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河源的民風民俗作文300字

河源的民風民俗作文300字

河源地處廣東省東北部,是沿海與山區的交界之處,這裏聚居的90%是客家人,客家人是在東晉戰亂時原藉為河南地區的中原漢族人,經過幾次艱難拔涉,時延1050年,遷徙到贛南、閩南、粵東北等到地方,在繼承原中原地區某些文化風俗的基礎之上,結合自身的生活環境而形成的壹個獨特民系。客家民系是中華漢民族的壹個支系,其最為明顯的特征是講客家話,客家話是漢民族八大方言之壹。客家人有自己獨特的文化風俗習慣,只是因時期和地域的不同而稍有差異。客家人多數居住在山區,素有“無客不往山,有山必有客”的說法,因受外界影響少,而各個地方客家人又有其自己的小特色,如口音差異,但大同小異。

客家民居

客家民居是客家人遷徙到嶺南山區時候,為避免常出沒的野獸和墳方流氓侵犯,在吸取了古時中原地區的建築精華的基礎上,而建造的壹種集族而居式、獨具特色、古樸典雅的民居建築,客家民居在不同時期有不同形式,按建築風格和形式的不同,可以把客家民居分成圍龍屋、五鳳樓、方樓、土樓、府第式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圍龍屋。

圍龍屋與北京四合院、陜西的窯洞、廣西的“桿欄式”和雲南的“壹顆印”被稱為我國民居的五大特色。圍龍屋是當時中原漢族較先進的“擡梁式”、“穿鬥式”的混合結構工藝。壹般選擇丘陵地帶或斜坡地段建造,普通的圍龍屋占地8畝、10畝,大的面積在30畝以上,建好壹座完整的圍龍屋需要5年、10年,屋內分別建有多間臥室,廚房、大小廳堂及水進、豬圈、雞舍、廁所、倉庫等生活設施,形成壹個自給自足、自得其樂的社會小群體。圍龍屋不論大小,大門前必有壹塊禾和壹個半月形池塘,禾坪用於曬谷、乘涼和其它活動,池塘具有防火、蓄水等作用。

河源地區的客家民居屬府第式,與圍龍屋有相似的結構模式,建築講究地勢和座向,壹般布局要求與子午線為中軸,左右對稱,按結構可分為“三堂、二橫、壹圍”,三堂指前、中、後三個廳堂,中廳是舉行重大聚會和喜慶活動的場所;後廳壹般為“祖公堂”,是供奉祖先神位和祭祀的專用場所;前廳大門的左右兩側門進去是橫屋,再由兩邊橫屋向後延伸到成半月或四方形的後圍,在後堂祖公堂的背面與圍之間是壹座高於前屋基的地,俗稱“花臺”。

客家民居的設計與建造,融科學性、實用觀賞性於壹體,顯示出客家先人的出色才華及高超技藝。客家民居具有以下五種優越性:壹是充分的經濟性,建築材料主要是黃土、木、沙、石,且拆後重建,材料可以再利用;二是良好的堅固性,墻基由石塊壘築,有竹片木條夾於墻內;三是奇妙的物理性,由土木築成的墻,有調節空氣濕度和溫度的作用,土木是熱的不良導體,因此其溫度改變遲緩,而且若空氣濕度大於其本身的,則會吸收空氣中的水份,達到調節空氣的濕度和溫度作用。四是突出的防禦性,墻體堅固,底層不開窗,硬木厚門上還包貼鐵皮,門上置防火水櫃樓內生活設施齊全,這是他們抗禦兵匪、野獸等襲擊所必需的。五是獨特的藝術性,主要體現在布局和造型上,如圖:

客家風俗

客家人來到山區的時候,由於受環境的影響,而形成了壹些客家人的獨特生活風俗習慣,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風俗習慣已經消失,有的則保留著,有的則有所改進或改變。下面是壹些典型的習俗,列出與大家***賞。

