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八大名吃有:熱幹面、豆皮、四季美湯包、餵湯、豆絲、糊湯粉、燒麥、面窩。
1、蔡林記的熱幹面,面彈醬香作料全。說道武漢美食,首先想到的就是熱幹面,以上世紀30年代創立的蔡林記為代表,這是武漢人最珍貴的味蕾記憶。熱幹面分了牛肚、牛肉、炸醬、全料等口味,面身筋道,拌上秘制濃香芝麻醬。
2、豆皮本是黃陂的鄉土風味小吃,制法是將綠豆、大米混合磨漿,在鍋裏攤成薄皮,內包煮熟的糯米、肉丁等餡料,用油煎好。“老通城”酒樓的特級廚師高金安精益求精,以鮮肉、鮮蛋、鮮蝦仁為主制作餡料,創制出三鮮豆皮,皮包金黃發亮,入口酥松嫩香,更加膾炙人口,人稱“豆皮大王”。
3、離“老通城”不遠的江漢路口附近,有壹家叫“四季美”的小吃店,被武漢人譽為“湯包大王”。“四季美”坐落在漢口中山大道江漢路口附近,意為壹年四季都有美食供應,如春炸春卷,夏賣冷食,秋炒毛蟹,冬打酥餅等,1927年開業,生意興隆,後有特級廚師鐘生楚等在該店制作江蘇風味武漢化的小籠湯包應市,受到顧客的好評,被譽為“湯包大王”。
4、這個小店坐落在漢口勝利街蘭陵路,人稱“煨湯專家”,是來自湖北美食之鄉黃陂的祖傳秘方。該店經營的主要品種有瓦罐雞湯、排骨湯、蹄膀湯、八封湯、甲魚湯、牛肉湯、鴨湯等。以瓦罐雞湯最著名,其原料為產於黃陂、孝感壹帶的肥嫩母雞。
5、豆絲是武漢市黃陂區三大傳統小吃之壹(其他還有黃陂三鮮、黃陂糍粑)。吃客唐魯孫:“談到吃牛肉,黃陂的牛肉豆絲,固然遠近知名,上海弄堂汽油桶的牛肉湯,倒也貨真價實,腴而不膩。是長江中下遊區域的農家傳統食品,主要分布在湖北東南部、安徽西南部及江西。
6、糊湯粉,著名武漢小吃,是與油條相配的小吃品種,凡賣糊湯粉,必賣油條。被譽為“武漢壹絕”的鮮魚糊湯粉泡油條,是經典的漢味名吃。它是武漢人的羊肉泡饃,其傳統意義、歷史內涵,絲毫不比羊肉泡饃遜色。壹碗飄著鮮美魚香味兒的糊湯粉,撲面而來的是水鄉澤國、魚米之鄉的氣息和味道。
7、漢口花樓街、交通路交匯處的“順香居”是壹家有著近五十年歷史的老店。該店制作的重油燒麥,油重而不膩人,味道鮮美,而且形如銀菊,看壹眼就叫人胃口大開。燒麥的制作方法是將肥膘豬肉、饅頭、橘餅、花生米、冰糖、葡萄幹等切成小丁,略微壹炒,再用桂花、紅綠絲、白糖調合成餡。
8、面窩的外形看起來像壹個甜甜圈,但又不完全壹樣,小洞周圍是壹圈炸得焦脆的薄皮。無數老武漢人,愛的就是這壹口焦脆。炸面窩壹般用小鍋慢慢煎制而成,要用豬油和白糖調味。先將豬油燒熱,放入切好的蔥花和火腿丁炒香,再放入炸好的油條、黃豆芽、青豆和白糖拌炒均勻即可裝盤,吃時撒上芝麻粒、辣椒粉和香油。
相關信息:
武漢市地處江漢平原東部、長江中遊,是國際濕地城市 ,市內江河縱橫、百湖密布,水域面積占全市總面積四分之壹。武漢素有“九省通衢”之稱,長江與漢江在此交匯,形成武昌、漢口、漢陽三鎮隔江鼎立的格局,是全國重要的水陸空綜合交通樞紐。
中國經濟地理中心、全國四大鐵路樞紐之壹,是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中部崛起戰略支點、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機關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