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初英國人入侵前約有20多萬人,分為50個部落,有部落聯盟。
現在毛利人總人口70多萬人,其中新西蘭有62萬,澳大利亞有12.6萬,英國有8千人,美國和加拿大有4千左右。
毛利語是新西蘭官方語言之壹, 另壹種官方語言是英語。
原始公社開始解體,階級分化明顯。社會以父系大家族公社為單位,有的開始向大家庭過渡。采用夏威夷式親屬制度即伯叔父與生父同壹稱呼,伯叔母和生母同壹稱呼,侄甥與兒女同壹稱呼。經濟以農業為主,行刀耕火種;部分人從事漁獵和采集;手工業發達。殖民時期慘遭屠殺,人口壹度銳減。1907年新西蘭獨立後,民族權利受到尊重,人口逐漸回升。現代毛利人已接受英裔新西蘭人的影響,社會、經濟和文化均已發生變化,多會講英語,許多人進入城市當雇工。部落界限已被打破,民族意識開始形成。民族文化得到復興和發展。
毛利人約於壹千年前由太平洋中部,從傳說中的哈瓦基乘木筏遷徙至此,並從此定居。今天,生活於城市的毛利人,依然繼承了毛利的傳統文化。他們對族人聚首的時刻,如葬禮尤為重視,分散各地的家人都珍惜會面的難得時刻,總趁機回鄉。說毛利人壹旦離開人世,便會與祖先會合,並憑著他們賜給的力量,賦予子孫精神力量與指引。毛利人極重視他們的傳家寶物,如權杖、綠玉項鏈等,深信它們蘊藏著祖先的靈氣。他們會將這些家傳之寶傳給世代子孫。過去,毛利人與他們居住的環境有極密切的關系,並創造及流傳著許多相關的神話傳說,如森林之神及大海之神等。透過傳統歌曲舞蹈流傳坊間,成為今日毛利文化不可或缺的壹部分。《懷唐伊條約》的簽訂,保留毛利人的土地及其他資源的擁有權,使這種獨有民族的文化精粹得以保存,現在成為新西蘭壹大旅遊特色。
在新西蘭,妳會時刻感覺到毛利文化的存在。壹個民族的文化深深地影響了整個國家的生活。同樣,其中毛利人的碰鼻禮和紋面廣為我們所熟悉。 到了19世紀的初期階段,他們就開始跟歐洲人交易,交換槍,衣服和許多西方先進的科技品。白人也開始來跟毛利人買地及砍伐開墾。到1840年的時候兩百個毛利領袖就跟英國政府簽定了懷唐伊條約,新西蘭從這時候就合法的成為大英帝國的殖民地之壹。但是西方人也帶來了很多疾病,因為毛利人對這些疾病沒有免疫力,不少人得到感冒的時候在五天內就去世了。
從1860年代到1870年代之間,許多毛利族感覺到西方帝國主義的威脅及侵略性,他們就不願意在繼續賣土地給英國政府,有幾個族就在奧克蘭南邊的懷卡托地區聯合起來,成立他們自己的王國並反抗英國殖民政府,引起十年的「新西蘭土地戰爭」或「毛利土地戰爭」。當然,西方先進的槍與大炮很容易就勝過毛利人的石器文化,但在1864年的戰爭當中,壹些毛利反抗者在壹個叫(Ruapekapeka Pa)的地方第壹次用塹壕戰的戰術。英國殖民政府軍隊用大炮轟炸那個「帕」後,認為他們已經勝利了便前進,其實那毛利反抗者已經躲在了塹壕底下,等英國軍隊到來。十分鐘內就有壹百個白人被打死。 除了音樂和舞蹈外,在美術方面,木雕也表現了毛利的文化特征,無論是獨木舟上的雕刻,城塞村入口處的雕刻,集會場所前面及周圍的雕刻等,皆充分顯示了毛利人將雕刻藝術融入日常生活中。而目前這種木雕品已成為贈送他人的最佳禮物。
毛利人木雕工藝出眾,石雕手藝也不錯。最著名的是在新西蘭綠石上雕刻提基神像,該綠石被毛利文化視為護身符,是非常珍貴的。
遊客可拜訪壹戶毛利族會堂,觀賞毛利傳統迎客儀式。每壹戶毛利會堂皆由家園的老樹沃卡巴巴(whakapapa)所雕琢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