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李少春簡介_李少春簡介京劇_李少春響馬傳

李少春簡介_李少春簡介京劇_李少春響馬傳

京劇介紹京劇又稱京戲,在臺灣又稱平劇、國劇,是中國戲曲曲種之壹。 京劇是在北京形成的戲曲劇種之最,至今已有 200 年的歷史。它是在徽戲和 漢戲的基礎上,吸收了昆曲、 秦腔等壹些戲曲劇的優點和特長逐漸演變而形成的。 公元 1790 年(清乾隆 55 年),徽戲開始進京。最早進京的徽戲班是享有盛名的安 徽“三慶班”,隨後又有“四喜”、“和春”、 “春臺”諸班,史稱“四大徽班” (四大徽班從揚州進京)。四大徽班和以後陸續進京的徽班,以其優美動聽的唱 腔和卓越的表演受到觀眾的歡迎。 從全國 300 多個戲曲劇種中脫穎而出, 與豫劇、 越劇同為中國戲曲三鼎甲: (京劇為榜首)。京劇形成後在清朝宮廷內得到了空 前的繁榮。京劇的腔調以西皮和二黃為主,主要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 國國粹。京劇是具有世界級影響的大劇種。它的行當全面、表演成熟、氣勢宏美,是近代中國 漢族戲曲的代表。地方的劇種京劇起源於四個地方的劇種:壹是原來流行於安徽省壹帶的徽劇;二是流行 於湖北的漢劇; 三是流行於江蘇壹帶的昆曲; 四是流行於陜西的秦腔, 又叫梆子。 清乾隆末期、嘉慶初期四大徽班進北京後,於嘉慶、道光年間同來自湖北的漢調 藝人合作,互相影響,逐漸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並 吸收了壹些民間曲調、北京土語,逐漸融合發展。

板腔體京劇音樂屬於板腔體,用鑼鼓、胡琴(京胡)、京二胡、月琴等伴奏。主要 唱腔有二黃、西皮兩個系統,聲腔為主的“三慶”,所以京劇也稱“皮黃”。京 劇常用唱腔還有南梆子、四平調、高拔子和昆腔、吹腔。 京劇較擅長於表現歷史題材的政治、軍事鬥爭,故事大多取自歷史演義和小 說話本。既有整本的大戲,也有大量的折子戲,此外還有壹些連臺本戲。表現手法京劇表演的四種藝術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劇表演四項基本功。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樂性的念白,二者相輔相成,構成歌舞化的京劇表演 藝術兩大要素之壹的 “歌”, 做指舞蹈化的形體動作, 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藝, 二者相互結合,構成歌舞化的京劇表演藝術兩大要素之壹的“舞”。戲曲演員從小就要從這四個方面進行訓練,雖然有的演員擅長唱功(唱功老 生),有的行當以做功(花旦)為主,有的以武打為主(武凈)。但是要求每壹 個演員必須有過硬的唱、念、做、打四種基本功。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地發揮京劇 的藝術特色。更好地表現和刻畫戲中的各種人物形象。京劇樂器京劇的樂器分管弦樂和打擊樂兩部分。 管弦樂有胡琴、 二胡、 月琴、弦子、笛子、笙、嗩吶、海笛,以伴奏歌唱為主,但也有 時用來襯托表演動作。

