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運用互聯網思維來創業創新
互聯網思維與創業創新有怎樣的關系?互聯網思維的基礎、動力和本質究竟是什麽?以下是我為各位初創者搜集整理的詳細內容,歡迎閱讀查看。
壹、互聯網思維重新定位整個社會
互聯網思維最早起源於互聯網業界,指用互聯網時代的新型理念來改造傳統產業。
2007年,百度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率先提出:“以壹個互聯網人的角度去看傳統產業,會發現太多的事情可以做。”他預言,“未來不會再有專門的互聯網公司,所有的公司都要用互聯網做生意”。2011年他正式提出“互聯網思維”概念,明確其含義為“基於互聯網特征來思考問題”。2012年起,小米科技董事長兼CEO雷軍、阿裏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360公司董事長周鴻祎等互聯網產業巨頭陸續提及“互聯網思維”。
伴隨著網絡技術的興盛,人們越來越發現這種適應“互聯網時代特點”的新型思維模式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發展中具有巨大的應用價值,從而使這壹概念逐步從壹種產業思潮演變為自下而上的***識。
現在,壹種較為流行的觀點認為,互聯網思維是指在互聯網時代基於互聯網的特征,對用戶、產品、企業價值鏈乃至對整個商業生態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並由此拓展到對整個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的重新思考。
二、“ 跳躍式的實事求是的思維”是互聯網思維的基礎
百度李彥宏在壹次企業家座談中說:“可能妳做的事情並不是互聯網,但是要按照互聯網的方式去想問題。”
那麽,怎樣才算按照“互聯網的方式”思考問題?我認為,按照互聯網方式去思維,可以有三種方式:
第壹種就是跳躍式的實事求是的思維。
正如同周文彰教授所表述的,互聯網思維如同日常思維、科學思維壹樣,必須是實事求是的思維,必須從實際出發去思維。人的思維,壹旦離開了思維的正道, 走上了思維的旁門左道,如果我們從自己大腦、主觀願望出發的思維就是主觀思維,如果根據本本思維那就是教條主義的思維,如果從自己或者他人的經驗出發那就是經驗主義的思維,這些思維都導致很多的失敗。原因就在於這些思維都是主觀與客觀相分離,理論和實際相剝離的,這是世界上壹切錯誤的根源。互聯網思維要想獲得正確的結果就壹刻不能偏離從實際出發的要求。
馬雲因為具有了 “跳躍式的實事求是的思維” ,用10多年時間,使阿裏巴巴從壹家十幾人的小公司成長為世界最大的電商企業。
三、“逆反式的創新思維”是互聯網思維動力
第二種是逆反式的創新思維。
網絡技術的變革速度往往超出人們的想象,掌握新的技術平臺很可能就贏得了下壹輪競爭中致勝的制高點。這需要逆反式的創新思維才能洞悉瞬息萬變的商機和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
就是因為這些學歷不高的企業老板具有了 “逆反式的創新思維” 。
人類思維總是在辯證否定的螺旋運動中不斷上升和發展的,而逆反思維則是人類思維過程中進行辯證否定的壹種基本方式。
成立於2010年的小米公司,用了僅僅5年時間便成為“國產手機五巨頭” 之壹。創始人雷軍的思維就是“逆反式的創新思維” 。他說:“我們不是做產品, 而是做用戶,是看重用戶、發動用戶的表現,最大限度地來聚集人氣” ,所以雷軍也成功了。
四、“追求效率的質量思維”是互聯網思維本質
第三種是追求效率的質量思維。
追求效率的質量思維正在改變中國企業的經營組織模式。它讓企業變得鼻子更靈、反應更快,更為主動迅速地捕捉市場動態,並快速作出反應。
海爾集團CEO張瑞敏說:“沒有互聯網思維,企業就活不了。”自2013年開始,這家傳統的家電集團開始進入網絡化戰略階段,積極向互聯網轉型,目標是打造平臺型企業,同時推動員工轉型,扶持創業者創辦小微企業。海爾把這種內部創業的員工稱為“創客”。張瑞敏認為,“人人創客”是實現引爆價值、引領發展的前提,“海爾將成為資本投資者,對小微企業進行服務。海爾還會與市場的投資者結合起來,希望未來為‘創客’們付薪的,不是企業,而直接是用戶。”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互聯網思維的實質是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思維,是實施國家戰略需要的思維,是貫徹創新、協調、開放、綠色、***享發展新理念的思維,是充滿創新精神的思維,是與時俱進的思維。可以說“互聯網+”是壹種標誌,是否借助互聯網在壹定意義上成了傳統管理與智慧管理、傳統產業與新型產業、傳統銷售與現代銷售、傳統金融與當代金融的分水嶺。
倡導養成互聯網思維最重要、最核心的用意就在於倡導各項工作、各個領域都要學會利用互聯網。誰利用了互聯網,誰就是追趕時代大潮流;哪個領域利用了互聯網,哪個領域就是緊跟時代步伐的領域。
因此,學會運用互聯網思維創業創新是每壹位企業家必修的課程。只有運用互聯網思維創業創新或運營企業,企業才會立於不敗之地,相反,就會被淘汰出局。
