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貨為大,我先來扒壹扒讓我記憶深刻的家鄉美食吧。
我想絕大多數在外漂泊的人,對家鄉的思念必定是夾雜著無法滿足的食欲,而且會是很大壹部分。雖說食材在北方或是通過電商也都能買到,卻怎麽也吃不出兒時的那種味道,也許是食材本質上的區別,也許還有烹飪上的迥異,最後呈現出來的味道必定相差甚遠。
在離開家鄉之前從沒覺得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有什麽特色,畢竟從小吃到大,味蕾在北漂後才開始慢慢想念,到現在的非常想念。在他鄉的這些年幾乎很少能吃到那種味道,家的味道。
土竈飯
在說美食之前,我想先說說記憶中的 土竈 。最早以前,每家每戶用的都是自家砌的土竈,也就是用土磚砌成的,燒柴火的竈爐,竈面都是方方正正的,上面放大鐵鍋的位置是圓形的,寓意著家和順意,家庭團圓美滿。還記得那會每天放學回家的路上,總是會順道拾到壹些幹枯的樹枝帶回家,整整齊齊的碼在土竈的壹旁,作為燃料備用。記憶中我家的柴火總是碼得高高的,我還挺喜歡這個活計的:),在拾柴的時候還能意外的發現壹些生長在木頭上的鮮蘑菇,比較多見的是木耳和平菇,即使有的蘑菇會生長在很高的樹桿上,也會壹骨碌爬上去把它摘下來,淘得像個男孩子。還有爬到桑樹和各種果樹上摘果子,總之再高的樹都不在活下。當然也有過尷尬的時候,有壹次在外婆家附近的壹棵大樹上,發現了壹堆看上去就特別美味的平菇,那壹次爬得實在太高,找不到落腳點,結果就下不來了,在樹上呆得時間最長的壹次,等舅舅拿大長梯來救我下來。其實那會吃的是其次,爬樹才是真正的樂趣所在:),想想這些,我的童年也真是滿足又美好啊!
壹間土竈象征著壹個溫馨的家庭,煙氣通過煙囪冒出,炊煙裊裊。說到這兒,我又想起了那年我們壹家子去新疆禾木,淩晨起個大早,只為壹堵山村炊煙和日出的美景,禾木村的那種小房子,像極了最早以前我家老屋的樣子,那時那景,我就在想,這不是我們小時候每天都可以看到的景色麽?挺美的!哈哈,那會是少了欣賞這般風景的境界。
扯遠了,言規正傳,回到美食上來吧。
豆角 / 紅薯燜飯: 從土竈裏燒出的每壹道菜其實都是特別美味的,烙印在腦海中最深刻的,是 豆角或紅薯燜飯(燜飯老家話叫汽飯) ,說“ 汽飯 “會更符合味道,也更親切壹些。
豆角可以是扁豆和豇豆,基本上都是自家種植的,藤蔓植物都需要搭架子,媽媽搭的藤架總是特別的精致整齊,在敲打著這些文字的時候,那些藤架的樣子浮現在腦海中,仿佛又回到了那個菜園子裏似的。現在回想起來它們沿著架子生長的姿態,尤其是經過雨水洗刷過的樣子,著實很美。
采摘新鮮的豆角,掐段,鍋熱放上壹塊豬油,把豆角倒入鍋中,小炒壹會,加適量醬油,再加入大米,加入適量的熱水,水沒過大米即可,蓋上蓋鍋生火燜熟。
如果是 紅薯汽飯 ,就把紅薯切塊,做法和豆角是壹樣的。
揭開鍋蓋時飄出的香味大老遠就能聞到,很是誘人。我最喜歡吃最後鍋裏黏住的壹層被烤得金黃的鍋巴,吃起來嘎嘣嘎嘣脆,記憶裏剛出鍋那種味道,熱騰騰的,香噴噴的,沒有肉,也沒有任何調料,但真的非常好吃。
用土竈單純燜出來的白米飯也是特別的好吃,在鍋底的壹層鍋巴上曬上點鹽,然後揉成壹個團,抱著 飯團 啃著吃,吃得也很美,很滿足。
心心念念的還有土竈 煨紅薯,煨綠豆粥,煨土雞蛋 。
土竈煨紅薯 :操作起來很簡單,在柴火正旺的土竈裏,把它們丟進去,等煨熟後挖出來吃,外焦裏嫩,特別醇香。有時蹲在土竈前,嘴角的哈喇子都流出來了,盼著紅薯快點熟。也有時忘記拿出來了,哈哈,等想起來了,挖出來的就成了幾個黑球了。
煨綠豆粥: 是用壹種瓷罐子,放上綠豆,倒上七八分滿的水,蓋子密封後放進土竈裏,用土竈的余熱煨熟。盛出壹碗,再加上壹勺白糖,也是回味無窮的。
煨土雞蛋: 這個有點特別,要先用壹張沾濕的紙巾把雞蛋包裹起來,再放入土竈中,也是用土竈的余熱煨熟,煨熟後的蛋殼上泛著焦黃色,透過蛋殼就能聞到香噴噴的味道了。
煨土雞蛋,這裏還有故事呢,煨土雞蛋在外婆家吃得最多,而且很多次都是“偷偷”吃的。以前,因為同齡的孩子比較多,有時候土雞蛋不夠吃,印象中外婆是特別痛我的,每次去了都會煨上壹個,拿給我說:“快去偏屋那邊吃完再出來玩兒吧。”那時候心裏就想,等我長大了,要買好多好多好吃的給外婆吃。在還沒有能力報答外婆的寵愛時,老人家就去世了,很傷心!很遺憾!
離開家鄉的這些年,想念這些味道時,也偶爾會用相同的食材做壹頓吃吃,卻怎麽也吃不到小時候的那個味道了……
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