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課堂上,教師講的我明明已經都聽懂了、學會了,可是壹做做作業或考試時還是出錯。存在“課上壹聽就明白,課下壹做就糊塗”的現象,而有這種現象的同學其人數還真的不少。
出來這種現象,其實是不明白知識的掌握是分層次的道理。我們認為知識的掌握可分為四個層次:懂、會、對、熟。
所謂“懂”,是指同學們聽懂了或自己讀懂了,但還講不出來,也不會作題,離開書本就忘了,這是學習的第壹個層次。
所謂“會”,是指同學們能把所學的東西講出來,不但自己明白了,還能給別人說清楚,這是學習的第二個層次。
所謂“對”,是指同學們把練習題都做對了。把作業都完成了還不行,關鍵是能否全部做對,有的題做了沒對等於沒做,這是學習的第三個層次。
所謂“熟”,是指同學們把壹類問題都練熟了,不管怎麽變化,遇到這類問題不用多動腦筋,馬上就知道怎麽做,這就是熟,這是學習的第四個層次。
而我們教師往往在下課前問同學們“大家都會了沒有、懂了沒有?”,同學們便齊聲喊“會了、懂了”,皆大歡喜。其實不同的同學處在不同的層次:有的同學僅停留在第壹個層次,課堂上聽明白了,下課就忘了;有的同學停留在第二個層次,練習題都做完了,但錯很多;有的同學停留在第三個層次,規範題會做,問題壹變化就束手無策,這些都不能算是掌握。每個同學必須知曉自己處在哪個層次,並有針對性地請教同學或老師,才能提高學習的質量。
2.困惑二:課上認真聽講也不壹定能聽懂。
自己的學習態度很端正,課上非常認真的聽教師講,課下認認真真完成作業,可謂十分刻苦,可就是聽不懂,學不好。
這種現象其實原因有二:壹是聽了無準備的課;二是只是認真的在聽,學習知識的方法不對。聽無準備的課,壹般情況都是自己沒有進行課前預習,沒有帶著問題去聽課,要知道老師上課時不可能事無巨細什麽都講,妳沒預習,知識上有脫節的現象,所以就有可能聽不懂。二是認為只要自己在認真的聽講,認真的做筆記就夠了,其實這樣的學習方式距掌握知識的要求還差很遠。就拿聽來說,同學們壹定要知道如何才叫認真聽講,如果只是思路跟著教師走,這是遠遠不夠的,妳聽課的思路壹定要跑在教師的前面,比哪說,教師講上句時,妳就得想他下句可能想說什麽,這樣才叫真正意義上的認真聽講。
另外,就是學習的方式有問題。
學生接受知識的程度,據科學研究表明:“聽”壹遍可吸收10%左右,“看”壹遍可吸收30%左右,“做”壹遍可吸收50%左右,“講”壹遍可吸收80%左右。從這點來看,上課僅是認真聽老師講,同學們吸收到的知識就很少。如果教師少講,盡可能的讓學生自己看、做、講,那麽學生吸收的知識就可能多很多了。所以同學們壹定要努力改變自己的學習方式,把自己看懂的知識、能做對的知識大膽地講給妳的同學聽,講給妳的家長聽或者老師聽,這樣壹來,妳的成績肯定會突飛猛進。
3.困惑三:幫助別人會浪費自己的時間。
學困生需要別人幫助時,很多同學都是以這樣或樣的借口給予委婉的拒絕,學困生“求助無門”。為什麽這些同學不願意幫助別人呢?其原因就在於他們形成了壹些錯誤的觀念。
錯誤觀念:幫助別人會耽誤自己學習的時間,不合算。幫助別人進步了,別人就趕上我了,自己就有危機了。
同學之間的合作學習不是“壹幫壹”,是互助***贏。以有差異的兩個同學來分組往往被認為是“壹幫壹”,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往往認為自己吃虧,幫助別人會耽誤自己的學習時間,不合算。實際上這是自己觀念上的錯誤所造成的。
二人合作不是“壹幫壹”的關系,是身份平等的合作夥伴,要互助***贏,這是壹種高效的學習方式。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在幫助別人時,不僅是付出,也有收獲,當妳把問題給別人講清楚時,不僅有壹種成功感,而且得到了壹次難得的鍛煉機會。壹個問題自己弄明白了不算真明白,只有給別人講明白了才算是真明白。合作的夥伴實際上是壹個值得感謝的“免費聽眾”,別人能夠認真傾聽妳的講解,實際上是在給妳搭建鍛煉的舞臺,妳在給別人講解的過程中不但使知識得到了鞏固和深化,也使自己的思路更清晰,表達更流利,這是花錢買不來的好事。這樣壹來,好學生就不會覺得吃虧,就不會把幫助別人看作負擔,換壹個角度說,妳是在占別人的便宜喲。
