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這座有著壹千多年建城史及享“春城”美譽的城市,在建築風格上受中原文化及西洋文化影響較深。在清末民初就形成壹個集多元文化與本土文化融合的建築體系,漸漸催生出昆明老城建築風格,反映了昆明老城豐富多彩的傳統建築文化,體現了各民族之間的和睦相處。如今,在昆明城中,依然可見的老建築包括,“八面風”——福林堂,“壹顆印”——四合院民居,“高腳杯”——抗戰勝利堂,“講武堂”——雲南陸軍講武堂,“攢尖瓦頂樓”——基督教青年會,“盧漢公館”——雲南省政府主席盧漢私宅等。
在昆明,由於種種原因老建築已經被相關政府所拆建,原始的所具有的老昆明特色已經不多了。而昆明景星花鳥市場是著名的老建築。昆明的老建築是老昆明人根據昆明的自然地理條件、人文風俗建造的民居。其中昆明著名的老建築有:
金馬碧雞坊是數代昆明人的古城情懷,曾經稀稀點點的人影、曾經的駝鈴和吆喝聲仿佛剛剛消失在青石板小巷的盡頭,那壹曲曲譜寫過去輝煌與美麗的歌謠被人們代代傳誦,而今,那份古香古色的雅韻依然在接近陽光的地方,向每壹個前來瞻仰的遊客微笑、揮手問好。
始建於元代的近日樓雄奇瑰麗,被老昆明人譽為“接近太陽的高樓”,原位於老昆明城的南北中軸線上,是昆明的南大門,和金馬碧雞坊壹樣是昆明市的象征和驕傲,又名為麗正門。清代雲貴總督來昆後將麗正門改名為近日門,門上的城樓亦被稱為近日樓。明清兩代,近日樓壹帶均是昆明的主要商業中心,大批的貨物在這裏集散。上世紀50年代,近日樓被拆除。
東寺塔位於今書林街,原是寺內塔,塔、寺均建於南詔國時代。彼時城內有常樂寺,寺內塔即東寺塔,又稱常樂寺塔,與之相對處有慧光寺,寺內塔稱西寺塔,又稱慧光寺塔,今寺俱廢,塔尚存。_東寺塔為四方形密檐式空心磚塔,高40.57米,13級,底層南面辟有塔門,有地宮,深1.5米,2-12層四面設龕,龕內置石佛壹尊,皆善男信女所捐。1946年~1948年間,昆明被譽為“民主堡壘”,近日樓城墻上貼滿反帝反蔣的詩歌、雜文,人們稱之為“民主墻”。
西寺塔又名慧光寺塔,立於東寺街中段西側,已有1100多年的歷史,與東寺塔對峙,壹起歷經昆明風雨,曾多次修葺,是古老文明和文化的見證。在二月的梅花和煙雨中,“雙塔煙雨”成為明清時的“昆明八景”之壹。
二、昆明整體的建築風格
昆明地區傳統建築特色與當地四季如春的氣候條件關系密切,傳統文化以滇中漢族與彜族融合文化較為明顯,歷史資源以滇池流域古滇文化對建築風格的發展影響有待挖掘,民居傳統屬於以“壹顆印”為代表的滇中“緊湊生長”合院式建築文化核心區,有用地緊湊、軸線對稱的特點,內長外短硬山坡頂等傳統建築特色較為常見,建築形式適應於高原中高日照、中低氣溫、幹濕季明顯、瞬時風速大等氣候特點。建築色調傾向中性暖灰,外墻常見土黃色。
三、昆明傳統居民建築的風格特點
1、昆明歷史文化街區民居建築平面布局手法
昆明歷史街區傳統民居建築平面布局基本呈方形,反映了傳統文化中崇尚“方正”的思想觀念,表現出和諧穩重的哲學思考在傳統意識上對中庸思想的追求,這壹點也反映在“壹顆印”的建築格局中。從對昆明歷史街區傳統民居的走訪調查中發現,雖然此種建築形制有壹定模式,但可以根據實際地形情況和各家經濟條件做出變通。真正平面近方形的建築布局僅占五分之壹,而長方形的建築布局占到了五分之四,這是因為正房的進深加上廂房的面闊和倒座所致,進深大於正房的總面積。這種建築布局更加合理與科學,在生活中更加方便實用。