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和自己有壹些傳統封建想法的母親達成壹種有效的溝通,這並不是壹件容易的事情,但這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以前用的方式沒有效,那就改變,去嘗試壹些新的方式。
首先,要明確母親做的事情和說話的話,前提是母親為了我們好,是她表達愛的壹種方式。
可能她的有些方式不太理智,或許說十分愚昧。
不管她說什麽,都尊重她,理解她。在母親成長的那個時代,時代限制,她可能沒有讀過多少書,對於很多事情的了解都是道聽途說,或者是迷信壹些不存在事情。她為了讓我們能接受她的觀點,她會重復的嘮叨,我們可能會不耐煩。但是想壹想,在她匱乏的知識中,她們多次重復,也不過是盡力想要我們好。
所以多壹分耐心,聆聽她把話說完後,給她反饋。
告訴她,我們已經知道她的話,並且理解她話中的意思,在情感上讓她安心。
不要和她爭吵,因為哪怕吵贏了母親,也沒有任何意義,反而會讓母親傷心。
然後,試圖和母親談談感受和體會,有時候母親說的壹些東西,內容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份想要和我們說話的情緒。
我母親讓我找對象的時候,要求對方壹定不能是外省的。因為在她的觀念中,女孩嫁的太遠,沒有娘家裏幫襯,她擔心我會吃虧,會被人欺負。聽完母親的話,我第壹感覺就像反駁,但是想想她也是擔心我,心疼我。所以我理解她的觀點,也把她說的條件列入到找對象的要求中。
我也和媽媽說,我非常高興她能關註我找對象這件事。同事也告訴她,在找對象的條件中,對方的人品,和家教才是最重要的選擇,而是不是外省只是附加條件,我努力調節。
如果當我真的愛對方,對方的家鄉在哪,也無法阻礙我回家呀!
這樣的交流,就會轉移母親的註意力,讓她把對我找對象的關註點轉移到人品上。
最後,和母親交流,也適當的提出壹些自己的要求。大學畢業後,就有很多同學的母親都要求她們回家,在家邊找壹件工作。因為母親覺得他們在她們身邊,她可以照顧到孩子,有壹份安全的保障。
我有壹個同學,不想回家,也不想媽媽生氣,她就和媽媽商量。讓媽媽給她們兩年時間,如果兩年內她不能在外面養活自己,作出壹些成績,那就回家找工作。同學媽媽開始還不同意,同學就說如果不去外面,會很不甘心。同學媽媽覺得兩年時間也不長,就同意了她去了大城市。
和母親交流,我覺得要以愛為出發點,彼此尊重,彼此理解,在盡量滿足對方情感需求的情況,盡量達到雙方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