再說,幫助別人改錯就是幫助自己防錯。細節決定高度,錯誤沒有專利,學困生的錯誤是鏡子、是路標是標本庫,是可***享的學習資源,是具有廣泛性的疫苗,幫人改錯等於幫自己防錯。俗話說見多識廣,搜尋錯誤等於搜尋學習資源。
那種認為幫助別人進步,趕上了自己的想法也是錯誤的。集體如水,個體如船,要明白水漲船高的道理。細細品味這壹點,定會有大的收獲。矮子林中充霸王,並非真的霸王,充其量是比其他矮子稍高壹點的矮子罷了。別人的進步,提高,才會讓妳有更大的壓力,妳才有更大的前進的動力,這樣妳才會更高、更優秀。競爭獲勝的階梯,在於自我超越,水漲船高,群體如水,個體如船,落後群體難以出現出類拔萃的人物。要有“提高競爭對手的檔次等於提高自己”的意識。
有的學生為了能夠贏得夥伴的信任與認可,表現出前所未有的主動,當他以自己的實力“征服”了自己的夥伴時,他感到了自己學習的樂趣。在並這個過程中學會溝通、學會傾聽、學會尊重、學會包容、學會欣賞,在合作中提高合作能力、獲得快樂,在合作中創造學習的樂園。合作是融入社會的需要 是家庭幸福的需要,是成長的需要,是增效減負的需要,是提升學習成績的需要。合作學習,高效快捷。
兩人合作的好處是:知彼知己、心理安全、交流機會多、鍛煉機會多、節約時間、效率高。
希望同學們能在班裏,形成向“學困生”搜尋學習資源的風氣,每個同學都提出“有困難請找我”,合作被升華為壹種學習的需要。
要樹立壹種***同進步的觀念,樹立壹種提高競爭對手的檔次等於提高自己的意識。
要知道壹個人在社會生活中,沒有很好的合作能力是無法立足的,而這些能力,我們在校學習中就應努力培養,要知道在學校學習不僅僅是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要鍛煉自己的能力,為自己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4.困惑四:我的基礎太差,能學好嗎?
我是差生學不好了,不想學了。
現在是知識社會,不學習也就失去了生存的能力。可我知道,在座的每個同學生,哪怕是成績最差的同學,最調皮的同學,在他內心深處都有壹種想學好的願望,可是並不是事事都能如人的願望。我知道成績比較差的同學,並非壹開始成績就很差,而是因為這些同學找不到進步的辦法,慢慢就對學習失去了信心,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越落越遠,成績越來越差,對學習的信心也就越來越差,這樣就形成壹個惡性循環。於是,心思就沒放在學習上了,也許慢慢地就變成了問題學生。這我能理解,想壹想,同學們在學習上沒事可做,不能引起老師的註意,不能引起同學們的尊重和信任,所以有的同學就做壹些壞事,違反班經紀班規,校紀校規,以期引起老師和同學們的關註。
人性向上,沒有不想學的學生,只有沒找到進步渠道的學生。為此,我相信每壹個學生都是想學好的,都想在學習上進得進步,只是目前還沒有找到適合妳們進步的方法而已。
舉例1:壹個學生成績不好,家長著急,於是找了好多老師給他補課,成績都不見提高,於是他學習上沒有了興趣,也不想補課了,他總是想方設法把補課的老師趕起走。有壹次家長為他請了另外壹個老師來補課,可這老師補課的方法與其他老師不壹樣。對他說,我出壹份試卷妳做,只要妳那次考了零分,我就不再給妳補課,這個同學認為考零分還不容易,亂做壹通不就能得零分嗎?可幾次下來,他就是考不到零分,沒辦法,為了考零分,他就努力的把壹些知識搞懂,然後才能有意識的把題做錯,經過壹段時間的努力,終於考到零分了,可他卻也因些對學習有了很濃厚的興趣,成績也就提起來了。……同學們,這個老師並沒有給他講什麽知識,可妳知道這個同學為什麽能把成績提起來嗎?
