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153—208年),魯國人(今山東曲阜),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建安七子之壹,他的文學創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據史書記載,孔融幼時不但非常聰明,而且還是壹個註重兄弟之禮、互助友愛的典型.
孔融四歲的時候,常常和哥哥壹塊吃梨.每次,孔融總是拿壹個最小的梨子.有壹次,爸爸看見了,問道:“妳為什麽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說:“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相互幫助、團結友愛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就流傳千載,成為團結友愛的典範.
程門立雪
“程門立雪”這個故事出自《宋史·楊時傳》:“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壹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壹尺矣.”
“程門立雪”說的是宋代學者楊時和遊酢向程顥、程頤拜師求教的事.楊時、遊酢二人,原先以程顥為師,程顥去世後,他們都已四十歲,而且已考上了進士,然而他們還要去找程頤繼續求學.故事就發生在他們初次到嵩陽書院,登門拜見程頤的那天.
相傳,壹日楊時、遊酢,來到嵩陽書院拜見程頤,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閉目養神,坐著假睡.這時候,外面開始下雪.這兩人求師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壹旁,不言不動,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頤才慢慢睜開眼睛,見楊時、遊酢站在面前,吃了壹驚,說道:“啊,啊!他們兩位還在這兒沒走?”這時候,門外的雪已經積了壹尺多厚了,而楊時和遊酢並沒有壹絲疲倦和不耐煩的神情.
這個故事,就叫“程門立雪”,在宋代讀書人中流傳很廣.後來人們常用“程門立雪”的成語表示求學者尊敬師長和求學心誠意堅.
這只是古代的 還有很多現代的故事
文明禮儀小故事中國是禮儀之邦,父母老師教育我們從小就應該去學習文明禮儀,爭做四有新人.此次,在學校的組織下,有幸讓我看到了《文明禮儀教育讀本》這本書.以前,我壹直是壹個不懂事的小男孩,在看了這本書以後,我像變了個人似的,在書的海洋裏汲取了很多營養,更是讓我堅定了信念,讓我明確了學習的方向,奮鬥的目標.首先,我要尊老愛幼.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尊敬長輩,孝敬老人,愛護比自己弱小的人,甚至是路邊的花花草草.在家裏主動幫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我們要牢記孟子的話,“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其次,我要尊敬師長.這不僅僅表現在向老師敬個禮,問聲“早安”上.而是要在課堂上認真聽講,積極開動腦筋,不做小動作,不開小差.課後更是要認真、及時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爭取做到又快又好.正確對待每壹次測驗,珍惜老師每壹次的勞動果實,用優異的成績和良好的表現來回報老師.再次,同學相處時,我要做到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中,在和諧的學習氛圍中,學習他人的優點,取長補短,爭取***同進步.最後,我要講衛生講道德.不論是個人衛生,還是集體環境,我們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