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天津過去的類似泥人張,刷子李都有誰,介紹壹下他們的故事

天津過去的類似泥人張,刷子李都有誰,介紹壹下他們的故事

刷子李是河北大街壹家營造廠的師傅。專幹粉刷壹行,別的不幹。他要是給您刷好壹間屋子,屋裏任嘛甭放,單坐著,就賽升天壹般美。最叫人叫絕的是,他刷漿時必穿壹身黑,幹完活,身上絕沒有壹個白點。別不信!他還給自己立下壹個規矩,只要身上有白點,白刷不要錢。倘若沒這本事,他不早餓成幹兒了?

但這是傳說。人信也不會全信。行外的沒見過的不信,行內的生氣楞說不信。

壹年的壹天,刷子李收個徒弟叫曹小三。當徒弟的開頭都是端茶、點煙、跟在屁股後邊提東西。曹小三當然早就聽說過師傅那手絕活,壹直半信半疑,這回非要親眼瞧瞧。

那天,頭壹次跟師傅出去幹活,到英租界鎮南道給李善人新造的洋房刷漿。到了那兒,刷子李跟管事的人壹談,才知道師傅派頭十足。照他的規矩壹天只刷壹間屋子。這洋樓大小九間屋,得刷九天。幹活前,他把隨身帶的壹個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開,果然壹身黑衣黑褲,壹雙黑布鞋。穿上這身黑,就賽跟地上壹桶白漿較上了勁。

壹間屋子,壹個屋頂四面墻,先刷屋頂後刷墻。頂子尤其難刷,蘸了稀溜溜粉漿的板刷往上壹舉,誰能壹滴不掉?壹掉準掉在身上。可刷子李壹舉刷子,就賽沒有蘸漿。但刷子劃過屋頂,立時勻勻實實壹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說這蘸漿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說這調漿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裏看得出來?只見師傅的手臂悠然擺來,悠然擺去,好賽伴著鼓點,和著琴音,每壹擺刷,那長長的帶漿的毛刷便在墻面“啪”地清脆壹響,極是好聽。啪啪聲裏,壹道道漿,銜接得天衣無縫,刷過去的墻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開壹面雪白的屏障。可是曹小三最關心的還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沒有白點?

刷子李幹活還有個規矩。每刷完壹面墻,必得在凳子上坐壹大會兒,抽壹袋煙,喝壹碗茶,再刷下壹面墻。此刻,曹小三借著給師傅倒水點煙的機會,拿目光仔細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壹面墻刷完,他搜索壹遍。居然連壹個芝麻大小的粉點也沒發現。他真覺得這身黑色的衣服有種神聖不可侵犯的威嚴。

可是,當刷子李刷完最後壹面墻,坐下來,曹小三給他點煙時,竟然瞧見刷子李褲子上出現壹個白點,黃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紮眼。完了!師傅露餡了,他不是神仙,往日傳說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轟然倒去。但他怕師父難堪,不敢說,也不敢看,可忍不住還要掃壹眼。

這時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說話:“小三,妳瞧見我褲子上的白點了吧。妳以為師傅的能耐有假,名氣有詐,是吧。傻小子,妳再細瞧瞧吧——”

說著,刷子李手指捏著褲子輕輕往上壹提,那白點即刻沒了,再壹松手,白點又出現,奇了!他湊上臉用神再瞧,那白點原是壹個小洞!剛才抽煙時不小心燒的。裏邊的白襯褲打小洞透出來,看上去就跟粉漿落上去的白點壹模壹樣!

刷子李看著曹小三發怔發傻的模樣,笑道:“妳以為人家的名氣全是虛的?那妳是在騙自己。好好學本事吧!”曹小三學徒頭壹天,見到聽到學到的,恐怕別人壹輩子也未準明白呢!

天津著名風箏藝人魏元泰制作的風箏稱“風箏魏”。 1872 年魏元泰生於天津,自幼在壹家紮 彩鋪當學徒,他對制作風箏產生濃厚興趣。為了提高紮風箏的造詣,他反復研究飛禽和飛蟲 的飛翔姿態以及它們的身軀各部位的比例關系,並應用於風箏的制作。以前的風箏,以硬翅為主,造型簡單,色彩單調,為整體式。他紮的風箏可以拆展折疊,壹尺多長的大風箏,折疊後可放在壹個小信封裏,便於收藏和攜帶。