舉例2:洋思中學蔡林森校長引導自己三個成績很差的孩子學習的事。
5.困惑五:想學好這科,可我不喜歡這個學科的老師,不知道怎麽辦。
我不喜歡這個老師,所以不想學他教的這個學科。這是壹種普遍現象.對自己喜歡的教師所教的那門課就特別有興趣,多花壹些時間,學得特別好,這就叫“愛屋及烏”;對自己不喜歡的教師所教的課就討厭,所以學得不夠好。這是壹種心理效應。
但是這種心理效應的後果卻是由自己負責的,因為造成的偏科會對自己壹生的發展產生不可逆轉的影響.這個大多數學生壹直到長大了才意識到,結果後悔莫及。 懂得了這壹點,作為學生,為了自己,應該想辦法盡可能地排除這種因對教師的好惡而影響對學科的好惡的心理影響.
目前,有這種想法的學生還真的不少,有時他們覺得學習就是在為老師們學,在為家長學習。如果老師或家長把他們管嚴了,要求嚴格了,他們就開始反感這個老師或家長,心底就產生抵觸情緒:妳想我學好,我偏不學,看妳把我怎麽辦?有這種想法的同學真的很危險,因為他們不知道,學習是自己的事,學習是為了自己今後的美好人生,而不是老師多得獎金,家長臉上有光。老師少得壹點獎金不要緊,家長臉上沒光也不要緊,要緊的是妳自己的前途可能就因此而毀了,
如果真的遇到妳確實不喜歡的老師妳又怎麽辦呢?首先妳得明白,老師要求得太嚴格,出發點是好的,是為了我自己的成長。不喜歡這個老師可以,但記住千成別不要不喜歡他所教的這個學科。第二用精神暗示法,暗示自己這個老師是最好的老師,聽他的課是壹種精神享受,強迫自己喜歡上這個學科,甚至喜歡上這個學科的老師。因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嘛。
不要老是針對她,學習是為自己的,這點妳要明白。
很簡單,不喜歡他就在上課的時候註意聽,給他挑毛病,不過妳得在他上課前發點功夫,還要加上點毅力。偏科是挺麻煩,因為不喜歡,所以成績不好;越是學不好越不想學。現在要妳喜歡原來不喜歡的老師挺難的,但妳可以試試,試著發現他的優點,忽略他的缺點。如果上課時妳能花點兒心思在學習內容和書本上,妳可能會覺得老師對妳影響不那麽大。
學生討厭老師總是有原因的,多數原因都是在老師身上。
6.困惑六:老師講我都學不會,老師少講或不講我學得會嗎?
知識壹定要靠老師的講解才能掌握,自己自學更肯不行。這就是壹種學習上的錯誤觀念。
同學們壹定要樹立這樣壹種觀念:知識是自己學會的,不是老師教會的,更不是聽會的;能力是自己練會的,不是老師把妳講會的,更不是看會的。為此,在學習中應該重視聽更重視自己的學。舉例:請問會騎自行車的同學們,妳騎自行車是別人把妳教會的嗎?
請回想我在前面舉的給學生補課的例子,就知道,老師什麽都沒講,可為什麽他的成績能提起來呢?
7.困惑七:為什麽總有那麽多的作業。
做作業,是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從而達到舉壹反三的目的。
但作業過多,負擔過重,肯定不是好事,老師們也明白其中的道理,老師明白這個道理,可為什麽又要布置那麽多的作業呢?我認為主要原因是:
第壹,由於同學們的某些學習習慣不好,不能正確按老師的要求去做,也就是說同學們的執行力很差。於是,該掌握的知識沒能掌握,而老師又總是很擔心同學們知識沒掌握對不起同學們,為了對同學們負責,於是,只好再多出壹點作業讓同學們進行練習,以達成熟練掌握的程度,於是作業就多了,作業壹多,同學們心裏就不舒服了,就更不會按老師的要求去做了,於是作業錯得就更多,老師心裏就更著急,於是就布置更多的作業讓同學們練習,這樣壹樣,就進入了壹個惡性循環的過程。總會有做不完的作業。
第二,任課老師間的相互配合不到位。壹個老師布置的作業可能不多,但幾個老師布置的作業加起來,總量就多了。這就需要各個學科教師之間進行有效的配合,力爭把自己的作業量控制在每個學科30分鐘左右。留有效作業,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第三,作業太多,總的來說還是老師的責任,因為教師不能做到精講精練,不能讓學生當堂掌握所學知識。