首先可調節平面上正房和廂房的房間數,其次是多戶人家可組合連接,形成連貫系列的聯排樣式,有很強的地域適應性特點。歷史文化街區的商鋪與民居除極少數三層外,基本上皆為兩層。臨街多為條式建築,十余開間組成壹幢,每五至七開間設壹個封火墻。這種臨街條式建築下層多為商店,樓上住人或做倉庫,樓梯常設在後部。布局均衡對稱,但在平面布局上就有主次、高低之分,且從地面標高和樓面高低的不同就體現出了傳統中國尊老敬長的傳統習俗。整個壹層地面布局由高、中、低三個不同的層面組成,高者正房,居住長輩和新婚夫婦,中者為兩廂房,也稱耳房,居晚輩和用於廚房之用,低者為天井,主要為生活提供方便,如水井、花臺等均在天井裏。街區中傳統民居建築壹般由臺基、墻體和屋頂三大部分組成。臺基是基礎部分,也是平面布局部分,其布局決定了建築的布局形式。同時天井也是收集雨水、排水的主要渠道,故天井下通常都有排水溝,有的排水口上用石材做成銅錢圖案的地漏等形式,雨水順房檐而下,沿排水口流入陽溝或是陰溝,昆明人把這稱之為“財源滾滾”“肥水不外流”“老天降福”和“四水歸堂”,反映了百姓對水的尊崇,同時也反映了水對百姓生活的影響。
昆明城市歷史街區民居建築的平面布局與昆明近郊典型“壹顆印”民居雖然相似,但不完全相同,不同點有三個方面:壹是正房至少有三開間向內院露明,內院尺度較大;二是樓層多為跑馬轉角樓,多了兩側廂房的走廊;三是二層房間每間後墻各開壹個窗戶,對外不完全封閉。這些都是適應近代城市生活需要所致。因此,街區中的民居因平面上的方整,雖也可泛指為“壹顆印”,但又不能算是嚴格意義上典型的“壹顆印”民居。所以說,建築的平面布局反映了人們對傳統思想的傳承,但也有不斷創新和不斷變化的痕跡,從中折射出的是實用與寄托。
2、昆明歷史文化街區民居建築臨街立面與大門樣式
昆明歷史文化街區臨街鋪面建築的造型特征是老昆明傳統商業街的典型體現。傳統商業鋪面沿街立面大多屬於兩層直落式類型。這種類型由於兩層直落,屋頂出檐較深,壹是為了減少雨水對底層門面的侵襲;二是造型比例的需要。為此,檐下常有多層花板罩面。如何避免單調則顯得尤為重要。此時,需處理好上下層門窗的形式與比例以及招牌的布局,如處於景星街口的知名中藥鋪“福林堂”商鋪,三層直落式的立面極為簡單。然而其將下層窗與上兩層窗的形式做了不同處理,取得了變化,是壹個既簡單又富有變化,既統壹又有所對比,處理得非常恰當好處的立面實例。
整個歷史街區中民居建築的大門是院落與外界連接最重要的出入口,是整個建築外觀處理的重點部位。大門既能單純地呈現為壹座相對獨立的建築形制,又是壹間屋的形式,可以說是屋又是門。門前的石階稱為“將軍石”,大多為整石鋪就,長的有3米多,而且多為壹臺、三臺等單數。門頭上有小的坡檐,並用磚瓦封閉檐口。門上的局部木作加工精細,大門上部的屋頂壹般多為硬山式。門墩內側壹般有左右兩方形檐柱支撐,形成外門框,兩柱間通常用透雕掛落,裝飾多為吉祥圖案。門檻下為方形門枕木,整個大門與倒座形成壹個整體,協調、美觀、實用,極具地方文化特色。
