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民間故事傳說300字三篇

民間故事傳說300字三篇

神女瑤姬的傳說

 瑤姬是西天王母的小女兒,住在天上的瑤池宮裏。她自幼跟三元仙君學道,有壹身變化無窮的仙術。後來,她被封為雲華夫人,專司教導仙童玉女之職。

 瑤姬喜歡遊玩。壹日,她來到巫山上空,不禁為其秀美的景色吸引。不料,有十二條蛟龍正在此興風作浪,使當地雲雨茫茫。瑤姬決心為人間除去惡龍。於是她手指蛟龍,施展法術。但聞驚雷滾滾,地動山搖。風平浪靜後,十二條蛟龍已然化作了十二座大山。

 這十二座大山堵住了巫峽,壅塞了長江,四周汪洋壹片。為了治理水患,人間司職治水的大禹趕到此地。然而,這裏山勢高,水勢急,治水十分不容易。大禹日夜憂愁。

 瑤姬為大禹治水的精神所感動,便派侍女傳授給他壹些法術,同時,還派六位侍臣,施展仙術,疏導了三峽水道,讓洪水暢通東海。大禹十分感謝神女瑤姬的幫助,就登上巫山,當面致謝。

 大禹上到巫山之頂,見到了在遊龍、彩鳳、白鶴等簇擁下的瑤姬。瑤姬說:“妳治水有功,但還要懂得天地間事物變化的道理。”說完,又贈予大禹壹部治水用的黃綾寶卷。大禹得了天書,拜謝而去。

 水患治理後,瑤姬繼續留在巫山過她的神仙日子。她喜歡變幻成壹座秀麗挺拔的山峰,長久的佇立在巫山上觀看日出日落,欣賞這美景。她的侍從也化作了壹座座山峰,靜靜的守衛在神女的身旁。

 至今,在今天四川巫山壹帶,還流傳著由瑤姬幻化的神女峰的傳說。當地百姓尊稱瑤姬為“妙用真人”,還在飛鳳峰山麓,為她修建了壹座凝真觀(即神女廟)。山腰上的壹塊平臺,即神女向夏禹授書的授書臺。

 

熬年的傳說

 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壹直要吃到深夜。根據宋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

 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有壹首《守歲》詩中寫道:"相邀守歲阿戎家,蠟炬傳紅向碧紗;三十六旬都浪過,偏從此夜惜年華。"珍惜年華是人之常情,故大詩人蘇軾寫下了《守歲》名句:"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誇!"由此可見除夕守歲的積極意義。

 年三十守歲,俗名"熬年"。為什麽稱作"熬年"呢?民間世世代代流傳著這麽壹個有趣的故事:太古時期,有壹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年"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壹天換壹種口味,從磕頭蟲壹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慢慢地,人們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原來它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壹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準了"年"的肆虐日期,男男女 女便把這可怕的壹夜視為關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壹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壹天晚上,家家戶戶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竈,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然後把宅院的大門封住,躲在屋裏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蔔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壹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他們平平安安地度過這壹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壹起閑聊壯膽。

 天色漸漸黑了下來,"年"從深山老林裏竄了出來,摸進人群聚居的村落。只見家家戶戶宅門緊閉,門前還堆著芝麻桿,街上卻瞧不見壹個人影兒。轉了大半個晚上的"年"毫無所獲,只好啃些芝麻桿充饑。再過些時,公雞啼曉,這些兇殘而又愚蠢的怪物只得怏怏返回。熬過"年關"的人們欣喜不已,要感謝天地祖宗的護佑,要互相祝賀沒有被"年"吃掉,還要打開大門燃放鞭炮,去同鄰裏親友見面道喜……,人們見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賀道喜,慶幸沒被年獸吃掉。這樣過了好多年,沒出什麽事情,人們對年獸放松了警惕。就在有壹年三十晚上,年獸突然竄到江南的壹個村子裏。壹村子人幾乎被年獸吃光了,只有壹家掛紅布簾、穿紅衣的新婚小兩口平安無事。還有幾個童稚,在院裏點了壹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紅,竹子燃燒後"啪啪"地爆響,年獸轉到此處,看見火光嚇得掉頭逃竄。此後,人們知道年獸怕紅、怕光、怕響聲,每至年末歲首,家家戶戶就貼紅紙、穿紅袍、掛紅燈、敲鑼打鼓、燃放爆竹,這樣年獸就不敢再來了。在《詩經?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記載。所謂"庭燎"就是用竹竿之類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燒後,竹節裏的空氣膨脹,竹腔爆裂,發出劈劈啪啪的響聲,這也即是"爆竹"的由來。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獸怕紅,常常被年獸吃掉。這事後來傳到天上的紫微那兒,他為了拯救人們,決心消滅年獸。有壹年,他待年獸出來時,就用火球將它擊倒,再用粗鐵鏈將它鎖在石柱上。從此,每到過年,人們總要燒香,請紫微星下界來保平安。