0 34
更多回答(1)1.困惑壹:課上壹聽就明白,課下壹做就糊塗。
在課堂上,教師講的我明明已經都聽懂了、學會了,可是壹做做作業或考試時還是出錯。存在“課上壹聽就明白,課下壹做就糊塗”的現象,而有這種現象的同學其人數還真的不少。
出來這種現象,其實是不明白知識的掌握是分層次的道理。我們認為知識的掌握可分為四個層次:懂、會、對、熟。
所謂“懂”,是指同學們聽懂了或自己讀懂了,但還講不出來,也不會作題,離開書本就忘了,這是學習的第壹個層次。
所謂“會”,是指同學們能把所學的東西講出來,不但自己明白了,還能給別人說清楚,這是學習的第二個層次。
所謂“對”,是指同學們把練習題都做對了。把作業都完成了還不行,關鍵是能否全部做對,有的題做了沒對等於沒做,這是學習的第三個層次。
所謂“熟”,是指同學們把壹類問題都練熟了,不管怎麽變化,遇到這類問題不用多動腦筋,馬上就知道怎麽做,這就是熟,這是學習的第四個層次。
而我們教師往往在下課前問同學們“大家都會了沒有、懂了沒有?”,同學們便齊聲喊“會了、懂了”,皆大歡喜。其實不同的同學處在不同的層次:有的同學僅停留在第壹個層次,課堂上聽明白了,下課就忘了;有的同學停留在第二個層次,練習題都做完了,但錯很多;有的同學停留在第三個層次,規範題會做,問題壹變化就束手無策,這些都不能算是掌握。每個同學必須知曉自己處在哪個層次,並有針對性地請教同學或老師,才能提高學習的質量。
2.困惑二:課上認真聽講也不壹定能聽懂。
自己的學習態度很端正,課上非常認真的聽教師講,課下認認真真完成作業,可謂十分刻苦,可就是聽不懂,學不好。
這種現象其實原因有二:壹是聽了無準備的課;二是只是認真的在聽,學習知識的方法不對。聽無準備的課,壹般情況都是自己沒有進行課前預習,沒有帶著問題去聽課,要知道老師上課時不可能事無巨細什麽都講,妳沒預習,知識上有脫節的現象,所以就有可能聽不懂。二是認為只要自己在認真的聽講,認真的做筆記就夠了,其實這樣的學習方式距掌握知識的要求還差很遠。就拿聽來說,同學們壹定要知道如何才叫認真聽講,如果只是思路跟著教師走,這是遠遠不夠的,妳聽課的思路壹定要跑在教師的前面,比哪說,教師講上句時,妳就得想他下句可能想說什麽,這樣才叫真正意義上的認真聽講。
另外,就是學習的方式有問題。
學生接受知識的程度,據科學研究表明:“聽”壹遍可吸收10%左右,“看”壹遍可吸收30%左右,“做”壹遍可吸收50%左右,“講”壹遍可吸收80%左右。從這點來看,上課僅是認真聽老師講,同學們吸收到的知識就很少。如果教師少講,盡可能的讓學生自己看、做、講,那麽學生吸收的知識就可能多很多了。所以同學們壹定要努力改變自己的學習方式,把自己看懂的知識、能做對的知識大膽地講給妳的同學聽,講給妳的家長聽或者老師聽,這樣壹來,妳的成績肯定會突飛猛進。
3.困惑三:幫助別人會浪費自己的時間。
學困生需要別人幫助時,很多同學都是以這樣或樣的借口給予委婉的拒絕,學困生“求助無門”。為什麽這些同學不願意幫助別人呢?其原因就在於他們形成了壹些錯誤的觀念。
錯誤觀念:幫助別人會耽誤自己學習的時間,不合算。幫助別人進步了,別人就趕上我了,自己就有危機了。
同學之間的合作學習不是“壹幫壹”,是互助***贏。以有差異的兩個同學來分組往往被認為是“壹幫壹”,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往往認為自己吃虧,幫助別人會耽誤自己的學習時間,不合算。實際上這是自己觀念上的錯誤所造成的。
二人合作不是“壹幫壹”的關系,是身份平等的合作夥伴,要互助***贏,這是壹種高效的學習方式。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在幫助別人時,不僅是付出,也有收獲,當妳把問題給別人講清楚時,不僅有壹種成功感,而且得到了壹次難得的鍛煉機會。壹個問題自己弄明白了不算真明白,只有給別人講明白了才算是真明白。合作的夥伴實際上是壹個值得感謝的“免費聽眾”,別人能夠認真傾聽妳的講解,實際上是在給妳搭建鍛煉的舞臺,妳在給別人講解的過程中不但使知識得到了鞏固和深化,也使自己的思路更清晰,表達更流利,這是花錢買不來的好事。這樣壹來,好學生就不會覺得吃虧,就不會把幫助別人看作負擔,換壹個角度說,妳是在占別人的便宜喲。