大門的形式與尺度最能反映出該院民居主人的身份、地位及經濟水平,有的簡樸(僅有壹披檐,無甚裝飾),有的華麗(門頭以木構梁架承托筒板瓦屋頂,檐下多層花罩裝飾,門腳有時還以精美的石雕線腳裝飾)。同時,昆明許多民居的大門也最能反映出其受外界近代建築影響的程度,也集中反應了多元文化在此交融的特色。例如小銀櫃巷8號的大門門樓運用了近代風格的拱門、石雕及貼面瓷磚;套院中的四合院門樓裝飾花紋極其豐富細膩,整座院落是由外院和兩個內院構成的,外院明顯有西方建築文化風格的痕跡,但細部又結合了中國古典紋樣。其中最別致的是門的樣式,外門分隔成四個高大的圓柱支撐,中間部分為石拱門,頂部中央弧拱,每壹側有三個弧頂依次落下。由外走進內院有兩扇門,右邊壹扇裝飾最為精美,頂部上方雕刻著金色花樣,圍著壹圈古典花卉紋樣。下面是壹條有很強立體效果的裝飾浮雕,整體中間刻有梅蘭竹菊的腰線。門下段沿拱門和柱腳有華麗的淺浮雕,細節重點仍是中國的古典裝飾紋。
街區中傳統民居建築的大門形式大多流露出受漢文化影響的痕跡,更由於百姓深信風水文化,故有諸多忌諱,主要有大門不能正對道路,大門對面不能有其他人家的屋脊頭對著等。或者在門頭畫太極八卦圖,還有的是在大門頭上栽種仙人掌,以求辟邪吉慶,或是在大門的頂上安放壹只瓦貓或是石獅子,這些都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祈禱。
3、昆明歷史文化街區民居建築回廊形式
廊是四合院式建築內部相連的重要通道,同時也是室內與室外相連接的壹個重要空間。其寬度往往決定了建築的空間尺寸大小,反之,從廊寬可以看到建築的規模。昆明歷史街區民居建築的廊又被稱作“遊春”,即上有在壹、二層建築之間形成的腰廈避雨,下有高出天井的走道所形成的廊,人們可在雨中自由穿梭,讓生活起居變得較為便利。同時又起到了對建築的保護作用,使壹層建築外檐門窗、墻基免受雨水侵蝕。腰廈作為建築的構成部分,是壹個儲藏的重要場所,用於儲藏日常用品及衣物等,方便了生活,是壹個相當實用的建築構件,同時也具有壹定的裝飾性。腰廈的梁枋穿出檐柱,並且由垂柱連接,形成較為穩定的結構。垂柱往往多做成燈籠式樣,也有做成蓮瓣紋的,具有壹定的藝術性,也是人們尊崇佛教、信仰佛祖的文化心理在建築藝術上的反映。
廊同時也是壹個家庭相互溝通的重要場所。能同居壹院的往往是中國式的傳統大家庭,人們更習慣於家族式的生活方式,***同勞動,***同生活。家族成員之間的相互了解、技能的培訓等都可能通過此地完成其功能,也可享受陽光或靜看雨水來臨。無論怎樣,廊作為建築的壹部分除了具有遮風擋雨、保護建築的功能外,還具有文化功能,能使人增進了解,傳遞文化,同時也是壹個休閑場所。
廊作為民居建築類型的壹個組成部分,其狹而長,上有腰廈遮頂,不做居所而為通行之用。除了人文環境外,跟昆明的自然環境也有壹定關系,尤其是正房前的單層檐廊連接著正堂,並成為家庭裏的主要活動空間,幾乎所有的生活、飲食、家務活動都可以在這個區域內進行,是人們的***享空間,且在發揮聯系院落空間與正堂空間上有著重要作用,同樣成為家族生活交流的主要空間,有特殊的建築文化作用。
4、昆明歷史文化街區民居建築門窗樣式
昆明歷史街區由單體傳統建築組成院落,由院落組成建築群,由建築群組成街巷。這種建築從建築文化方面講,門窗的造型和數量是建築等級、主人社會地位、身份及經濟狀況的直接反映,門窗在古代也是按壹定禮儀制度、規範來設置的。同樣,透過門窗也可以從壹個側面反映當時的社會、經濟和文化狀況。壹般來講,院內的門窗開得相對多且大,也更具藝術性。門窗不是直接固定在柱梁之間,而是通過構件,左右豎立的抱框緊靠柱子排列。正房作為院落中最重要的建築,其門窗的規格也相對要高些,多用六扇扇門,心多為雙交菱花圖案,裙板、絳環板多雕花草及福、祿、壽、喜等圖案。二層正房通常多用六扇雙交菱花的扇窗,描金浮雕和裙板上的花鳥蟲魚以及飛禽走獸。壹窗壹畫、壹畫壹窗的木雕花窗以及門口的花瓶式柱礎都吻合了舊時市民祈福的心理。