讓企業培訓更具互聯網思維的12條建議
最近“互聯網思維”是壹個很熱的詞,可什麽是互聯網思維,似乎是見仁見智的問題。我的理解,互聯網思維,是相對於傳統思想的,更創新地重組工作要素、更關註用戶體驗、讓用戶成為中心。
十二條建議,讓企業培訓更具互聯網思維
培訓是企業壹個傳統的'職能,選老師、選課程、組織培訓的模式已經遠遠不能適應現在的人才發展需要。如何用互聯網思維來改造我們的培訓呢?結合筆者自己的管理實踐,談談壹些方法。
壹、用電子問卷系統,改進我們的需求調查和講師評價。
傳統的發問卷的方式,最大的問題在於學員覺得繁瑣,糊弄了事。通過電子問卷的形式,可以用更豐富的表現形式展現問題,讓學員通過簡單地按按鈕、投票等方式,完成這項工作。而且,這樣的形式容易引起學員的興趣,讓學員有全新的感覺。
電子問卷,建議與二維碼、手機端結合使用。把電子問卷的地址生產二維碼,然後然學員用智能手機掃二維碼進入手機瀏覽器填寫問卷。問卷提交後,後臺的結果可以實時顯示出來,節省了統計數據的大量時間、人力。
二、用微信群建立學員間的交流平臺。
我們都知道,培訓壹方面要解決知識傳授的問題,另壹方面也要解決學員間交流的問題。現在的微信已經非常普遍,通過微信群可以讓學員隨時隨地的交流。提醒出勤、提醒作業,組織活動等方面,減少了很多“管”的色彩,更有人情味,更容易讓學員接受。
三、通過通訊軟件(YY、多貝或QQ視頻)解決外地講師試講的問題。
從課程品質的角度出發,所有內部課程都必須經過試講。如果有講師在外地工作,我們必須想辦法找到壹種盡量能有交互感的試講方式。傳統的電話會議,是壹種方式。但其實,現在的互聯網技術發展,已經為我們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比如多貝,可以顯示ppT課件,也可以互動討論,基本達到了試講的需求。當然,視頻會議系統,如果硬件條件允許,會是更好的選擇。
四、讓學員用“淘點點”訂餐吧。
培訓組織者都面臨過這樣的難題,無論定什麽樣的餐,都會有學員不滿意。那麽,索性把選擇權還給學員吧。把餐標確定好,學員自己可以通過“淘點點”定好餐,由工作人員統壹買單。這樣,學員滿意,組織者省事兒,何樂不為?
五、視頻直播、錄播軟件。
是否遇到過有學員在外地因公無法參加培訓的情況?是否面臨著培訓後轉換視頻。然後上傳的繁瑣?其實,只要用對工具,這些都可迎刃而解。現在市面有很多直播系統,可以實現視頻、ppT、互動提問的功能,而且錄制的課程,自動實現了分章節。是不是很方便?
六、培訓產品電子化。
作為企業知識管理的壹部分,我們壹直倡導培訓項目要生產知識,要形成知識產品。作為培訓管理者,我們壹定要把培訓的各個環節充分挖掘出來,形成從課程大綱、課件、講師講義、學員手冊到課程視頻、研討觀點、分享案例等的壹些列產品。同時,要通過電子化的方式,使知識能夠有效流轉。
七、把累人的工作外包給“威客”們吧。
成熟的企業大學,培訓項目設計壹定少不了設計(平面、視頻)。可以說,設計已經成為了讓培訓項目更具吸引力的壹種推廣手段。也許妳的團隊還不足以應對復雜的設計,那麽,就嘗試外包給“威客”吧。也許算算帳,要比為此加個編制劃算很多哦。更重要的是,集思廣益的智慧,可能遠遠超過妳的想象。
八、把工作“眾包“給班委會吧。
“眾包”是最基本的互聯網思維,讓有能力的人承擔相應的工作,最大化效率。其實培訓組織過程也是如此。學員考勤可以讓生活委員做,課間活動可以由文體委員組織,學員作業可以由學習委員跟進,甚至學員評價也可以由班委組織。只要班委會的產生是民主、公平的,我們就會發現,班委會“自治”其實是最優的培訓實施模式。
九、“小黑屋”式的課程集中開發。
IT圈有個做法,當要開發壹個新產品的時候,會把幾個工程師封閉集中工作,排除外界幹擾。其實,企業內部在開發課程時,我也非常推薦這種集中講師、集中備課、集中批課的模式。筆者自己經歷過各種各樣的講師開發過程,集中封閉開發,是目前大家公認的課程質量最高的方法。
十、讓學員選擇想上的課程,讓學員生產課程的主體內容。
傳統的培訓,組織者定好培養內容,學員只能被動接受。從實踐看,不是學員真正需要的內容,學員的學習效果壹定不理想。筆者的實踐中,在培養項目中開放了壹部分模塊,嘗試讓學員選擇課程,選擇講師。從學員反饋看,這部分的滿意度均值確實要高出壹截。另外,在培訓項目設計上,要有Q&A這樣的環節,既可以通過萬達學院同行們的“能量集市”模式,也可以通過筆者實踐的“問答接龍”模式,讓學員參與進來。
十壹、為優秀學員點“贊”。
培訓中,學員評價壹直是重點和難點。筆者的實踐中,學員評價由講師、課程項目經理(領域專家)、HR組織發展(幹部管理)、企業大學這四部分成員構成。每個學員的照片和信息提前錄入到pad,所有觀察者在培訓過程中,可隨時對表現突出的學員點“贊”。同時,可以通過評論的形式添加評語。整個過程,只有觀察者可見。最後匯集各方意見,可以得出相對客觀的學員評價。
十二,培訓中應用精益創業的思想。
精益創業三大法寶:“最小可用品”、“客戶反饋”、“快速叠代”。其實培訓項目的不斷升級完善也要遵循這樣的規律。從壹個點開始,嘗試新的項目設計。過程中,壹定要傾聽客戶的反饋。不斷為自己設定新的目標,不斷升級我們的項目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