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對西方文化加以抵拒的同時又對科技為主的物質文化予以認同 ,是二者文化觀的主要分歧所在 ,並因而對中國近代社會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曾國藩,奉忠孝禮義廉恥的儒家精神,立誌做中興之臣,主張運用儒家思想治理天下。他曾上書鹹豐皇帝,提出治理天下的辦法,並且親身證明了儒學可以更豐富、更實用,儒學可以與時俱進、漂亮地解決當代問題.
而拜上帝會並非真正的基督教,拜上帝會否定了基督教“三位壹體”的基本信仰,從而把洪秀全渲染成受命於天的真命天子。洪秀全甚至還說自己上天見過“天媽”和“天嫂”,借以樹立自己的權威。對此,西方傳教士批駁說:“上帝是個靈,怎麽能說他結婚呢?”“上帝除了耶穌之外沒有別的兒子。”
太平天國建都南京後,推行的是具有濃厚神權統治的教育和文化政策。為了獨尊“拜上帝”的教義,洪秀全大力摧殘以儒家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諸子百家的典籍,都加以無情摧毀。洪秀全所推行的蒙昧主義是封建專制主義的極端化產物,孫中山先生在論及太平天國時,曾說:“革命後仍不免為專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成功。”裝神弄鬼、自欺欺人的蒙昧主義可說是附骨之蛆,正是它,吞噬了太平天國體內最後壹絲元氣。它不僅摧殘傳統文化,還極大地挫傷了江、浙、閩、贛壹帶的民族工商業,南京城裏市面蕭條冷落,昔日繁華壹掃而空,變成了壹座冷森森的大兵營。
文化功力的欠缺,使洪秀全無法創立出先進的思想來指導和號召民眾。因此,他的政治主張只能激發出農民階級的熱情,而不能把他們帶向徹底勝利的彼岸。曾國藩很自然地憑借自己的功力和判斷,壹下就抓住了洪秀全的局限和弱點。曾國藩算是把書讀精了,在組建湘軍之初,就把洪秀全的政策、主張、目的和各種綱領研究得清清楚楚了。所以,他在討伐太平天國的檄文中,關於種族君臣之義,絕不提及,只暴露洪秀全的局限和致命弱點。同時,又借檄文籠絡壹批仿徨的讀書人團結在自己周圍,並且死心塌地地去流血、犧牲。如果沒有當年壹直保留下來的刻苦讀書的習慣,沒有精研典籍以自用的能力,曾國藩就寫不出足以煽動廣大人民群眾的檄文。
由於對傳統經典的徹底否定,而對西方思想又只是接觸些皮毛,讀書讀得不倫不類,不深不透,因此,洪秀全本人在軍事鬥爭中的謀略、指揮才能和獻身精神等方面,都顯得十分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