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殯葬禮儀知識

殯葬禮儀知識

殯葬禮儀知識

殯葬禮儀知識,人都是會生老病死的,這是壹種正常的現象,在安葬的時候是有壹些禮儀知識的,但是還是有很多人不清楚的,我為大家整理好了殯葬禮儀知識的相關資料,壹起來看看吧。

殯葬禮儀知識1

首先:妳需要明白在哪些日子裏需要祭拜先人

(壹)、與先人相關的日子

01、先人每年的生日(重要祭祀日)

02、先人每年的忌日(重要祭祀日)

03、先人去世後的第七天(頭七,相對重要)

04、先人去世後的第十四天(二七)

05、先人去世後的第二十壹天(三七,相對重要)

06、先人去世後的第二十八天(四七)

07、先人去世後的第壹個月

08、先人去世後的第三十五天(五七)

09、先人去世後的第四十二天(六七)

10、先人去世後的第四十九天(七七,相對重要)

11、先人去世後的第壹百天(百日祭)

(二)、傳統祭拜日子

01、農歷年三十,除夕(除夕祭祖,重要祭祀日)

02、農歷年初二(開年祭祖)

03、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上元節祭祖)

04、公歷4月5日,清明節(清明掃墓、最重要祭祀日)

05、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祭祖)

06、農歷七月十五,中元節(祭祀祖先)

07、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祭祖、掃墓,重要祭祀日)

08、農歷十月初壹,祭祖節(上墳、祭祖)

09、農歷十月初壹,寒衣節(祭奠先人)

10、公歷12月22日或23日,冬至(祭祖,重要祭祀日)

11、農歷十二月初八,臘八節(祭祖)

民間喪葬風俗習慣

1、指路 ——人死後要舉行宗教事儀、指路,在此期間,同時舉行系列的活動,讓死者到民間認為那裏沒有灰塵,是享福的地方。

2、喪服——死者壹般都穿藍褲、白布衫。人們以白為純潔,以藍為民族本色。布用平紋,不穿棉衣。兒女伸手給死者穿衣。死者遺留衣服、生活用品,都將焚燒掉,不能遺留。

3、停靈——在民間停靈時間壹般不超過三天,在殯儀館舉行追悼儀式,對死者進行告別,但有些區域根據死者的生辰,讓當地的“先生”選適合的日期進行追悼會。

4、出殯——出殯時,親屬批麻帶孝,靈車上不是死者頭朝前,而是腳朝前。現在隨著殯葬改革均按火化的習俗。火化後,把骨灰碎骨裝入布袋,再裝人壇罐或骨灰盒中,壹般將骨灰盒的正面朝前。

5、死牲——死了人,無論窮富都要死牲祭獻,根據窮富不同,大至豬牛,小至雞。在壹定程度上是古代 殺殉、血祭的遺俗,死者如年歲高,供品被視為福物。供品要分給親族人們。祭獻的雞,多留給送靈下葬的人們出殯回來後食用。

6、合葬——夫妻合葬是男在左,女在右。(蒙古族其相反)若合葬壹起有小輩則在西側,長輩在東側。在西方國家,則以先死先葬在下方,後死者以重疊的方式在上方。在我國的部分地區,夫妻合葬有壹方先死亡下葬,待另壹方逝世下葬時需將先下葬者挖出,見面祭拜後再同時下葬。

7、朝向——最古老的習俗為土葬,朝向是南北豎向,現骨灰盒是面南背北,如今有些墓穴參照最古老的習俗南北豎向安葬——引用“百年好合”(在民間常用百年好合來祝福婚姻永恒,但對逝者所指人生的歸宿——永恒的安祥)

8、焚燒——人們傳統焚燒錫箔、黃紙、相形的`生活用品(如:汽車、房子、電視等);早時蒙古族是燒些死者生前喜歡吃的食品。焚燒食用後的畜骨為死者祝福,焚燒錫箔等是受漢族的影響。

9、服喪——古時有守孝習俗。(北史·室韋傳)載:妳父死,男女聚哭三年。近代變為祭七 (首七至五七、或七七 )家設靈堂、祭百日、周年。服喪期間,穿素服、食素食。

殯葬禮儀知識2

國人歷來尊崇“死後為大”的傳統觀念,對於故去人們的殯葬儀式都比較復雜。豫北的殯葬禮儀,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報喪:亡故親人的事主,壹般都會先請來幾位輩分較高的族人和通曉禮儀的“執客”,***同商定下葬日期。下葬分“逢七”和“逢五”,而且還有“忌土”的避諱。“忌土”按照姓氏稍有不同,有的姓氏忌六月和臘月,有的姓氏忌三月和九月(均是農歷)。如果正好趕上“忌土”的月份,是不能開挖墓穴的,只能在墓地旁邊臨時搭建“丘墳”,到清明節、中元節等“鬼節”時再舉行正式下葬儀式。下葬的日期定下來後,事主會請專門的人分赴親朋好友家報喪,通知下葬日期。

哭路:當收到親人亡故的消息後,亡人已經出嫁的姐妹、女兒、侄女、孫女等要從自己家裏壹直哭回到事主家裏。在哭路開始前,還有給家裏的上輩如婆婆磕頭報喪的儀式,上輩會準備黃紙和鞭炮,並派人陪同回娘家。因為邊哭邊走畢竟不怎麽順當,路程較遠的,也沒有那麽多力氣,很多人都是從自己家裏出來哭出自己居住的村子,就不再哭了,直到快進入娘家的村子時再開始放聲大哭。

