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縣是魚米之鄉的江南聖地,古鎮老街、螃蟹節、民俗節、生態園等享有美譽,這些也是我們開展鄉土特色課程的主要內容,做布鞋、螃蟹殼造型、羽毛扇等都能成為孩子活動的遊戲內容。在活動區的創設中我們充分挖掘壹切可以利用的自然和社會資源,在為幼兒提供壹些必備的基礎材料的同時,註意盡量和孩子們收集較為合理,有濃郁鄉土氣息的遊戲材料,讓幼兒按自己的意願和情感進行活動,努力促進幼兒主動性、獨立性、創造性的發展。
壹、多方結合創設活動區
1.結合園本課程創設區域環境
我園以前進行過《利用鄉土材料進行科學教育的研究》《利用本土資源進行美術創造的研究》《開展有鄉土特色的體育活動的研究》等課題研究。我們借鑒經驗結合園本課程來創設區域環境。如:中班就結合鄉土特色課程創設了“高淳老街”活動區,把整個活動區分成五個大區:特色美食屋、蘭印花布繡衣坊、梅家布鞋店、羽毛扇珍珠工藝坊、民俗展覽館。
2.根據幼兒年齡段創設特色區域
我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對小、中、大三個年齡段的活動區進行創設。小班幼兒年齡小,剛剛離開家庭開始集體生活,所以在小班活動區的創設主要體現家與遊戲的感覺。如在小班主要創設了娃娃家、生活區、玩具區、編織區等。中班幼兒逐漸開始喜歡玩角色遊戲,對周圍環境開始關註,所以在中班創設的活動區主要體現自己與周圍環境的聯系。如在中班主要創設了高淳老街。大班則體現人文與地理特征,突出強烈的地方特色、人文環境。如在大班主要創設了“民俗表演坊”、“銀林山莊生態區”、“螃蟹造型區”、“民謠屋”等。通過這些不同活動區以適應不同年齡階段幼兒對活動的需求。
3、圍繞主題活動創設區域
區域活動有著集體教育活動所不能替代的價值功能,所以我們圍繞特色主題對活動區進行創設,提供寬松自由的環境,滿足幼兒的興趣發展能力和個性,豐富活動的內容。
在小班開展的“秋天來到田野裏”主題活動時,我們因地制宜開展活動,充分利用大自然賦予的優勢開展活動。我們開展了《到田野去》、《采野花、野草》、《稻田中的遊戲》、《農民伯伯在勞動》、《走田埂》、等活動。並結合此主題創設或生成區域活動,豐富主題內容。首先我們結合主題對活動區進行調整,增設與主題有關的區域。如結合以上主題我們就創設了“好玩的稻草玩具”區角和“農果果”區角。在“好玩的稻草玩具”區角投放家長、幼兒、教師自制的稻草玩具供幼兒遊戲。在“農果果”區角投放收集的山芋、玉米、蘿蔔、荸薺等農果,開展認知、分類等活動。同時對其他區角材料進行更換,用秋天的材料替代。如:在編織區中我們利用在參觀田野收集的稻草進行簡單的編織活動(如打結,繞)等;
在美工區中我們利用采集來的野花野草進行插花活動;在幼兒對山芋、蘿蔔認知的基礎上利用山芋、蘿蔔甚、青菜蒂子進行印畫活動;體育角中利用稻草玩具開展草繩遊戲、草棒接力、騎草馬活動;娃娃家中把挖來的野菜放在娃娃家中玩燒飯遊戲。
我們的家鄉是螃蟹之鄉,我們在大班開展了“高淳螃蟹節”主題活動。在主題開展中我們結合主題創設與之相適應的區域環境,將整個活動室創設為壹個螃蟹節的環境。我們利用螃蟹殼拼成壹個大螃蟹布置墻面。在創意坊裏讓幼兒設計宣傳螃蟹節的標語和宣傳畫,制作區裏讓幼兒利用螃蟹殼變廢為寶,語言區裏幼兒利用螃蟹殼作成的玩偶表演,體育區裏幼兒學螃蟹走路比賽等。科學區裏有飼養的螃蟹,幼兒可以利用棍子逗蟹玩。通過各種區區域遊戲讓幼兒增加了對螃蟹知識的了解,獲得豐富的感性經驗促進主題有效的開展。
二、多種途徑收集活動區材料
《綱要》中指出:“幼兒園的空間、設施、活動材料和常規要求應有利於引發幼兒的主動探索和幼兒間的交往”。材料對活動區開展有著至關的重要性,“兒童的智慧源於操作”,幼兒是在對材料的操作、擺弄過程中建構自己的認知結構的。在這壹個過程中,幼兒不斷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向自己提出新的挑戰。適當的材料能引發幼兒的興趣,開發幼兒的智力,培養幼兒的能力和自主性,發展幼兒的積極情感。區域活動中的材料是不會說話的老師,它為孩子和知識之間搭起了橋梁,是孩子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工具,是幼兒在區域中進行各類學習活動的有效載體。那麽,在我們開展的區域活動中非常註重鄉土材料的運用,我們的材料主要是通過以下途徑進行收集的。