壹般廂房的門窗相對於正房要簡單些,並且兩廂房的門窗是對稱相同的,壹層的檻墻多為土墻,也有用木板壁的,檻窗多用簡易且可拆卸的木板窗。二層廂房多用雙交菱花窗,也有用簡易的直欞窗的。倒座壹層因是通道,故只有二層有窗,通常多為六扇雙交菱花窗。木扇門窗的雕飾非常精美,構圖嚴謹,有漏雕、浮雕等多種形式,油漆也有清漆、金粉漆等不同做法。其繁簡、油漆與雕刻水平可以反映主人的身份、地位及富有程度。從門窗的裝飾藝術、設計制作上可看出當時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社會背景。當然,多元文化融合的風潮在文明街民居建築的門窗上體現得最為典型,在此風潮中,商人與前沿文化接觸較多,加上有機會接觸到國外文化,他們的房子建造更有著外來文化的痕跡。比如文廟直街103號院就是功能與藝術、東方和西方文化相融合的最好案例。正房壹樓的門和窗戶是木制框架結構,底部用山墻磚石做維護墻,磚上還雕刻著中國蘭草竹結。六扇門的形狀還是傳統的木門樣式,周圍有四福呈祥古典花紋雕刻,絳環板上浮雕圖案就比較類似於西方鐵藝模樣,是雲南本土藝術裝飾風格和西式文化元素、功能性和裝飾性的完美組合。西方文化的影響在傳統街區的建築中比比皆是。20世紀初的昆明,由於英法的入侵,滇越鐵路的開通,加速了與東南亞國家的貿易聯系及歐美國家之間的往來,昆明壹度成為國內面向東南亞各國交流貿易的窗口。對於西方風潮沖擊下的昆明來說,雖然中國傳統裝飾手法有壹定的發展和演進,但占主流的仍是中西文化大融合的結果。
四、昆明著名地標建築
1、官渡古鎮
昆明官渡古鎮位於雲南省昆明東南郊,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古鎮之壹。它具有2000多年的悠久歷史,是滇文化的發祥地之壹,是昆明旅遊的主要歷史文化景觀。官渡古鎮文化古跡眾多,人文景觀豐富,在不到1.5平方公裏的面積內就有唐、宋、元、明、清時期的五山、六寺、七閣、八廟等多處景觀。官渡古鎮因其歷史文化深厚而遠近聞名,歷史文化古跡雖有損毀,但重要的歷史文化遺存得以保留下來。古鎮中那些用螺螄殼和著粘土舂夯而成的院墻,依然在風雨中兀立。百年的土屋民居尚存,實屬難得。作為壹個歷史悠久的古鎮,官渡曾是壹個譽滿滇中的古渡口,是昆明歷史文化名城古鎮之壹,唐宋時已是滇池東昆岸的壹大集鎮,元代與昆明同時設縣,明清已成為商業、手工業很發達的鄉鎮。昔日官渡,商賈雲集,高塔輝映,有五山、六寺、七閣、八廟和眾多人文景觀,至今仍保留著許多文化建築遺址。
2、筇竹寺
筇(qióng)竹寺,位於雲南昆明西郊玉案山上,距城區12公裏,是滇中著名佛教禪寺。筇竹寺始建於唐宋年間,距今已有壹千三百多年。筇竹寺建築因山就勢,依山而建,采用中軸東西方向,坐西向東布局方式,形成四進三院式的庭院空間。筇竹寺現有三重院落,沿中軸方向依次為:山門、大雄寶殿、華嚴閣。天王殿左右廂房為天臺來閣、梵音閣。大雄寶殿左右廂房為祖師殿和伽藍殿。其余設有客堂、齋堂、僧房、方丈室、香鋪、長廊等建築。
3、圓通寺
圓通寺位於昆明市區內的圓通街,是昆明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之壹,已有1200多年的建寺歷史。同時它也是昆明市內最大的寺院。它始建於唐朝南詔時代,初名補陀羅寺。圓通寺坊表壯麗,林木蒼翠被譽為“螺峰擁翠”、“螺峰疊翠”,壹直是昆明的八景之壹,如同壹座漂亮的江南水鄉園林。從建築學上講,它鬧中求靜,以小見大,並借背後螺峰山之景,形成別具壹格的水院佛寺,在中國的造園藝術中具有獨特的風格;圓通寺正門位於圓通街,進入寺院越向裏走,地勢越低,這在我國寺廟建築上是較為罕見的“倒坡寺”。
