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春分的含義和風俗

春分的含義和風俗

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之壹,春季第四個節氣。春分後,氣候溫和,雨水充沛,陽光明媚。春分時節,中國民間有放風箏、吃春菜、立蛋等風俗。

春分的含義:

“春分”的分意思是壹半,是壹分為二,晝夜平分、寒暑平衡。另外,春分也是平分春季的意思,傳統上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的中間。所以春分在古時又被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春分這天,太陽直射地球赤道,晝夜等長。據元吳澄的著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釋:“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另《春秋繁露》說:“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農歷書:“鬥指卯為春分,約行周天,南北兩半球晝夜均分(兩極除外),又當春之半,故名為春分。”也就是說春分,春分這天太陽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晝夜平分,自這天以後太陽直射位置由赤道繼續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白晝開始長於黑夜,南半球與之相反。在氣候上,也有比較明顯的特征,春分後中國除青藏高原、東北地區、西北地區和華北地區北部外均進入了明媚的春天。

春分的風俗:

1.立蛋

“春分到,蛋兒俏”,在每年的春分那壹天,世界各地都會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在做“豎蛋”試驗。這壹被稱之為“中國習俗”的玩藝兒,何以成為“世界遊戲”,目前尚難考證。不過其玩法確簡單易行且富有趣味。春分豎雞蛋,主要是為了慶賀春天的到來,“立蛋”除有立住雞蛋的本意,亦有“馬上”、“添丁”之意,寓意人們祈禱人丁興旺,代代傳承。據說春分這天能豎立起雞蛋,還寓意全年交好運,事事順利。

2.祭祀

據《禮記》記載“祭日於壇”,之後這壹習俗就在歷代相傳下來。”日壇坐落在北京朝陽門外東南日壇路東,又叫朝日壇,它是明、清兩代皇帝在春分這壹天祭祀大明神(太陽)的地方。這壹天的時候祭拜太陽,感恩太陽賜予這個禮德能量和陽光光明給大地,促進了大地上萬物的生長。春分民間會舉辦盛大的祭祀活動,寓意著新的希望,也寄托了人類對豐收日子的期待。

3.吃春菜

春菜顧名思義,是春天的蔬菜。在嶺南壹帶,春分有吃春菜的風俗。“春菜”是壹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采回的春菜壹般家裏與魚片“滾湯”,名曰“春湯”。有順口溜道:“春湯灌臟,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

昔日嶺南四邑有“春分吃春菜”之習俗。“春菜”是壹種野莧菜,從田野中采摘回來的春菜壹般與魚片“滾湯”,名曰“春湯”。所謂“春湯灌臟,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陽江婦女則會在這天到山上采集百花葉,弄成粉末與米粉和在壹起做湯面吃,相傳可以清熱解毒

4.送春牛

春分到,送出春牛圖。什麽是春牛圖?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歷節氣,再印上農夫耕田圖樣,名曰“春牛圖”。送圖者壹般都是能言擅唱歌者,主要說些春耕和吉祥不違農時的俗語,每到壹家更是即景生情,說得主人樂而給錢為止。這些言詞雖隨口而出,卻句句有韻動聽。俗稱“說春”,說春人便叫“春官”。

5.粘雀子嘴

春分這壹天農民家裏都要吃湯圓,還要把十多個或二三十個不包心的湯圓煮好,用細竹叉扡好置於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粘雀子嘴表達人們對莊稼大豐收的壹種美好願望和寄托。

6.踏青、放風箏

春分後,人們紛紛開始踏青出行,戶外活動中,放風箏是壹個重要項目。在古代,春分時還有簪花喝酒習俗,這壹天,無論男女老少都會簪花。風箏,古時稱為“鷂”、“鳶”,“鷂”和“鳶”都是鷹類猛禽,古時的風箏大多用絹或紙做成鷹的形狀,因此風箏又稱為“紙鷂”、“紙鳶”。後來,風箏的形狀各異,春天放的多半為燕子風箏。

春分後,南方大部分地區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華中有"春分麥起身,壹刻值千金"的農諺。俗話講:“春分麥起身,肥水要緊跟”。壹場春雨壹場暖,春雨過後忙耕田。春季大忙季節就要開始了,春管、春耕、春種即將進入繁忙階段。

  • 上一篇:無價txt全集下載
  • 下一篇:最具文化的中國元素有哪些(物品)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