1、通過幼兒收集
幼兒收集的活動區材料壹方面是通過日常收集為主。我們在班級設置了百寶箱。在開展主題活動前期我們都會讓幼兒收集各種各樣與主題相關的材料,這有些材料在主題活動開展的前期也許還無法使用,我們就將其存放在百寶箱中。其中包括成品及半成品。這些東西很快會在幼兒的主題背景產生的遊戲中派上用場。材料的豐富可幫助幼兒遇到困難時尋找替代物或制作物品,使幼兒的主題及遊戲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培養了幼兒的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壹方面我們在采集、參觀等活動中收集的。在幼兒收集的材料中主要是自然材料。自然材料,顧名思義是自然的它們是沒有經過任何復雜的物理化學處理,向幼兒展示的是大自然最原始的美。如:我們在春天來臨的時候帶幼兒采集野花野草,夏天帶幼兒到小溪撿石頭,秋遊時撿稻草、松果、蘆葦等,冬天過春節人們喜歡吃幹果,花生殼、瓜子殼、開心果殼、糖紙等都成為百寶箱裏的材料。
2、通過家長收集
通過家長收集的活動區材料主要是在主題活動開展中需要家長參與制作或提供的。如“美麗的民俗品”的開展中我們發動家長制作各種民間小藝術品,家長制作了布藝猴香袋、十字繡鞋墊、菱角香包等。又如“好玩的螃蟹”中我們又發動家長收集各種螃蟹殼開展活動。我們還發動家長收集了老虎鞋、藍印花布衣、羽毛扇等等壹系列材料。
3、通過教師收集
通過教師收集活動區材料主要是通過教師自身及教師潛在的引導作用實現的。如教師利用空余時間采集、制作活動區材料。如在“果寶寶”區角中通過教師收集了松果、麻櫟果等壹些野果。在編織區中采集蘆葦等編織材料。同時也通過教師作用引導幼兒與家長***同收集與活動區相適應的材料。如大班“美麗的羽毛扇”區角中教師首先收集了壹些常見的羽毛扇給幼兒壹個感性的認知,然後我們引導幼兒壹起收集自己所知道的羽毛扇並發動引導家長與幼兒壹起利用羽毛進行創造活動。在這樣壹個過程中活動區的材料不斷豐富,幼兒在豐富的材料、開放的環境中,有了更為廣闊的創造天地。
4、通過社會收集
在大班開展的“民間遊戲區”體育區角活動中,我們通過社會收集民間活動,如《草把草把團團轉》《打蓮香》《挑花籃》《跳馬燈》等,並配上本地話的民謠,在體育活動區中幼兒自主遊戲。同時我們利用民間手工藝師傅的工藝水平讓幼兒了解傳統的手工藝制作。如在清明節時我們請會做破絮稞團子的農婦教幼兒做團子,端午節到來時我們教幼兒嘗試包粽子,請民間藝人紮龍燈、做快板、竹蜻蜓等。從社會這個大家庭中收集的豐富的、生活的遊戲素材為促進了我們區域活動有效開展。
三、靈活投放活動區的材料
1、材料投放的目的性
區域活動中,材料的投放是有的放矢的,是和我們教育目標緊密相連的。材料投放應有目的性,教師在選擇投放操作材料時,能夠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考慮材料是否符合本年齡段的幼兒,同時,使材料能夠滿足幼兒現階段的實際發展的需要。在材料投放時有針對性地選擇、投放那些對幼兒的發展有促進作用的操作材料。比如在我們大班的美工區我們結合主題活動“高淳民俗節”,提供了竹幹制作蓮香、裝飾花籃挑花籃、制作面具跳五猖等。通過幼兒對材料的操作使用體現本土材料帶給自己的樂趣並達到了教學的目標。
2、材料投放的層次性
教師在選擇、投放操作材料時,我們首先會思考:將所要投放的材料,逐壹與孩子通過操作該材料可能達到的目標之間,按照由淺入深、從易到難的要求,分解出若幹個能夠與幼兒的認知發展相吻合的、可能的操作層次,使材料“層次化”。並在幼兒活動時,給予他們必要的提示和引導,使幼兒在選擇材料,進行操作擺弄時,能夠按自己的能力,選擇適宜自己的材料,用自己的方法,較快地進入探索,向目標邁進。
