叢書

平裝:234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32

ISBN:9787211040384

條形碼:9787211040384

內容提要

《福州老行當(修訂本)》把壹個城市整整幾個世紀的歷史、行業發展和世俗風情直觀地介紹給讀者。歷史的演變、行業的興衰、創業的艱辛、成功的喜悅栩栩如生、娓娓道來。三百六十行行行生風,回味當年市聲充耳,遐想昔時街坊雜趣,此時無聲勝有聲。《福州老行當》與其說是壹本書,更像是壹本值得研讀的課本。這既是寫給福州市民飯後茶余消遣的書,更是壹本寫給有誌創業者的研讀課本。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作者的匠心,在忠實於歷史的前提下力求生動,但不是為了追求生動而改變和虛構歷史,而是盡量讓歷史以生動的形象展現在我們面前。

百年聚春園

主編:郭仁憲方炳桂

責任編輯:俞國強

開本:850×1168毫米1/32

版次:2002年4月第1版

印次:2002年4月第1次印刷

ISBN7—80640—617—4/IS·341

內容提要

本書介紹了百年老店聚春園,以史話和著述的形式全面展示福州聚春園的深邃內涵,全書分4個部分:百年足跡、名人名廚、傳聞禮贊、閩菜飄香。

閩都風情錄

書籍作者:方炳桂著

圖書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1997-03印刷時間:1997-03-01

開本:大32開頁數:269頁

左海春秋系列叢書之三

人物生平

方炳桂,男,1930年8月出生,中***黨員,福建省福州市人,福州市蔬菜公司退休職工,福州電臺"左海鄉音"特邀主持人。

方炳桂長期致力於傳承民俗、播撒文明,成為我省民間文化優秀傳承人。他不顧高齡,壹邊與病魔作鬥爭,壹邊堅持研究福州鄉俗、福州方言,傳播閩都傳統民間文化。他還積極參加社會公益事業,長期無私捐資助學,書寫出助人為樂的動人篇章。

從1958年開始,方炳桂就壹邊做好本職工作,壹邊兼職福州電臺的福州方言播音工作。50多年來,他被特邀為福州電臺"左海鄉音"主持人,保護、傳承了福州方言,幫助廣大福州人記住了歷史。他同時還是福州電視臺《方老講古》的主講。1990年,方炳桂患左腎癌晚期,住院作腎全切手術;1994年,因心肌梗塞又住院作支架植入手術,2008年第三次癌癥復發送去醫院化療。在住院治療期間,他采取術前錄好節目,或在醫護人員的支持下推後接受治療等辦法,堅持完成了每壹期節目制作。觀眾見到的依然是他和善的笑容,聽到的依然是他動情的聲音,他的"奇人"稱號也由此傳開。他70歲時學會電腦,把講過的資料編著出版《福州老街》、《福州熟語》、《福州老行當》、《福州風情錄》等***計13部鄉學文化專著200多萬字。為了獲取翔實的閩都傳統文化資料,他不顧年事漸長,走遍閩都的每壹個角落認真調查。他說:"我的萬裏長征,目的是幫助更多的人留住八閩傳統文化的記憶。"

在臺灣民間人士的支持下,他創辦了福建福海文教基金會。十多年來,基金會***捐助貧困學生4000多人次,在永泰、閩侯捐建希望小學4所;資助民間文化人出版鄉土文化書籍30多部;他還將自己出版的書籍進行義賣,將所得款項全部捐獻給基金會,用作資助貧困學生。

他是福州市精神文明建設顧問。在他的倡導下,福州市積極挖掘傳統節俗資源,成功舉辦了7屆"拗九"孝敬節、鄰裏節,成為"我們的節日"特色品牌。他還倡導創辦"閩都鄉學講習所"和"閩都文化傳承示範點"。如今,"閩都鄉學講習所"堅持每月開講,已先後開辦90多期鄉學講座,成為傳播民俗的廣闊平臺;福州二中、十四中、林則徐小學、臺江四小、臺江實小等中小學校也設立了"閩都文化傳承示範點"。他還在講壇和學校組織開展福州話普及教學、民俗風情體驗日等活動,手把手地教青少年學會敬老助老、領略傳統文化。2007年起,他設計並開始印發"文明卡片",把《公民道德建設綱要》主要內容、《八榮八恥》和《福州市民行為"十不"規範》等印在卡片上,在公交車上和壹些交通路口散發,幾年來已發放數萬張。

方炳桂先後榮獲福州市優秀黨務工作者、福建省優秀職工教育工作者、福建省民間文化優秀傳承人、福州市首屆道德模範、2010年度感動福州"十大人物"等榮譽稱號。

方炳桂所有的業績,是與死神和劫難的搏鬥中奪得的。1991年冬,他的專著《閩都風情錄》即將付梓、榕臺合作項目“福海文教基金會”正在申辦中,同時還要忙著為新聞媒體提供春節民俗稿件的時候,在壹次“全過程無痛血尿”後使他意識到“壞了”。經醫院專家診斷,他患了左腎惡性腫瘤且已晚期,他聽說“癌癥有壹半是可以治的,有的還能治愈”後,於是他積極配合醫生,以最快的速度抓緊手術。之後三年進行了大劑量的化療,他忍著巨大的疼痛,抓緊時間把半生積累下來的幾十萬字鄉土文化筆記整理完畢,期間,《福州晚報》上依然可以看到他介紹猴年春節風俗的文章。

