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民歌的三個特點

民歌的三個特點

民歌的三個特點是民歌的內容源於生活;民歌易於傳唱,流傳廣泛;民歌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征。

1、民歌的內容源於生活

民歌是產生於民間的歌曲,是古往今來人民群眾在社會生活中創作並長期流傳的歌曲,創作者多為民間百姓。《詩經》中的《國風》就是中國保存下來的最古老的民歌。無論是山歌、小調、勞動歌,還是祝酒歌、敘事歌等,民歌反映的都是社會生活和日常勞動生活的各方面,抒發的是人民群眾帶有***性的真情實感。

2、民歌易於傳唱,流傳廣泛

民歌旋律優美,沒有復雜的調式,歌詞樸素生動,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易於傳唱,深入人心。民歌經過歲月的大浪淘沙,在長期的傳唱中被不斷打磨,能流傳的往往是精華。很多歌曲歷經歲月變遷,經久不衰,如《茉莉花》、《小河淌水》、《五哥放羊》等。

3、民歌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征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歌,民歌代表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與當地自然環境、風土人情、人文歷史、民族特性密切相關,民歌的節拍、調式、旋律、句式、段落結構,以及歌詞的內容,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情和濃郁的地方色彩。如《牧歌》、《康定情歌》、《無錫景》、《龍船調》等。

民歌的作用

1、教育與傳承

歌曲記述了有關宇宙與人類起源的古代神話和傳說,先民對壹些自然現象的認識以及歷史、生產、生活和禮儀知識。這些歌曲曲調起伏較小,吟誦性強,篇幅長大,有的歌詞長達數萬行,壹般需要數小時,甚至幾天才能唱完。這些歌曲多在節日、祭祀或婚喪禮儀中由巫師或德高望重的老人主唱,氣氛肅穆。

2、交際

民歌的交際功用包括戀愛、交流、送往迎來及對歌鬥智等。它作為異性間交往的媒介,是我國許多民族中民歌的壹項十分重要的功用。壹些民族的傳統歌唱節目也往往與此相關。例如漢族的?花兒會,苗族的?遊方,佬族的?走坡,西北地區土、回、撒拉、東鄉、保安及壯族的?歌墟等等。

在節日的那壹天,成百上千名青年男女聚集到專設的戶外歌場交遊、嬉戲和對歌,歌聲通宵達旦,可持續數晝夜。還有壹些民族,如布朗族、基諾族、傣族及南部侗族地區,有小夥子去姑娘家對歌尋偶的習俗。而哈尼族、黎族、景頗族等,則是由村寨或部落興建專用的公***房屋,供未婚青年男女對歌社交。

  • 上一篇:武俠小說排行榜前十名
  • 下一篇:求書房布局(內附平面圖)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