如小班開展的“果寶寶”區角餵小動物活動時,教師準備的材料是經過精心考慮並細化分解的。在幼兒操作初期,教師提供的是小動物紙盒,幼兒通過自己的手將各種果子餵給小動物吃。接著提供小勺,讓幼兒通過小勺乘給小動物吃。最後提供筷子,讓幼兒嘗試用筷子夾物。以上贅述可以說明,投放材料的層次性,還體現在我們為幼兒準備的材料,應能夠說明幼兒的操作、探索過程的發展而變化,能夠適應孩子不斷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戰,具有可發展性,起到幫助幼兒經過不斷的摸索和嘗試,不斷積累各種經驗,提高各種能力,不斷的構建認知結構,不斷提高自身發展的作用。
3、材料投放的豐富性
所謂豐富性,就是教師為幼兒提供的選擇材料的多樣性,能夠從我們的教育目標和幼兒發展所涉及的各個方面的需要出發,為實現教育目標、促進幼兒發展服務。其次是指在操作材料數量上能夠滿足全班幼兒自由選擇不同和相同材料的需要。那麽我們在材料的投放時首先投放要多樣,其次投放要充足,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認知興趣,並能滿足幼兒自由選擇的需要,能夠讓幼兒在操作中,按照自己的意願添加和改變操作材料。幼兒特別愛模仿,他們有時會因為同伴操作材料的新奇有趣,而產生對該材料的操作欲望,這就需要有壹定數量的材料可供幼兒活動使用,以保證幼兒的操作活動順利進行下去。如大班開展的“趣味編織角”中我們就提供了多種的編織材料有蘆葦、稻草、竹條、彩帶、皺紙、毛線、紙板等,在活動中根據幼兒的意願添加和滿足,體現了活動區活動自主性特征。同時我們也註重同壹材料資源的***享性。如在我們各個年齡段編織區都投放了稻草這種材料。小班利用稻草打結,中班同樣利用稻草這種材料編草繩等,而大班則利用稻草葉編制小動物、稻草人等。
四、與鄉土特色課程的整合
在活動區開展中我們非常註重與鄉土特色課程相結合,把課程內容容入到區域活動中,在區域活動中促課程的發展,促進幼兒個體對課程的適應。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材料提供的鄉土特色
活動區名稱
材料提供
活動內容
科學探索區
麻櫟果、松果、生姜、大蒜、毛豆、谷粒、山芋、玉米、蘿蔔、芋艿、野果、稻草、狗尾草等
1、探索沈浮;2、按相同名稱分類;3、比大小;4、辨別不同的聲音(裝在易拉罐裏);5、稱石頭、石頭排序;6、癢癢的狗尾草等。
體育運動區
竹梯、竹席、竹圈、竹棒、竹板等竹制玩具,草繩、草墊、草棒等稻草玩具
1、 走竹梯、舊席妙玩、草棒接力、扔草球、打稻草人。
2、 做竹片、快板操等。
音樂表演區
螺螄、河蚌、竹筒、沙子等
螺螄穿起來當小鈴、河蚌當圓舞板、將各種種子分類放進易拉罐制作成沙球)利用竹奏樂器、種子沙球為音樂陪奏。
美術手工區
螃蟹殼、蘭印花布、葫蘆、羽毛、老虎鞋樣、珍珠、等
螃蟹殼做娃娃動物、穿珍珠、做老虎鞋等裝飾教室。
美味食品坊
糯米粉、破絮草、炒米等
做破絮草團子、歡喜團、各種糕點等。
從上表可知我們在活動區材料的提我們提供的是壹系列鄉土的材料這樣的好處是:1)與“鄉土特色課程”相迎合,也突出了我們區域活動的特色;2)方便我們農村幼兒園材料的收集(這些材料在我們身邊隨處可見)3)節省幼兒園的資金(農村幼兒園普遍存在資金不富裕)利用自制的鄉土玩具節省了幼兒園大量的資金同時也借助這些材料也能很好的達到教育的要求。
1、活動內容的鄉土特色
活動內容的鄉土特色主要是指區域活動中活動內容的鄉土特色。比如在“秋天來到田野裏”主題開展中幼兒對稻草人產生了很大的興趣,於是根據幼兒的興趣我們在體育角活動開展中增設了《我們都是稻草人》遊戲內容,遊戲的規則與《木頭人》遊戲規則相仿,當幼兒念完:“我們都是稻草人”後,迅速擺壹造型停止不動,待有人說:“風來了”幼兒又可自由做各種動作。
我園在利用農村鄉土資源開展活動區活動中,為幼兒提供了自主的環境,創設了探索、實踐、創造的自由情境。在多年的探索與實踐中漸漸的形成了本園的特色 ------鄉土的區域環境、鄉土的活動材料、鄉土的活動內容。在以後的活動開展中我們將本著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思想,充分利用本地、本園獨特的自然、地理、人文等鄉土資源,為小城鎮幼兒提供更為廣闊的創造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