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思路:可以從該畫作的主題以及構圖、色彩這幾個角度進行鑒賞,中心要明確,語言要通順等等。
正文:
《星空》是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文森特·梵·高於1889年在法國聖雷米的壹家精神病院裏創作的壹幅油畫,是梵高的代表作之壹,現藏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梵高出生於1853年3月30日荷蘭鄉村津德爾特的壹個新教牧師家庭,早年的他做過職員和商行經紀人,還當過礦區的傳教士最後他投身於繪畫。
他早期畫風寫實,受到荷蘭傳統繪畫及法國寫實主義畫派的影響。1886年,他來到巴黎,結識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畫家,並接觸到日本浮世繪的作品,視野的擴展使其畫風巨變。
1888年,來到法國南部小鎮阿爾,創作《阿爾的吊橋》;同年與畫家保羅·高更交往,但由於二人性格的沖突和觀念的分歧,合作很快便告失敗。
此後,梵高的瘋病(有人記載是“癲癇病”)時常發作,但神誌清醒時他仍然堅持作畫。1889年創作《星空》。1890年7月,梵高在精神錯亂中開槍自殺,年僅37歲。
在這幅畫中,梵高用誇張的手法,生動地描繪了充滿運動和變化的星空。整個畫面被壹股洶湧、動蕩的藍綠色激流所吞噬,旋轉、躁動、卷曲的星雲使夜空變得異常活躍,脫離現實的景象反映出梵·高躁動不安的情感和瘋狂的幻覺世界。
《星空》是後印象派畫家梵·高的代表作之壹。在這幅畫中,夜晚的天空高又遠,大星、小星回旋於夜空,金黃的滿月形成巨大的漩渦,星雲的短線條糾結、盤旋,仿佛讓人們看見時光的流逝。暗綠褐色的柏樹像巨大的火焰,是星夜狂歡的響應者。天空下,安睡的村莊那麽寧靜、安詳。淡藍的色調,動感的線條,給人自由的時空感。
梵·高通過這幅畫作不是想用浩瀚的宇宙來反襯出人類的渺小,令人類生出畏懼之心,而是傳達出壹種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天空中飛卷的星雲,好像在旋轉著跳舞,好像鮮花壹樣怒放,那柔韌的枝條雖然力量微薄,卻無畏地抽向天空。而直上雲端的巨大柏樹,形如壹團黑色的火舌,不屈地奮力伸展著枝葉。傳達出作者內心的苦悶和憂郁。也表現出人類的掙紮與奮鬥。
從構圖上來說,該畫面構圖極為準確,畫中以樹木襯托天空,下部的房舍托起了無邊的宇宙,以獲得構圖上微妙的平衡。特別是那些柏樹的線條畫得流暢而別具壹格,正如梵·高自己曾描寫的那樣:“那些柏樹總是占據著我的思緒——從來沒有人把它們畫得像我看到它們的樣子,這使我驚訝。柏樹的線條和比例正如埃及金字塔及尖碑那麽美麗——在晴朗的風景中的黑色飛濺。”
在繪畫技法上,梵·高接受了前期印象派的某些特點,不是用簡單的線和面來表達物體。而是用點來表現物體的光影,達到了傳統畫作無法達到的效果。同時,他又註重采用誇張和對比的方法,給光影添加動感。
前景中以短促清晰的水平線筆觸描繪出來的小鎮,與畫面上部呈主導趨勢的曲線筆觸,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教堂的細長尖頂與地平線的交叉,柏樹的頂端恰好攔腰穿過旋轉橫飛的星雲,這壹切都使畫面產生出壹種流動的感覺
基調,給人以沈重的感覺,加強了夜色的黑暗,前景中的柏樹用了深綠和棕色,意味著黑夜的籠罩。明亮的白色和黃色來畫星星及周圍的光暈,又給人壹種溫暖光明的感覺。梵·高運用濃厚並且短促的筆觸,交織成彎曲的旋轉線條,海浪般的圖形使畫面呈現出炫目的奇幻景象,畫中漩渦狀的天空與平靜的村落形成對比。
在大面積冷色調的流動星雲中,壹輪橙色的月亮散發出亮光,仿佛明燈般點亮了沈寂的夜宅,奇幻的色彩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整個畫面著色搭配協調。濃淡相宜,深淺適中,很好地配合了畫中的氛圍。
從藝術特色看,這幅畫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他看到的幻象。這種幻象,超出了中世紀藝術家當初在表現基督教的偉大神秘中所做過的任何嘗試,它來自畫家某種直覺或自發的表現行動,並不受理性的思想過程或嚴謹技法的約束。
梵·高以火焰般的筆觸,標新立異的無畏,把自己超自然的,或者至少是超感覺的幻想體驗大膽地用筆觸來加以證明,作品預示了畫家用幻想作為手段而對自己的主觀世界加以表達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