再說,幫助別人改錯就是幫助自己防錯。細節決定高度,錯誤沒有專利,學困生的錯誤是鏡子、是路標是標本庫,是可***享的學習資源,是具有廣泛性的疫苗,幫人改錯等於幫自己防錯。俗話說見多識廣,搜尋錯誤等於搜尋學習資源。
那種認為幫助別人進步,趕上了自己的想法也是錯誤的。集體如水,個體如船,要明白水漲船高的道理。細細品味這壹點,定會有大的收獲。矮子林中充霸王,並非真的霸王,充其量是比其他矮子稍高壹點的矮子罷了。別人的進步,提高,才會讓妳有更大的壓力,妳才有更大的前進的動力,這樣妳才會更高、更優秀。競爭獲勝的階梯,在於自我超越,水漲船高,群體如水,個體如船,落後群體難以出現出類拔萃的人物。要有“提高競爭對手的檔次等於提高自己”的意識。
有的學生為了能夠贏得夥伴的信任與認可,表現出前所未有的主動,當他以自己的實力“征服”了自己的夥伴時,他感到了自己學習的樂趣。在並這個過程中學會溝通、學會傾聽、學會尊重、學會包容、學會欣賞,在合作中提高合作能力、獲得快樂,在合作中創造學習的樂園。合作是融入社會的需要 是家庭幸福的需要,是成長的需要,是增效減負的需要,是提升學習成績的需要。合作學習,高效快捷。
兩人合作的好處是:知彼知己、心理安全、交流機會多、鍛煉機會多、節約時間、效率高。
希望同學們能在班裏,形成向“學困生”搜尋學習資源的風氣,每個同學都提出“有困難請找我”,合作被升華為壹種學習的需要。
要樹立壹種***同進步的觀念,樹立壹種提高競爭對手的檔次等於提高自己的意識。
要知道壹個人在社會生活中,沒有很好的合作能力是無法立足的,而這些能力,我們在校學習中就應努力培養,要知道在學校學習不僅僅是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要鍛煉自己的能力,為自己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4.困惑四:我的基礎太差,能學好嗎?
我是差生學不好了,不想學了。
現在是知識社會,不學習也就失去了生存的能力。可我知道,在座的每個同學生,哪怕是成績最差的同學,最調皮的同學,在他內心深處都有壹種想學好的願望,可是並不是事事都能如人的願望。我知道成績比較差的同學,並非壹開始成績就很差,而是因為這些同學找不到進步的辦法,慢慢就對學習失去了信心,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越落越遠,成績越來越差,對學習的信心也就越來越差,這樣就形成壹個惡性循環。於是,心思就沒放在學習上了,也許慢慢地就變成了問題學生。這我能理解,想壹想,同學們在學習上沒事可做,不能引起老師的註意,不能引起同學們的尊重和信任,所以有的同學就做壹些壞事,違反班經紀班規,校紀校規,以期引起老師和同學們的關註。
人性向上,沒有不想學的學生,只有沒找到進步渠道的學生。為此,我相信每壹個學生都是想學好的,都想在學習上進得進步,只是目前還沒有找到適合妳們進步的方法而已。
舉例1:壹個學生成績不好,家長著急,於是找了好多老師給他補課,成績都不見提高,於是他學習上沒有了興趣,也不想補課了,他總是想方設法把補課的老師趕起走。有壹次家長為他請了另外壹個老師來補課,可這老師補課的方法與其他老師不壹樣。對他說,我出壹份試卷妳做,只要妳那次考了零分,我就不再給妳補課,這個同學認為考零分還不容易,亂做壹通不就能得零分嗎?可幾次下來,他就是考不到零分,沒辦法,為了考零分,他就努力的把壹些知識搞懂,然後才能有意識的把題做錯,經過壹段時間的努力,終於考到零分了,可他卻也因些對學習有了很濃厚的興趣,成績也就提起來了。……同學們,這個老師並沒有給他講什麽知識,可妳知道這個同學為什麽能把成績提起來嗎?
