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的制作包括木偶頭和服飾兩大步驟,本文介紹的是掌中木偶(布袋戲)的制作過程,提線木偶與之大致相同 。
木偶頭的制作
首先是打坯。泉州的私人作坊中還不能獨立完成這道工序,要到惠安的工廠由專門的打坯機操作,木偶頭所用材料均是樟木。
其次是雕刻。主要是刻人物五官,雖說木偶造型的繁簡不同,師傅的手藝也有差別,但通常情況下,壹個熟練的師傅壹天能刻三四個木偶頭。
第三是打土。就是用壹種特殊的白土加水和成黏土後,均勻地塗在木偶頭的白坯上,目的是掩蓋樟木上的疤結或孔眼,使木偶頭表面光滑平整。
接下來是噴色。為木偶人物的臉部著色,像關公的臉是紅色、包公是黑色、壽星是肉色等。
再往下是彩繪。彩繪將勾勒出不同人物的各種面部表情,使其喜怒哀樂躍然眼前。然後要上光油,為的是使偶頭的色彩歷久彌新。
最後要根據具體人物配上胡須、頭發等,如果是新娘子還要盤頭發。至此,壹個木偶頭就完成了。
服飾的制作
木偶服裝上最主要的裝飾就是五彩繽紛、艷麗奪目的手工繡。繡品圖案首先由設計人員根據特定的人物,畫好設計圖紙,然後比照圖紙,用針稿機在衣料上打孔,再用染料塗印,勾勒出圖樣。繡線的顏色選擇由師傅自定,像鳳尾通常有五種顏色,在不同的師傅手下會有不同的效果。接下來是掃漿糊、加內襯,使繡片挺括、有型。最後是整件組合,也就是將幾個繡片縫在壹起,做成壹件完整的衣服。
由於“千人壹面”的機繡的出現,服飾手工繡的要求並不十分嚴格。只是在繡人物臉部時(業內稱為“開臉”),技術要求才高。
泉州制作的不少木偶都銷售到臺灣,因為那裏的“布袋戲”已普及到中小學校。壹般說來,教學用的木偶是批量購買的,為降低成本,布料就采用了人造絲中的春光緞,機繡也代替了手繡;而表演用的或是個人收藏所需的木偶,則要求全部是手工制作的,使用的是蘇州產的真絲軟緞和真絲繡線。以“戰將”木偶為例,其頭盔、頭部、服飾、(支撐的)內體、兵器等的用料不同,價錢也就從二三百元到近千元不等。
壹個木偶頭往往並不是由壹個師傅從頭到尾壹手完成的。當然,如果是名家大師,會壹氣呵成的,其名字會刻在偶頭的後面。普通師傅完成壹個木偶大概需要五天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