搬新屋

客家人做了新屋,壹般都要舉行“搬新屋”禮俗,叫“出煞”。要請風水先生驅趕“三煞”之後,才會平安吉利。

遷居之日淩晨壹時左右,在正屋廳堂放大桌壹張,桌上放三個大米鬥,盛白米壹鬥,幹谷二鬥,米鬥置中心,風水師放羅盤於米鬥上,泥水師放泥刀壹把、五尺壹枚於左谷鬥,木匠師放放曲尺及墨鬥於右谷鬥,米谷鬥上面各放大紅包壹個。廳堂正中放八仙桌數張,擺到大門前,桌上用折棉布數丈,直鋪到門口。地理先生頭裹紅巾,身穿素衣,左用執大雄雞壹只,右手握七星寶劍,口中念念在詞,神氣甚足,把雄雞割死,將血灑於白布上,直出大門,把雞丟在大門外,同時泥水師、木匠師用紅木棒大力打布,齊出大門,隨即鞭炮聲、鳥槍聲、鑼鼓聲大鬧助威,送出大門外。

早上吉時,敦請本族有名望而又多子孫的老人夫婦“開大門”,男左女右,站於門內,等待外面完祭門神後,即由老人夫婦開門,開門時要說吉利的話:“左門開,財丁來,右門開,富貴來”;同說“財丁富貴壹齊來”。主家即掌燈入門,家具隨進。講究的還要牽大水牛或黃雄牛入戶,牛角上掛劍刀、絆紅布,安上牛鏈及犁,由主家當事子孫執犁駛入屋內,隨後主婦擔爐火大鍋到廚房生火,家具雜物同進,鑼鼓伴行,大鬧新屋,於是搬遷之禮告成。中午設宴慶賀,由本族長輩或請地理泥水師坐首席,開席時先生師傅要說好話,以後大家開宴,盡歡而散。

逢年時節的習俗:客家人過年還有年初壹、初二不動掃帚的和初三“送窮鬼”的習俗和傳說。

客家人年初壹、初二不動掃帚的習俗由來已久。五代《尋異記》載有《如願》的故事:廬陵歐明過彭澤湖,被湖神青洪君請去作客,有個隨行小官吏偷偷提醒歐明,如果青洪君問及需要什麽時妳只回答“如願”。果然青洪君歐明“何所需”,歐依照官吏所囑答“如願”,青洪君不得已,只好將自己壹個叫“如願”的婢女送給歐明。歐明把如願帶回家後,凡是有所求時,都能很快地得到滿足,“數年後大富”。後來有壹年的正月初壹,如願起床晚了,歐明就用掃帚打如願,把如願氣跑了,從此,歐家逐漸衰落了。以後,民間就有了初壹藏掃帚的習慣,地上的爆竹屑、花生殼等雜物再多,也不動掃帚,生怕掃掉家中的財氣。

初三“送窮鬼”,也有壹段傳說,遠古顓頊帝時,宮中生下壹子,喜歡穿破衣,給他新衣就撕破才穿。宮中人都叫他“窮鬼”。“窮子”死於正月晦日,為他送葬時,人們說:“今日送窮子”。“送窮”的說法就此相沿下來,後來,民間把家中穢物掃出去叫“送窮鬼”。

客家民居中,女人生下小孩的壹個月內“坐月”時,客家人用客家娘酒配以豬肉、雞、蛋等煎煮,據說這種方法煮出來的酒有美容、驅風、活血、強身、催乳之功效,同時還要煮姜酒送給親戚及鄰居以示報喜,若姜切成片,則表示生了女孩;若切成絲,則表示生了男孩。如果哪壹家生了男孩,那麽正月十五這天,要在此掛大花燈,並要在此擺酒,請家族的長輩來受拜、上族譜。

廣東的主要節日基本都是我國通常的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等,在此介紹廣東最有名的節日慶典活動。

燒龍 廣東的元宵節熱鬧異常,人們會在節日的夜晚聚集在舞龍場,在大炮仗的巨響下觀看燒龍表演。先是幾十個年輕人舉著燃燒的竹纜在場內奔跑,接著,身上裝滿煙花的巨龍出場,舞龍者舉著龍在場內舞龍,最後,龍頭開始噴火,龍身燒起來後則煙花齊放,鑼聲和鞭炮聲響徹雲宵,絢爛的火龍滿場飛舞,景象十分壯觀。

舞獅 舞獅有南北之分,南方以廣東的舞獅表演最為有名。獅子是由五彩布條制作而成的,每頭獅子都由二個人合作表演,壹人舞頭,壹人舞尾,在表演過程中,舞獅者要以各種招式來表現南派武功,非常富有陽剛之氣。它是廣東各個節慶日中最常見的表演活動。