管弦樂以胡琴、笛子為主要樂器。打擊樂 有板、單皮鼓、堂鼓、大鑼、小鑼、鐃鈸、齊鈸、撞鐘、雲鑼、 鑔鍋、梆子等。它們主要用來襯托演員的舞蹈動作,特別是能烘 托、渲染武打時的氣氛。其中以板和單皮鼓、大鑼、小鑼為主要二胡樂器。 京胡:拉弦樂器。胡琴的壹種,主要用於京劇伴奏。 形似二胡而較小,琴筒竹子做成,直徑約 5 厘米,壹端蒙 以蛇皮,張弦二根,按五度關系定弦。奏時使馬尾弓擦弦 而發音,其音剛勁嘹亮。是京劇管弦樂伴奏中的主樂器。 二胡:拉弦樂器。胡琴的壹種,比京胡大,琴筒木制 或竹制,直徑約 8--9 厘米,壹端蒙以蟒皮或蛇皮,琴桿上 有二軫,張弦二根,按五度關系定弦。原來京劇不用,由梅蘭芳與徐蘭沅、王少 卿等創始,在京劇青衣唱腔的伴奏中增添了二胡,現在廣泛沿用。專業京胡——斑竹京劇行當京劇角色的行當劃分比較嚴格,早期分為生、旦、凈、末、醜、武行、流行 (龍套)七行,以後歸為生、旦、凈、醜四大行李少春簡介,每壹種行當內又有細致的進壹 步分工。 “生”是除了花臉以及醜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統稱,又分老生(須生)、小 生、武生、娃娃生。老生:主要扮演帝王及儒雅文弱的中老年人。 小生:主要扮演年青英俊的男性角色。

武生:主要扮演的勇猛戰將或是綠林英雄。紅生:專指勾紅色臉譜的老生。 娃娃生:劇中的兒童的角色等幾大類。除去紅生和勾臉(即在臉上畫有臉譜)的武生以外, 壹般的生行都是素臉的,即扮相都是比較潔凈俊美的。“旦”是女性角色的統稱,內部又分為正旦、花旦、閨門旦、武旦、老旦、 彩旦(揺旦)、刀馬旦。青衣:端莊嫻雅的女子。 花旦:天真活潑的少女或性格潑辣的 *** 。 武旦:扮演精通武藝的角色。 老旦:老年婦女。 彩旦:滑稽詼諧的喜劇性人物。 花衫:熔青衣、花旦、武旦、刀馬旦於壹爐的全才演員稱為花衫等。“凈”,俗稱花臉,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質或相貌上有些特異的男性人物, 化妝用臉譜,音色洪亮,風格粗獷。“凈”有以下劃分:銅錘花臉(正凈):莊嚴凝重的忠臣良將。 架子花臉(副凈):綠林草莽英雄或權臣奸相等。 武凈:悍戰將或神話中的靈仙妖怪等。 二花臉:扮演壹些窮兇極惡之徒。“醜”,扮演喜劇角色,因在鼻梁上抹壹小塊白粉,俗稱小花臉。文醜:伶俐風趣或陰險狡黠的角色。 武醜:精明幹練而風趣幽默的豪傑義士。京劇臉譜之色彩京劇臉譜(6 張)臉譜分為各種臉色,所謂臉色是指臉膛主色而言,有紅、紫、白、黃、黑、藍、綠、粉 紅、灰、淡青、赭、褐、金、銀等色,臉譜上的面紋常襯以他色,有渲染烘托主色的作用, 各色種紅、黑、黃常用油料調和,效果倍增。

粉白臉,又稱抹臉,即用白粉塗面以示不以真面目示人之意,壹般為奸詐之人。 紅色臉譜,最初與人面色有直接關系,如表示關羽的面如重棗,關泰是紅臉大漢。由於這些 人忠勇正直,推而廣之,許多忠勇良將,有道正神也就都勾上了紅臉。如春秋時的穎考叔、 太乙真人等。但是也有壹些被認為是反派人物的角色也勾紅臉,這就寓有諷刺之意。有時勾 紅臉也是配合舞臺美術的需要而安排的。 紫色臉譜, 為京劇中剛正威嚴的人物常用紫色臉。 這些人性情直爽,與黑色臉人有相似之處。 但是用黑色顯得粗魯李少春簡介,用紫色有介於黑、紅兩色之間的意思。 白色臉(又稱油白臉)有幾種用意:壹種是用於童顏鶴發的老英雄、將官;壹種是與抹臉的 有關聯, 奸兇武人常用白色臉; 再壹種與前者相類, 但只是剛愎成性, 《失街亭》 如 之馬謖。 太監用白色臉表示其性情奸詐和膚色白皙。有的僧人,身體健壯,武藝高強,也用白色臉, 如《野豬林》之魯智深、《五臺山》之楊延德。 黑色臉:在京劇臉譜種以武人為主,抹臉、揉臉中文人臉譜比較多,勾臉人物中壹個最著名 的文人就是包拯。包拯用黑臉,是由於傳說中他的臉色黝黑,從而又引申到表示鐵面無私。 用黑色臉的壹般是面貌醜陋,性情猛直的人物。

