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意思是代指良醫,並以“束林春滿”、“譽滿杏林”等稱頌醫術高明。
相傳三國·吳·董奉隱居廬山,為人治病不取錢,但使重病愈者植杏五株,輕者壹株,積年蔚然成林。後因以“杏林”代指良醫,並以“束林春滿”、“譽滿杏林”等稱頌醫術高明。杏樹林。
杏子成熟後,董奉又將杏子變賣成糧食用來救濟廬山貧苦百姓和南來北往的饑民,壹年之中施舍的糧食達數十萬鬥。董奉行醫濟世的高尚品德,贏得了百姓的普遍敬仰,其死後行醫濟世的杏林文化也在醫界代代相承。
代表著祖國傳統醫學的杏林文化,不能不說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史上壹個劃時代的文化現象。杏林文化的傳承與發揚,不是來自官方導向、典籍傳世、系統教育或師徒相授,而是來自民眾,它的社會根源是歷史悠久的中華民族對真、善、美理想永不停止的追求。
“杏林”已成為中華傳統醫學的代名詞,自古醫家以位列“杏林中人”為榮,醫著以“杏林醫案”為藏,醫技以“杏林聖手”為贊,醫德以“杏林春暖”為譽,醫道以“杏林養生”為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