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河南的習俗河南的傳統風俗習慣

河南的習俗河南的傳統風俗習慣

1、龍擡頭節(二月初二)農歷二月初二,是漢族的傳統節日。民間認為,這天是龍欲升天的日子,故稱“龍擡頭節”或“青龍節”。這天,河南農村的婦女壹般都不動剪刀,不做針線活,怕動了刀剪傷龍體。在這個節日裏,人們到田野裏采野菜,包餃子,煎煎餅,炒黃豆,煎臘肉,蒸棗饃,改善生活成為節日的壹項重要內容。在眾多的食俗活動中,這天攤煎餅和吃炒豆的人最多。每到農歷二月初二,人們都有要炒玉米、炒黃豆。

2、過小年(六月初六)。在豫東和豫南,都有六月初壹過小年的說法。特別是農村,更為重視。人們把這天當作慶祝豐收、祀求豐年的節日。這時,麥子剛剛打下不久,豐收的喜悅洋溢在農民的心頭和眉稍。人們在屋中、院內、麥場裏擺上供桌,放上饃、棗山(饃的壹種)和桃、李等五種瓜果,用鬥盛滿新收的小麥,鬥上貼紅色的“福”字,然後焚香燃炮,祈求秋季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之後,人們高高興興地吃上壹頓用肉、青菜、粉條、海帶做成的“雜燴菜”。大人們在麥場裏猜拳行令,孩子們邊吃邊耍,十分盡興。

3、牲口節(七月十五)。農歷七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元節,民間俗稱為:“鬼節”。中原農家也稱這天為“牲口節”,此日有許多敬奉耕牛的活動。在豫北林縣等地,七月十五這天,家家都要蒸羊羔形的白面饃,中午蒸熟後供奉在案桌上,然後燃放鞭炮,慶賀槽頭興旺。凡有大牲口的農家,這天都要停止使役壹天,把供奉後的羊羔饃送給大牲口吃,也有給牲口餵豆等精飼料的,以顯示牲口節與平時不同。晚上,他們還要做壹鍋米湯給牲口喝。有民謠說:“打壹千,罵壹萬,七月十五喝頓小米飯。”

4、臘八節(臘月初八)。農歷十二月初八,是我國漢族傳統的臘八節,而中原地區的許多農家卻喜歡吃臘八鹹粥,粥內除大米、小米、綠豆、豇豆、花生、大棗等原料外,還要加蘿蔔、白菜、粉條、海帶、豆腐等。在豫北,臘月初八早上,天剛蒙蒙亮,人們就趕快起床熬粥。粥熬好後,第壹件要做的事情不是自己吃飯,而是先將熬好的粥餵給棗樹,將棗樹樹身上砍壹些小口子,再虔誠地把粥抹在樹痕上,這就算是棗樹把飯吃掉了。在棗樹上砍些口子,可以調節棗樹的營養增長,阻止養分向地下輸送,好集中力量供應地上部分,從而保證了果實的營養需求。至於把粥抹在樹痕上,其實不過是壹種保護傷口愈合的土措施罷了。

  • 上一篇:江西屬於南方還是北方?
  • 下一篇:泰式炒面的用料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