1994年夏,方炳桂例行檢查時,在血液中又發現了癌細胞,住院20天後,他趕緊出院,做他熱愛的事業,福海文教基金會這壹年也正式成立了。由他主編的“左海春秋叢書之壹”《榕樹下》出版了,積極幫助民間文化界同仁繼續出版系列叢書。

2000年春,死神又壹次擋路,方炳桂突患“心梗”,這時正是“左海鄉音”熱播並成為電臺壹擋名牌節目,20萬聽眾每天鎖定94.4調頻等著聽“方先生講報”。醫生為他做植入支架手術後,他急忙盤算著如何既做治療、又不能辜負廣大聽眾朋友。他把這心事告訴護士,護士們被他的敬業精神感動了,答應每天打點滴的時間由他自己選擇,在電臺同事的支持下,他或先打點滴後去錄音,或先錄音再打點滴,沒落下壹次講座。他動心臟手術時,聽眾還是天天都能聽到他的“榕城古文化”、“方先生講報”。他與死神搏鬥的三回合中,竟能讓外界都不知道,見到的依然是他那和善的笑容,聽到的是動情的聲音。期間他還應福建人民出版社之約,完成了《福州民俗文化叢書》中《福州熟語》、《福州老街》和《福州老行當》等供稿任務。

今年6月,從醫院又壹次傳來方老第三次癌癥復發的壞消息。目前,在醫院化療中的他仍然冒著39度的酷暑,由人扶到閩都鄉學講習所,打著點滴,擡到電臺錄音室,錄制“左海鄉音”節目,35萬字的《名城的記憶》的書稿也已送到出版社,將於近期出版。

77歲的方老先生說:在有生之年,盡最大努力,最大可能地把八閩鄉音鄉俗的優秀文化傳播出去。

工作經歷

1951參加工作。

方炳桂老先生是福州著名的民俗研究專家,方炳桂老先生多年來壹直致力於福州民俗文化的研究與傳承。以上所說的倡導孝順節和鄰裏節的故事,就是他對福州傳統民俗的挖掘與發揚。那麽,方老先生是怎樣走上民俗研究的道路呢?

方老研究福州的民俗文化的興趣,緣於他的壹段福州話“翻譯”生涯。這是怎麽回事呢?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普通話還沒有在福州廣大老百姓中普及。那時,中華人民***和國剛剛成立不久,來了許多南下幹部,他們做報告說普通話,福州人聽不懂。這時的方炳桂在福州市總工會從事職工教育工作,他就被請去做翻譯,把普通話翻譯成福州話。

“我是替南下幹部做翻譯。領導做報告,老百姓聽不懂,就找我做翻譯,1951年到53年就開始了。領導做報告,工人聽不懂。老百姓不會聽,就請我去翻譯。”

福州話與普通話,不僅在語音上相差很遠,很多用詞也是完全不同的,如何準確而通俗地把普通話翻譯成福州話呢?這就激發了方老研究福州話的熱情。

1958年,福州人民廣播電臺成立,名聲在外的方炳桂就成為業余福州話播音員。

就這樣,方老先生由對福州話研究的興趣慢慢地發展為福州民俗文化研究的興趣,他開始撰寫方言文藝作品和民俗研究方面的文章。壹些作品陸續在《福州晚報》上發表。

1982年前後,方老的福州方言說唱作品《小夫妻三戲星期七》,參加全國職工文藝會演並獲得好評。接著,他編寫的福州方言小戲《陳林黃鄭》獲得福州市群眾文藝會演壹等獎。這些都大大地鼓舞了他研究福州傳統文化的熱情。

1990年,60歲的方炳桂從福州壹家國有企業退休,這成了他人生的又壹起點。他有了更多的時間從事民俗文化研究和創作。

退休以後的方炳桂穿行在福州的大街小巷,地毯式考察老福州的遺存,不厭其煩地到圖書館、博物館、檔案館查閱封存已久的歷史資料,謄錄下漸漸逝去的福州老城,拍攝、復制下從清末民初至今百年間,福州的老街、老店、老行當遺跡。

民以食為天,福州民俗離不開飲食文化。方炳桂對福州菜,特別是福州小吃頗有研究。

1999年方炳桂應邀擔任福州飲食集團名下的聚春園和福州大飯店的民俗顧問,為這些飯店帶來了濃郁的福州民俗氛圍。

“福州的飯店,希望民俗文化濃厚壹點,所以我把我的花轎、人力車都擡到這裏來。當時因為我壹個朋友在南公園想做壹個民俗的公園,沒有做成,這些花轎、人力車都給運到這裏來,人家有婚慶,我就提供給他們用。”

不僅如此,他還邀請“閩劇皇後”胡奇明等文藝界名流壹起探討,嘗試著將閩劇、評話、_唱等福州民間藝術融入“百年聚春園”中,使現代化飯店增添濃郁的地方文化氛圍。現在福州大飯店門口,有壹段不高的墻,上面寫著“宋外城”,方老說,這面墻的石頭是用埋在福州地底下的古城墻的石頭砌成的,而這段墻所在的位置原本就是福州城的南門所在的位置。這面叫“宋外城”的墻為福州大飯店增添了點古色古香的味道,而這是方老的得意之作。

  • 上一篇:請問女生學什麽弓合適?
  • 下一篇:沈陽市哪些二胡維修廠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