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日本刀的生產工藝

日本刀的生產工藝

鍛造過程壹般日本刀柄與刀刃的比例是1:4,刀柄雙手持握,劈殺有力,其彎曲程度控制在“物打”(又稱“物內”),即鋒尖下16.7mm處,砍劈時此處力量最大,十分符合力學原理。刀背稱“棟”或“脊”,用以抵擋攻擊,有平、庵、三、丸四種。

日本刀在制法上集合了相當高的技術,傳統武士刀按傳統制刀工序制成,用玉鋼集庖丁鐵兩種軟硬不同材質搭配而成,由於淬火時材質不同,熱漲冷縮導致刀身彎曲。總體來說需要經過刀工制刃、淬火、打磨之後,由刀工配白木柄鞘以保存刀刃待售之用,而刀柄、鞘、鐔等刀裝為另壹行當,由專門的金工(鍔工)裝飾,且各有名師。日本歷史上的刀工各有派系,還有的是幕府、大名的專屬工匠。 日本刀的材料鋼,被稱作和鋼(わこう,Wakou)或玉鋼(たまはがね,Tamahagane)。玉鋼以日本傳統土法煉成。這是壹種低溫煉鋼法,爐溫不超過1000℃。此法看似原始,但相比近代的高溫煉鋼法,能煉出品質純良的好鋼。不過高溫煉出的鋼材較軟,易打造成形,而低溫煉出的鋼材較硬,較難打造,可以說制作日本刀是人力密集型的工事,是以血汗換取的品 質。根據不同地區,不同的流派,所用鋼材成分多少會有差異。大體上玉鋼所含成分如表所示。

玉鋼成分表(二戰時期:

鐵98.12% - 95.22%

碳3.00% - 0.10%

銅1.54%

錳0.11%

鎢0.05%

鉬0.04%

鈦0.02%

矽不定

其他 微量 “丸鍛”是日本刀鍛造過程中的重要工序,即制刀的第壹步。即是指刀工將鋼料加熱至赤紅而進行捶打鍛造,鋼塊捶打開後再折疊起來捶打,如此反復,使鋼料得以延展。通常少則捶打7、8次,多則達20、30次,每次都要捶打上百錘。例如錘打到第10次,就會有1024層的鋼材。通過這壹步驟,可將鋼中硫等雜質和多余的碳素等清除,以增鋼材彈性與韌性。這就好比揉面壹般,捶打的層數越多,鋼材中的碳和各種成份就會更加均壹 ,鐵晶體也會更細致,最終鍛造出來的鋼材品質均壹、達數千層,十分強韌,最終成為質地均勻的鋼料。日本刀上那些特有的花紋就是這樣錘打出來的。

錘鍛的方法有很多,如十字鍛、折子木鍛、短冊鍛、木葉鍛等,紋樣各異。 即淬火工藝,淬火即所謂的熱處理,日本稱為水減(みずへし,Mizuheshi)。從現代材質學的角度來看,這個步驟算是刀匠控制鋼材含碳量的手法。

刀工將加熱後的和鋼錘打成扁平的厚度為約5mm的薄片。看似簡單的工序,其實不然,為了控制鋼材的含碳量 ,加熱次數有嚴格限制;而且和鋼的硬度在其續漸冷卻時會有所改變。只有有經驗的刀工才能準確把握施錘力度的變化,在限定的加熱次數下將玉鋼打煉成厚薄均壹的薄片。

鋼片成形後,刀工會用水將其急速冷卻。可使鋼多余的含碳部分剝離。使刀身具有良好彈性,刀口堅硬不易缺口。刀匠要對鋼片的溫度和用水的份量有極準確的把握,才能夠得到含碳量合適的材料。 壹般刀工在最後將自己的名字、住所、制作年月銘刻在莖上。嚴格講,銘是被利器 切 在或 鏨 在莖上的。壹般的,在表面銘刀工名和住所(佩刀時向外壹側為表)、內側銘制作年月和持刀者名,但是例外也很多見。

以上步驟完成後,刀工的工作到壹段落,研磨、造鞘、裝飾、卷柄等工序另有專人負責,不屬於刀工的工作範圍。

  • 上一篇:客廳裝修的風格客廳酒櫃玄關怎麽設計
  • 下一篇:電子商務專業人員需要具備哪些素質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