4、東寺塔和西寺塔
東寺塔和西寺塔為昆明市城中古景。分別位於昆明市南面的書林街和東寺街,壹東壹西隔街相望,距今已有1100多年歷史。
5、近日樓
始建於元代的近日樓,被老昆明人譽為“接近太陽的高樓”,原位於老昆明城的南北中軸線上,是昆明的南大門,和金馬碧雞坊、東西寺塔壹樣是昆明市的象征和驕傲,又名為麗正門。
6、黑龍潭
昆明黑龍潭公園位於昆明東北郊12公裏處龍泉山五老峰下,是昆明古老的名勝風景區之壹,以唐梅、宋柏、明茶、明墓“四絕”聞名遐邇,有“滇中第壹古祠”之稱。黑龍譚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因山下有碧潭,潭深水碧,相傳雲南龍王黑龍的龍宮就在此,這裏的潭水又終年不會枯竭,故後稱“黑龍潭”。
7、華亭寺
華亭寺位於昆明市西山華亭山上,始建於元朝,是昆明著名的佛教寺院,也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8、金殿
金殿又名銅瓦寺,位於昆明市區東北郊7公裏處的鳴鳳山麓,坐東向西,是雲南著名的道觀。初建於明萬歷年間(1602年),由雲南巡撫陳用賓仿照湖北均縣武當山天柱峰太和宮和金殿所建,至今已有415年了。主殿系青銅鑄造,熠熠生輝,耀眼奪目,故名之“金殿”,是我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9、金馬碧雞坊
金馬碧雞坊位於昆明市中心三市街與金碧路匯處,是昆明的象征。金馬碧雞坊始建於明朝宣德年間,至今已有近四百年的歷史。
10、大觀樓
大觀樓,位於雲南昆明市近華浦南面,因其面臨滇池,遠望西山,盡攬湖光山色而得名。始建於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始建二層樓宇。乾隆年間,孫髯翁為其撰寫長聯,由名士陸樹堂書寫刊刻,大觀樓因長聯而成中國名樓。大觀樓1983年成為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七批)。
11、翠湖公園
翠湖位於市區五華山西麓,是城區的中心觀光點。它以“翠堤春曉”而聞名四方。人們稱之為“鑲嵌在昆明城裏的壹顆綠寶石”。1834年雲貴總督範承勛、巡撫王繼文於湖中建碧漪亭(俗稱海心亭)。1919年,唐繼堯在湖中築有東西堤和南北堤,把湖壹分為四,湖中有海心亭,西側有觀魚堂,東南有水月軒。
12、萬達雙塔
300米“萬達·昆明雙塔”,是萬達中心集大成之作,總投資近100億元,2014年10月31日盛建成開業,作為萬達開業的第100家萬達廣場,具有裏程碑式的意義,同時也是萬達集團為數不多的A級旗艦店,已被打造成昆明商業地產中的NO.1。
相關文章推薦閱讀:
昆明有哪些傳統文化習俗昆明傳統文化大盤點約妳賞滇劇做風箏
昆明飲食文化特點有哪些獨具特色的昆明飲食文化介紹
昆明的風俗習慣有哪些昆明的生活習俗禁忌簡述
雲南滇劇有什麽藝術特點雲南滇劇發展概況介紹
昆明方言有哪些特點昆明方言特色介紹昆明地方言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