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燒杯與普通杯子的功效是壹樣的,但是柴燒杯卻有本質上的不同。
1、樸實而原始的外表,呈現出壹種自然而不奢華的穩重之感,每壹只杯上舐下的火痕留下的落灰,因泥性、溫度、窯性、窯技以及松木的幹濕度而各有不同,變化萬千且不可復制,也為作品構成了人工難以控制,且無法預計的天作之美。
2、柴燒裸燒不上釉藥,柴燒杯體表面的溫潤色澤完全來自土胎、火候與木灰的自然交融,是故壹杯壹樣,多呈紅榴、黑榴、胡麻、閃金、閃銀諸色,遺火焰熏燒、塵灰飄落之痕,有半熔未熔之感古垢皴皮似歷千百年者。
3、窯火流竄,熔融的松木在四天四夜左右的千度高溫中,從常溫到熾熱,從炙熱到冷卻,凝焠為自然的落灰,自然落釉,燒制成品率低,出窯前無法預測成品的結果,出窯後的成品釉色多彩,變化多異。
4、采用新鮮的幹松木燒制,在其油脂最為豐富時燃燒,使油脂中自然的微礦物鈣、鉀、錳高溫釋出,自然落灰於杯子之上,呈現最好的溫潤度。而由這些自然微礦物質的融合,使柴燒杯具有提高茶湯口感,軟化水質的作用。
5、柴燒是木的獻身,是火的藝術,秉承傳統的拱呈形窯,柔和了火路的走向,更添落灰效果,是壹種從無形到有形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