金銀色臉和雜色臉是顯示神仙面現金光,鬼怪的青面獠牙。神妖臉譜不宜勾得希奇古怪,應 該與人面相近。有的將官為表示其英勇無敵可用金色顯示臉譜的威儀。從廣義上說,雜色臉 是從黑色臉衍生而來的復雜臉譜。 黃色臉示人物之驍勇兇暴;蘭色臉示人物之剛強陰險;綠色臉示人物之暴躁勇猛。京劇中這 種顏色的臉譜壹般非主要角色所用,但是也都有各自專用的譜式。京劇名家大師京劇形成以來,湧現出大量的優秀演員,他們對京劇的唱腔、表演,以及劇目和人物造 型等方面的革新、發展做出了貢獻,形成了許多影響很大的流派。 老生:程長庚、余三勝、張二奎、譚鑫培、汪桂芬、孫菊仙、汪笑儂、劉鴻聲、王鴻壽、余 叔巖、高慶奎、言菊朋、周信芳、馬連良、楊寶森、譚富英、李少春等; 小生:徐小香、程繼先、姜妙香、葉盛蘭等; 武生:俞菊笙、黃月山、李春來、楊小樓、蓋叫天、尚和玉、厲慧良等; 旦角:梅巧玲、余紫雲、田桂鳳、陳德霖、王瑤卿、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尚小雲、 歐陽予倩、馮子和、筱翠花、張君秋等、老旦龔雲甫、臥雲居士、李多奎、李金泉等;凈角:穆鳳山、黃潤甫、何桂山、裘桂仙、金少山、裘盛戎等; 醜角:劉趕三、楊鳴玉、王長林、蕭長華等。

此外還有著名琴師:孫佑臣、梅蘭田、徐蘭沅、王少卿、楊寶忠等;著名鼓師杭子和、白登 雲、王燮元等。藝術特色京劇耐人尋味,韻味醇厚。京劇舞臺藝術在文學、表演、音樂、唱腔、鑼鼓、化妝、臉 譜、服飾等各個方面,通過無數藝人的長期舞臺實踐,構成了壹套互相制約、相得益彰的格 律化和規範化的程式。它創造舞臺形象藝術的手段十分豐富,用法又十分嚴格。不能駕馭這 些程式,就無法完成京劇舞臺藝術的創造。由於京劇在形成之初,便進入了宮廷,使它的發 育成長不同於地方劇種。要求它所要表現的生活領域更寬,所要塑造的人物類型更多,對它 的技藝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嚴,對它創造舞臺形象的美學要求也更高。同時也相應 地減弱民間鄉土氣息,純樸、粗獷的風格特色相對淡薄。因而,其表演藝術更趨於虛實結合 的表現手法,最大限度超脫了舞臺空間和時間的限制,達到“以形傳神,形神兼備”的藝術境 界。表演上要求精致細膩,處處入戲;唱腔上要求悠揚委婉,聲情並茂;武戲則不以火爆勇 猛取勝,而以“武戲文唱”見佳。非遺申報2010 年 11 月 16 日,經在內羅畢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 間保護非物 質文化遺產委員會第五次會議 24 個成員國***同審議,北京市文化局代表全國京 劇傳承機構和流布地區申報的京劇成功入選 2010 年“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 作名錄”。

  • 上一篇:服裝供應鏈中的物流管理
  • 下一篇:如何看待中國現代文學相較於中國古代文學出現的新品質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