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通城壹帶生子或慶壽的瀹茶會後要分發茶蛋,蛋是鼠茶葉加鹽水鹵好,再染成紅色,分與吃茶的眾婦女和小孩。蛋和茶均有生殖意味,蛋為原生之種,茶喻生生不息,意哇甚古。
鄂南婚茶在定婚茶、啟節茶、成婚茶、擡茶鬧茶、撒帳茶、結夥茶會之外還有新娘的沿家敬茶。壹般是在婚期的第壹個春節的初壹早晨,新娘穿裙戴花手捧茶盤沿各家拜年敬茶,新郎提壺添茶,有的地方是小姑子提壺。這目的也是“和”之意,借敬茶而進村中各家之門,聯絡親情,以便日後行走方便。這種“認門茶”在有些地方是於婚後第二天早上進行,蒲圻則多在除夕之夜進行。
陽新富水出江口壹帶在婚壽喜期時興“擺茶”。與主家至親的各家在客人來後要在酒席之後請擺茶,請的是最重要的貴客,壹般是壹桌。或在自己家中擺上壹桌茶,或在主家酒後的席桌上擺,桌中壹只大茶盤,放上各色果點,客人每人壹只杯,斟上茶水或糖茶,就茶吃果點,茶只壹杯,不再斟添,壹家過後再接壹家。
擺茶的用意也是借茶示敬認親,尤其是初次上門的新親,通過擺茶而相識相談相了解,這有點兒茶館喝茶交友的意味,且顯得更為親切。
鄂南婚茶、壽茶的式樣和程序遠不只上敘這些,各地不同,各時有易,礁以全到。“客來敬茶”遠在唐宋就成風氣,司宋肅浪有以茶作為婚嫁禮節的記載了。《見聞錄》:“通常訂婚,以茶為禮,故稱乾宅(男家)致送坤宅(女家)之聘金曰茶金,亦稱茶禮,又日代茶,女家受聘日受茶”。可見,古男女聘婚是以茶為主禮的,後代物質豐富,婚聘講究,以錢財物為主,超於茶的價值,但意識上仍以茶為婚約象征,故以錢代茶或以物佐茶。
為什麽要以茶為婚約象征呢?明代郎瑛《七修類稿》分析說:“種茶下籽,不可移值,移植則不復生也;故女子受聘,謂之吃茶。又聘以茶為禮者,見其從壹之義也”。明人許次紓《茶疏》也說:“茶不移本,植必生子,古人結婚,必以茶為禮,取其不移植之意也”。
鄂南婚事、生子、做壽都以茶為禮,形成“無茶不成豐L”的傳統風俗,細究起來,正是繼承了古代茶文化中的禮儀和敬精神,茶風古樸醇厚,人們習以為常的茶禮俗壹代代傳遞,人們多不知其含義卻都慎重地依制而行,唯其如此,可見出古老深厚的茶文化在鄂南有極強的生命力。
訂婚茶,男家送。女家開茶會,“壹家養女百家求”,喝了定茶。遍告眾人名花有主了。
三茶六禮,不斷向女家暗示婚姻關系存在,望女子如茶清潔,囑其“壹女不吃兩家茶”。
啟節茶,啟動婚事,祝其如茶味長清美。
陪嫁茶或郎舅茶,女家送女兒祝福,讓她以陰柔之美去溝通丈夫和公婆,去結識將長久相處的女伴們,去敬長上和親戚。
認門茶,新娘投入新的環境,走上各家門,希望成為村中受歡迎的壹員。
生子茶,是舅家讓眾人承認孩子作人的權利,求得鄉鄰的祝福。
賀壽茶,是下輩祝長輩晚節清正,福壽如茶味長久醇濃。
擺茶,是新親相互溝通,禮儀交際。
擡茶鬧茶,是新娘與新郎、新娘與村中男人的三向溝通,在情愛、性格、才能、環境、心靈諸方面部有諸多的交匯,且含很強的審美和藝術趣味,隱含的茶文化內容最多最深。
轉茶,是兄或弟亡,嫂或弟媳與兄、弟結婚,含茶禮在家中轉遞之意,這是通山的民俗專用術語。
壹切都很自然,壹切都在不言中,壹切都在茶味中,諸種復雜微妙的情誼與誌趣都是通過茶來巧妙傳遞的,神奇、微妙、親切、自然、古樸、傳神,茶在鄂南可謂入心入情,連根帶俗,茶文化精神在婚壽禮節的各個環節中悄悄地運轉著,其韻味其民族精神是古樸的也是高雅的,其文化蘊含決不比文人雅士名僧高道的茶道少,也不見得比其粗俗,倒顯得更深厚更悠遠更有古雅的民風和純粹的中國味,決不是陸羽所說的:“如溝渠問棄水”那麽不值壹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