天津風箏的制作,歷史久遠,工藝精湛,從清代的天津楊柳青年畫《十美畫放風箏》上即可得到證實,有串燈、盤鷹、唐僧取經、蝴蝶等10種風箏。對天津風箏制作技藝做出重大貢獻,享譽中外的是著名風箏藝人魏元泰(1872壹1961年)。他壹生從事風箏制作,苦心鉆研,大膽創新,先後研制了平拍式、立體式、串式和整體式、組合式(即軟翅)風箏,還創造了折疊風箏,壹生研制風箏200余種,被人稱譽為“風箏魏”。

魏記風箏的主要特點是用料講究(箏面多用綢絹,輕而結實;骨架選用質地細密、節長、彈性大的毛竹等)、造型多樣(造型、結構、尺寸大小等)、工藝精湛(穿眼扣榫、變色、變位特技等)、彩繪逼真(重彩、退暈等)、飛行平穩。魏記風箏在1914年的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得金牌和獎狀,在國內比賽中也名列前茅。魏記風箏在國內和我市博物館均有收藏陳列,並曾銷往國外。

魏元泰的後代魏慎行(侄)、魏永昌(侄孫)、魏永珍(侄孫女)、魏國秋(魏永昌之次子)等繼承家業,研制風箏,使“風箏魏”為代表的天津風箏的民間工藝不斷發展。

“刻磚劉”劉鳳鳴,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生於天津,回族,他是刻磚名匠馬順清的外孫。從小對刻磚藝術耳濡目染。15歲起,正式向外祖父馬順清學藝,後又跟舅父馬少清學,28歲時能獨立創作。他的作品構圖豐滿,內容充實,結構嚴謹。既生動、含蓄,又富有裝飾性,具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魁力。?

劉鳳鳴善於觀察事物,廣泛地吸取建築上的彩畫、寺院、墳塋上的磚石雕刻、楊柳青年畫和舊式花燈上的人物、花卉、樓臺亭閣等花樣的表現方式,從中汲取營養,經過日積月累,使他的腦海裏留下了許多畫稿,他在平日的刻磚實踐中,幾乎都不用提前畫稿,只略加思考和構思,便可在磚上刻出數層的人物或風景等,而且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在此基礎上,劉鳳鳴還繼承和發展了馬氏父子創造的“貼磚法”,使貼壹塊磚增加到貼數塊,使磚面的起伏更大,更明顯,形成了“堆貼”。也使作品的立體結構更加突出,無論從正面,還是從側面看,都給人以美的感受。《九獅圖》就是他用“堆貼法”創作的代表作。劉鳳鳴在這件作品中,嫻熟地運用了透雕、浮雕和鏤空等雕刻技法,使作品體現出層次多、立體感強和裝飾性強的特點.

舊時的建築,講究三合院或四合院。其磨磚對縫的虎座門樓,好幾層高臺階和封閉式的院墻上,經過劉鳳鳴刻雕出的各種花形,都起到了立體的裝飾效果。如屋脊上的大獸、房檐兩邊的鬥板、掛樓、直檐、鎖妖、爐口、半活以及房頂上的煙囪等,都雕刻得十分精細。由於劉鳳鳴刻磚技藝精湛,手法細膩,作品表現的人物、動物、花鳥、屋宇等已非剪影的形式,人的眉目、動物的羽毛、花草的花蕊、筋脈等都有細致的刻畫,加之其作品的表現力強、立體感突出等方面,都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他的刻磚絕技,使他獲得了“刻磚劉”的美譽。“刻磚劉”早期的刻磚代表作有《合家歡樂》、《龍鳳呈祥》、《常年富貴》、《十鶴十鹿》、《扶蘇花籃》等;後期有《九獅圖》、《龍鳳圖》等。特別是他在7塊磚上拼成1丈左右長的《三國演義》,人物眾多,形象生動、逼真,並有茂密的叢林、巍峨的城堡和洶湧的江河作襯托,使作品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刻磚劉”從事泥瓦建築和刻磚長達70余年之久,不僅將馬氏刻磚的技藝得以很好地繼承,而且還有所發展,有所創造,為天津刻磚藝術事業留下了輝煌的業績。此外,他在天津工藝美術廠任職期間,還培養出了許多藝術人才,為天津刻磚藝術後繼有人作出了貢獻。?

1979年11月15日,劉鳳鳴逝世,享年89歲。其子劉書儒雖曾追隨父親做過泥瓦活和刻磚。然而,隨著時代變遷,刻磚作為建築裝飾的社會需求量逐漸減少,使天津的刻磚藝人也隨之大量減少,這就使大興建築刻磚的裝飾藝術已成為歷史。目前,在保存完整的“中國華北民居第壹宅”的石家大院,還可壹睹天津刻磚的特色。

  • 上一篇:木板制作的方式方法
  • 下一篇:夢見了蛇纏小腿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