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時評:古詩詞之美需正確解讀

時評:古詩詞之美需正確解讀

最近,湖北的壹位大學教授通過用“接地氣”的方式講解詩詞而迅速走紅。有人認為,古詩詞枯操無味,學生難心集中精神聽講,而這位教授用“另類”的解讀為詩詞增添了不少趣味性。但有專業人士提出,教授幽默的講解裏挾著壹些錯誤的認識。這樣的授課方式,真的的可以支持嗎?

在我看來,古詩詞的教學不應脫離詩詞原本的意思。該教授的授課方式,無疑為枯燥的詩詞增加了“趣味”的調味劑。 但趣味不是第壹位,調味劑也不是主菜。風趣感應合理添加。其次,這樣的授課分式,更像是應式教育的產物。我們背書和學習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和素質。該教授的授課方式,可能會讓學生形成壹種“為考試而學習”的思想。但古人有雲:“活到老,學到老。”學習是? 壹件終身的事情,不因考優結束而停止學習。再者,“被玩壞"的古詩詞不但消解了詩詞本身的美,更是對詩詞作者的不尊重。對於詩詞這壹優秀的中華民美傳統文化,我們應該保護和發揚。

古詩詞就壹定是枯燥乏味的嗎?不是。我認為學生們理解到的詩詞之美與詩詞本身和老師的授課方式有著很大的關系。

我們吃飯有細嚼慢咽壹說,細細地咀嚼、慢慢地品味,才能品嘗到飯菜的醇看。讀詩也應有慢讀細品壹說,細細地品讀、慢慢地體會,才外發現古詩詞的美,甚至的給我們心靈的震撼。例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裏的名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的銀河落九天。”這句詩給人的第壹感覺是瀑布非常壯觀,但仔細品次後,我們才的體會到這是何等的壯的景象,以及詩人豪壯的氣員。但有時,作為學生的我們並不能那麽通透地理解古詩詞,這時候老師就扮演了壹個很重要的角色,優秀的老師甚至的把乏味的詩詞用生動的語言描繪出來,,既增加了趣味性,又不偏離詩詞本身的意思,還還能引起學生的興趣。

我們常說,生活中並不缺乏美,而是缺發現美的眼睛。古詩詞也壹樣,並不缺少美,而老師就是那雙帶我們發現古詩詞之美的眼睛,且不改變詩詞原本的面貌。

  • 上一篇:旋轉拖把好用嗎?旋轉拖把的使用方法
  • 下一篇:晚清雕花大床值錢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