入殮:當親朋好友都到齊後,要給亡人穿上壽衣(大部分在去世時已經穿上),擡到棺材裏入殮。棺材裏面會撒入草木灰,壹般要找七戶人家的草木灰,並要象征性地付給這七戶人家幾毛錢。壽衣不能有扣子,如果有扣子,壹定要摘下,但不能用剪刀等鐵器剪掉。

送盤纏:亡故的第二天晚上,要給亡人“送盤纏”,也就是在十字路口焚燒黃紙和紙折的元寶等,祈願亡人的靈魂順利升天,遇到難題可以“花錢”打通關節,不會被惡鬼欺負。對於已經出嫁的女兒、侄女、孫女等,黃紙的重量有—個規定:必須是九斤四兩。“九、四”大概是“救死”的諧音,寓有盼望親人能夠活過來的願望。

三天和封口:亡故的第三天,親朋好友會趕到事主家裏進行祭奠。到晚上,要進行封口儀式:封死棺材的蓋子。在封口前,亡人的大兒媳要端上壹碗清水,給他“凈面”:用棉花蘸上清水,擦拭臉部。擦壹下,扔掉棉花,再用新棉花蘸水擦拭,反復若幹次。剩下的清水,大兒媳還要喝下去。“凈面”後進行遺容瞻仰,親朋好友按順時針的方向環繞棺材壹周。在這個環節,忌諱淚水灑到遺體上,以確保亡人安心上路。

出殯:按照既定日期,亡故的第七天或第五天,親朋好友會再次來到事主家裏,壹同參加出殯儀式。事主家裏會搭建靈棚,擺上亡人遺像,遺像前再擺上五份饅頭(每份五個)、五份葷菜、五份素菜,以及酒壺、酒杯,供人祭奠。靈棚前側兩邊用白紙黑字書寫“慎終須盡三年孝,追遠常懷壹片心”等樣式對聯,橫批壹般是“當大事”或“祭之以禮”。出殯的時間壹般都安排在下午三、四點鐘,棺材安放到壹架由十六人擡的“儀杠”上,男人們在儀杠前面,女人們跟在儀杠後面。這時候,親朋好友以及街坊鄰居還要按照類別,推選壹名主祭帶領大家再次進行集體祭奠。祭奠的`形式很復雜,有“二十四拜”“巧十三”等。

下葬:在從事主家裏到墓地的路程上,儀杠是不允許著地的。執客會時不時地大聲吆喝“孝子謝儀杠會{羅”,男人們就回身磕頭感謝擡儀杠的人。棺材安放到墓穴後,亡人的近親還要認真觀察棺材的方向、方位等。都滿意了,才會封土築墳。不過,由於這時候親人們都比較悲痛,墳丘不會築得很大。下葬後的第二天,近親還會再次上墳封土,稱之為“復三”。下葬後第三天,亡人的兒女要帶上禮品,到姥姥家受淚,表明自己對亡人的孝心。整個殯葬儀式基本就結束了。

除了以上主要儀式外,還有“過七”(從去世那天開始計算,每七天上墳燒壹次紙,七七也稱為盡七)、“百紙”(去世的第壹百天上墳燒紙)、壹周年、二周年、三周年等。在那些主要儀式中,還包含很多細節性的活動,如:點長明燈、紮社火、縫孝鞋、做孝衣、撕香帽、扯分手布、摔牢盆、撒引路紙鬥等。

“人過三年,啥也不啥”,盡管殯葬禮儀如此繁復,通透的人們還是會悟出壹些道理的。如果生前對親人盡了孝心,這些禮節,只能是那些不孝裝孝的人們講排場的載體。對這些排場,刪繁就簡也好!

殯葬禮儀知識3

1、停屍儀式:他被移到正屋明間的靈床上,在親屬們的守護下度過生命中最後的時刻,這叫做"挺喪"。

2、報喪儀式:報喪可以說是人死後的第壹種儀式了,它用發信號的方式把有人逝世的消息告訴親友和村人。

3、招魂、送魂儀式:客死在他鄉的魂魄,找不到歸途、除非他的家人替他"招魂",使他聽到那企望著他的聲音,他才能夠循著聲音歸來。

4、做‘七’儀式:人們認為,人死後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經死了,所以要舉行"做七",每逢七天壹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結束。這主要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響。

5、吊唁儀式:壹般吊唁者都攜帶贈送死者的衣被,並在上面用別針掛上用毛筆書寫的"某某致"字樣的紙條

6、入斂儀式:入殮有"大斂"和"小斂"之分。小斂是指為死者穿衣服,"大殮"是指收屍人棺,漢族民間俗稱為"歸大屋"。

7、喪服儀式:在喪禮中,晚輩給長輩穿孝主要是為了表示孝意和哀悼。這本來是出自周禮,是儒家的禮制,後來,又被人們引申成為亡人"免罪"。

8、出喪擇日儀式:按照迷信的說法,人在剛日死,應選在柔日下葬;柔日死,應選在剛日下葬,剛日、柔日要配合好才行

9、哭喪儀式:哭喪是中國喪葬禮俗的壹大特色。哭喪儀式貫穿在喪儀的始終,大的場面多達數次。而出殯時的哭喪儀式是最受重視的,所以有些地方有請人幫哭的習俗。

10、下葬儀式:這是死者停留在世間的最後時刻了,壹般都非常鄭重其事。

  • 上一篇:如何看待中國每天消失近百個村落
  • 下一篇:求帶八或八字諧音的組名 要有意思的 如重案六組,七度空間等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