 這種現象逐漸蔚成了綿綿相傳的"過年"和"拜年"的風俗,"拜年"的風俗內容豐富,通常的順序是:"先拜天地,次拜祖宗,再拜高堂,然後出門去拜親朋友好,亦有初壹拜本家、初二拜嶽家、初三拜親戚……等各種講究,直至拜到正月十五,所謂"拜個晚年"。

 

“藥王”孫思邈和龍的傳奇故事

 藥王孫思邈與傳說中神乎其神的龍淵源匪淺,我們常說的“神龍見首不見尾”成語,據說就源自此處,而且很逼真的建築,來形象地表現這壹成語的與藥王孫思邈的淵源。

 龍王曾幫助藥王修成正果?

 記得第壹站的藥王山,到登上藥王大殿時,我們已經聽說了很多傳奇故事。

 藥王大殿內供奉著自然是藥王孫思邈,兩邊站班的,壹如既往的是尉遲敬德和海龍王,神態威武莊重。

 就在這裏,奇幻的地方出現了,藥王塑像身後竟然有個洞,現在已經封鎖,不讓遊客穿行。

 據當地人介紹,此洞直通耀州瓷的老瓷場黃堡鎮,洞長有40裏呢。每逢二月二人們都來藥王大殿燒香,煙氣竟能從後洞冒出,留下“前洞燒香,後洞冒煙”的民諺。

 此洞名叫太玄古洞,也叫“龍穿洞”。

 聞此名,便知與龍脫不了幹系。

 關於此洞的來歷,當地人繼續給我講了這樣壹個傳說。

 當年藥王孫思邈曾在路上遇見龍,給龍診過病,龍化作老人家前來找他診治,由於龍得病異常,需要龍顯出真形,方能給它治療。

 忽聽天空中隱隱約約地響起雷聲,龍正要現出真身。藥王並不害怕,想起百姓,急忙大聲對龍說:“我們這壹帶的人都沒有見過龍。瞧見妳的怪模樣,會把人們嚇壞的!”

 於是,龍縮回了頭,在雲裏面說:“那怎麽呢?”

 藥王說:“這樣吧,妳先想辦法到我家裏去。”

 過了壹會兒,烏雲徐徐落在了山腰。

 孫思邈剛剛走進自己的院子,突然“通”地壹聲,院中石壁上出現了個大洞,洞中伸出了那個龍頭。

 龍笑嘻嘻地說:“我從沒有人煙的後山山腳穿到了這裏,身子都藏在山裏面,不會驚嚇人們了吧?”

 藥王急忙開始給它診病。這時隔壁鄰居偷偷看見此情景,這位鄰居壹直對龍心生好奇,於是找來紙筆,照著龍的模樣開始畫了起來。

 龍喝了藥王配制的藥後,感覺好了很多。但是,也察覺到隔壁有人偷看,於是,道謝後就飛走了。鄰居的畫也只畫了壹半,“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典故據說就來源於此。

 後來,龍聽說藥王孫思邈要在耀州五臺山(今藥王山)修成正果,它為了報答診病之恩,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在當時治病留在後山的洞中,鉆了壹孔四十多裏長的石洞,幫助藥王於農歷二月初二赴位成果。

 從此,人們為了紀念藥王孫思邈,每年二月二藥王山,上山赴會朝廟,燒香吊表。太玄古洞還原樣保存著,藥王與龍的傳說也流傳下來。

  • 上一篇:如何正確對待宋韻文化
  • 下一篇:濟寧市市中區訂婚有哪些禮節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