舉例2:洋思中學蔡林森校長引導自己三個成績很差的孩子學習的事。
5.困惑五:想學好這科,可我不喜歡這個學科的老師,不知道怎麽辦。
我不喜歡這個老師,所以不想學他教的這個學科。這是壹種普遍現象.對自己喜歡的教師所教的那門課就特別有興趣,多花壹些時間,學得特別好,這就叫“愛屋及烏”;對自己不喜歡的教師所教的課就討厭,所以學得不夠好。這是壹種心理效應。
但是這種心理效應的後果卻是由自己負責的,因為造成的偏科會對自己壹生的發展產生不可逆轉的影響.這個大多數學生壹直到長大了才意識到,結果後悔莫及。 懂得了這壹點,作為學生,為了自己,應該想辦法盡可能地排除這種因對教師的好惡而影響對學科的好惡的心理影響.
目前,有這種想法的學生還真的不少,有時他們覺得學習就是在為老師們學,在為家長學習。如果老師或家長把他們管嚴了,要求嚴格了,他們就開始反感這個老師或家長,心底就產生抵觸情緒:妳想我學好,我偏不學,看妳把我怎麽辦?有這種想法的同學真的很危險,因為他們不知道,學習是自己的事,學習是為了自己今後的美好人生,而不是老師多得獎金,家長臉上有光。老師少得壹點獎金不要緊,家長臉上沒光也不要緊,要緊的是妳自己的前途可能就因此而毀了,
如果真的遇到妳確實不喜歡的老師妳又怎麽辦呢?首先妳得明白,老師要求得太嚴格,出發點是好的,是為了我自己的成長。不喜歡這個老師可以,但記住千成別不要不喜歡他所教的這個學科。第二用精神暗示法,暗示自己這個老師是最好的老師,聽他的課是壹種精神享受,強迫自己喜歡上這個學科,甚至喜歡上這個學科的老師。因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嘛。
不要老是針對她,學習是為自己的,這點妳要明白。
很簡單,不喜歡他就在上課的時候註意聽,給他挑毛病,不過妳得在他上課前發點功夫,還要加上點毅力。偏科是挺麻煩,因為不喜歡,所以成績不好;越是學不好越不想學。現在要妳喜歡原來不喜歡的老師挺難的,但妳可以試試,試著發現他的優點,忽略他的缺點。如果上課時妳能花點兒心思在學習內容和書本上,妳可能會覺得老師對妳影響不那麽大。
學生討厭老師總是有原因的,多數原因都是在老師身上。
6.困惑六:老師講我都學不會,老師少講或不講我學得會嗎?
知識壹定要靠老師的講解才能掌握,自己自學更肯不行。這就是壹種學習上的錯誤觀念。
同學們壹定要樹立這樣壹種觀念:知識是自己學會的,不是老師教會的,更不是聽會的;能力是自己練會的,不是老師把妳講會的,更不是看會的。為此,在學習中應該重視聽更重視自己的學。舉例:請問會騎自行車的同學們,妳騎自行車是別人把妳教會的嗎?
請回想我在前面舉的給學生補課的例子,就知道,老師什麽都沒講,可為什麽他的成績能提起來呢?
7.困惑七:為什麽總有那麽多的作業。
做作業,是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從而達到舉壹反三的目的。
但作業過多,負擔過重,肯定不是好事,老師們也明白其中的道理,老師明白這個道理,可為什麽又要布置那麽多的作業呢?我認為主要原因是:
第壹,由於同學們的某些學習習慣不好,不能正確按老師的要求去做,也就是說同學們的執行力很差。於是,該掌握的知識沒能掌握,而老師又總是很擔心同學們知識沒掌握對不起同學們,為了對同學們負責,於是,只好再多出壹點作業讓同學們進行練習,以達成熟練掌握的程度,於是作業就多了,作業壹多,同學們心裏就不舒服了,就更不會按老師的要求去做了,於是作業錯得就更多,老師心裏就更著急,於是就布置更多的作業讓同學們練習,這樣壹樣,就進入了壹個惡性循環的過程。總會有做不完的作業。
第二,任課老師間的相互配合不到位。壹個老師布置的作業可能不多,但幾個老師布置的作業加起來,總量就多了。這就需要各個學科教師之間進行有效的配合,力爭把自己的作業量控制在每個學科30分鐘左右。留有效作業,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第三,作業太多,總的來說還是老師的責任,因為教師不能做到精講精練,不能讓學生當堂掌握所學知識。
0 34
更多回答(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