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蘇武牧羊
蘇武在天漢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其投降;後將他遷到北海(今貝加爾湖)邊牧羊,手持漢朝符節,揚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釋放他回國。
蘇武歷盡艱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獲釋回漢。蘇武去世後,漢宣帝將其列為麒麟閣十壹功臣之壹,彰顯其節操。
2、精忠報國
嶽飛十五六歲時,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當權者腐敗無能,節節敗退,國家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嶽飛投軍抗遼。不久因父喪,退伍還鄉守孝。
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嶽飛再次投軍。臨行前,姚太夫人把嶽飛叫到跟前,說:"現在國難當頭,妳有什麽打算?"
"到前線殺敵,精忠報國!"
姚太夫人聽了兒子的回答,十分滿意,"精忠報國"正是母親對兒子的希望。她決定把這四個字刺在兒子的背上,讓他永遠銘記在心。
嶽飛解開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請母親下針。
姚太夫人問:"孩子,針刺是很痛的,妳怕嗎?"
嶽飛說:"母親,小小鋼針算不了什麽,如果連針都怕,怎麽去前線打仗!"
姚太夫人先在嶽飛背上寫了字,然後用繡花針刺了起來。但“國”字沒有壹點,象征國內無首。刺完之後,嶽母又塗上醋墨。從此,"精忠報國"四個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嶽飛的後背上。
母親的鼓舞激勵著嶽飛。嶽飛投軍後,很快因作戰勇敢升秉義郎。這時宋都開封被金軍圍困,嶽飛隨副元帥宗澤前去救援,多次打敗金軍,受到宗澤的賞識,稱贊他“智勇才藝,古良將不能過”,後來成為著名的抗金英雄,受歷代人民所敬仰。
3、孔融讓梨
孔融,字文舉,東漢時期山東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高祖父孔尚當過鉅鹿太守,父親是泰山都尉孔宙 。
孔融別傳記載:孔融四歲的時候,和哥哥吃梨,總是拿小的吃。有人問他為什麽這麽做。他回答說:"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應該拿小的。“
4、有誌者事竟成
東漢時,耿弇是漢光武帝劉秀手下的壹員名將。有壹回,劉秀派他去攻打地方豪強張步,戰鬥非常激烈。後來,耿弇的大腿被壹支飛箭射中,他抽出佩劍把箭砍斷,又繼續戰鬥,
終於耿弇打敗敵人。漢光武帝表揚了耿弇。並且感慨地對他說:“將軍以前在南陽時提出攻打張步、平定山東壹帶,當初還覺得計劃太大,擔心難於實現。現在我才知道,有誌氣的人,事情終歸是能成功的。”
漢光武帝講的“有誌者事竟成也”壹句,後來常被人們引用,成了成語—— “有誌者事竟成。”
5、狼牙山五壯士
“狼牙山五壯士”是指在抗日戰爭時期,在河北省保定市易縣狼牙山戰鬥中英勇抗擊日軍和偽滿洲國軍的八路軍5位英雄,他們是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他們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壹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
在戰鬥中他們臨危不懼,英勇阻擊,子彈打光後,用石塊還擊,面對步步逼近的敵人,他們寧死不屈,毀掉槍支,義無反顧地縱身跳下數十丈深的懸崖。
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壯烈殉國;葛振林、宋學義被山腰的樹枝掛住,幸免於難;5位戰士的壯舉,表現了崇高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被人民群眾譽為“狼牙山五壯士”。
百度百科——有誌者事竟成
百度百科——狼牙山五壯士
百度百科——蘇武牧羊
百度百科——嶽母刺字
百度百科——孔融讓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