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1 水資源利用現狀
13.2.1.1 供用水特點及其原因
2003年全市8個縣(市、區)總供水量為21.82億m3,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19.95億m3,占91.4%,地下水源供水量1.87億m3,占8.6%。在地表水源供水量中,蓄水工程供水9.73億m3,占48.8%,引水工程供水7.85億m3,占39.3%,提水工程供水2.37億m3,占11.9%。地下水源供水基本上是淺層地下水。
從用水結構上看,在總用水量21.82億m3中,以農田灌溉為最多,達14.10億m3,占總用水量的64.6%,工業用水量次之,占15.7%,農牧漁用水量占8.0%,農村生活用水量占7.7%,城鎮生活用水量最少,僅占總用水量的4.0%(表13.1)
梅州市水資源公報(梅州市水利局,2003),P.18。
。表13.1 2003年梅州市各縣(市、區)用水量統計 單位:萬m3
由表13.1可知,梅州市現狀用水主要包括工業用水、農業用水、城鎮生活用水和農村生活用水。根據2003年《梅州市水資源公報》中相關數據分析得知,梅州市用水現狀特點如下:
(1)全市人均綜合用水量為445m3,但各縣(市、區)人均綜合用水量差別較大,大埔縣最少,僅322m3,蕉嶺縣最大,達731m3。
(2)在用水方面,全市人均日用水量228L,其中梅江區最大,達341L,興寧市最小,僅128L。
(3)全市耕地畝均綜合用水量1105m3,其中,梅江區最大,達3715m3,大埔縣最小,為857m3。
(4)全市本地水資源利用率為19.9%,其中梅江區最大,為62.7%,豐順縣最小,僅13.3%。
為什麽會形成以上特點?筆者認為,可能的原因是:①蕉嶺縣的工業相對發達(水泥企業多),用水量大,而人口數量較小,所以人均綜合用水量大;②梅江區大部分為城市人口,水資源相對充足,供水設施也比較完備,因而人均城鎮生活日用水量最大;③梅江區因大量發展城郊農業,灌溉用水量大,因而耕地畝均綜合用水量最大;④豐順縣水資源總量在全市各縣區中最大,達23.85億m3,但用水總量卻低於興寧市、五華縣,且境內水電開發少,故水資源利用率最低。
13.2.1.2 水資源綜合利用
資源只有在發揮出多方面的價值之後才能說是得到了充分合理的利用。梅州山區的水力資源十分豐富。但是,和外界壹樣,長期以來水力資源常常和林木、造型石、雲海、日出壹起,只是作為景觀的觀賞對象之壹,沒有進行深度的旅遊開發利用。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山區水力逐漸被開發為水電站,每有瀑布和急流,就開發為水電站,已成了壹些人的固定思維。多山的梅州僅豐順壹個縣就有大大小小的水電站160多座,豐順龍鯨河漂流項目所在地水流也比較湍急,大龍華鎮原先計劃在此修建水電站,已做好了地質水文勘探和施工圖紙設計。但是,縣委、縣政府在得知此河段也可以開發漂流項目,並且有投資商對此有濃厚興趣時,通過綜合考慮,還是做出了停止建造水電站、開發漂流旅遊的決定,並與大龍華鎮政府協商,給予適當的經濟補償,全力促成了這壹新的旅遊項目建成[3]。
近年來,民營水利成為梅州市的壹大亮點。據統計,梅州市全市有民營水利企業100多個,從業人員3.5萬多人,2002年全市有民營水利經濟收入33.5億元,上繳稅收1.2億元[4]。其中,清涼山水利工程是梅州市第壹個運用BOT模式(建設、運營、轉移)興建的工程;工程總投資2.7億多元,由壹個中型水庫、兩個小型水庫、壹個引水系統和4座電站組成
《梅州日報》(2005-06-05)。
(圖13.1)。位於梅潭河中下遊縣城黎加坪段的大埔埔城水電站是由廣州殘聯投資2000多萬元興建,裝機容量為1890k W,屬梅潭河規劃9級開發電站中的第7級。該水電站建成後將充分發揮上遊梯級電站的調節作用,使梅潭河水利資源得到最大限度利用,從而推動該縣電力工業的發展《梅州日報》(2005-12-02)。
。圖13.1 梅州市清涼山水庫俯瞰圖
13.2.2 需水量預測
以1997年的用水現狀為依據,在1996年編制的《梅州市水中長期供求計劃》基礎上分析現狀用水水平和近幾年來的發展趨勢以及自然、社會、歷史習慣等,選定不同的遞增(減)率和相應的用水指標,貫徹“以節流為主,開源為輔”的原則,對全市各行業需水發展變化預測如表13.2。
表13.2 梅州市不同水平年需水預測總表 單位:萬m3
續表
13.2.3 供需平衡分析
如果以2003年的用水現狀進行對比,則可得到供需水量平衡表(表13.3)。從表13.3可以看出,在用水結構上,工業和城鎮生活需水量遞增速度較快,缺水量較大,而農業和農村生活需水遞增速度慢,缺水量小。筆者認為,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及考慮節水技術的推廣等,以上預測結果是基本符合要求的。
表13.3 梅州市保證率90%供需水量平衡表 單位:億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