客家婦女

客家人遷徙到山區,由於缺少基本的生活資料,面臨生活的團窘,他們不得進行艱苦開拓,在這過程中形成了客有的許多優良的品質以及與其生活環境相適的形象服飾。客家婦女以賢惠、勤勞著稱於世,有家樣壹句顏語:“取妻要取客家女”,就是客家婦女品質很好的體現。

客家婦女的服飾和頭飾。頭戴涼帽,身穿大襟衫,背著小孩,手扶犁耙,赤足行進在田野,是傳統的客家婦女形象。客家婦女戴涼帽的習俗始於宋末。當時,客家先民從中原南遷,為了生存,婦女和男壹樣耕作勞動。但婦婦走出深閨,拋頭露面有失體體統,於是頭戴竹笠,並罩上壹塊開有兩個小孔的黑布遮面。後來,在實際使用中感到這樣不方便,便把布剪短,並縫在帽沿的四周,成為既實用又好看的涼帽。再後來,索性連布簾都除掉,只戴竹笠。

頭飾:客家地區凡是上了年紀的婦女都在腦後梳盤頭髻,而後在發上插上壹支銀簪,這是自古以來養成的習慣,這種習俗的形成在其自身的歷史原因,就象客家婦女勞動時頭戴的涼帽,都是為了適應環境而演變成召集的形式。銀簪壹般是由白銀制成,長約10厘米,有點象耳挖子,中間稍窄,兩頭大,末端尖銳,雕刻在精細的花紋,小巧玲瓏。以前,客家人尤其是婦女,經常遭受當地流氓、地痞的蚤擾,為了防身自衛,外出做事時便隨身帶壹把鋒銳的鐵器,後來,由於生活環境的改變,演變成插在腦後的發髻的銀簪,除了防衛之外,還有其他作用:壹是治病的作用,凡遇到頭痛腦熱等疾病,客家先輩就會用熟雞蛋白與銀簪用布包在壹起趁熱在患者的身上來回擦拭,據說療效顯著。二是作為禮物送給要出嫁的女兒,並再三囑咐女兒,在房事時如遇新郎出現“暴脫癥”,向男尾椎骨處重刺壹針,便可轉危為安。三是被蛇咬時,用銀簪刺蛇咬傷處,擠出毒血,防毒攻心。

獎賞:客家娘酒是用糯米釀造的壹種甘醇酒精含量不高的米酒,這種酒的釀造工藝復雜,而且舊置越發變得醇香,不變酸。客家婦女壹但生下小孩,在壹個月內“坐月”時,用客家娘酒配獵、雞、蛋等煎者,具有良好的補身作用,此外還有美容、活血、催乳等作用。這對於客家婦女來說,可謂是壹種難得的獎賞。

圍裙的故事

在東江上遊的客家地區,不管是老年婦女或年輕姑娘,都喜歡在胸前掛壹條圍裙,老年人多數用藍灰色的,而姑娘們卻喜歡色彩鮮艷的花圍裙關於它有個傳說:

壹天上午,劉家灣的村民正在田裏插秧,壹位騎馬青年路過這裏,那青年丫在村口,見劉家灣的女青年插的秧,行直就像畫家描畫,詩人吟詩,使人感到驚喜、欣慰、歡心。

那青年想:劉家灣的姑娘插秧勞動是能手,但不知在其他方面是否變壹樣聰慧能幹,天是他走近壹們女青年問道:“插秧娘,妳左壹行右壹行,壹天插了幾百行?”那女青年擡起頭,見是壹位騎馬青年,便隨口答道:“騎馬客,妳嘀嘀嗒嗒,壹天走了幾千幾百裏?”那青年聽後,啞口無言,難以回答,沒想到那位插秧姑娘會這樣反問自己。那青年深思了壹會,又說:“姑娘,三天後,我到妳家做客,歡迎嗎?”姑娘說:“歡迎。”“不過,我有個條件,不知姑娘能否答應?”那青年問:“有啥條件?妳盡管說吧!”姑娘答道。那青年說:“到時請備好十樣葷菜。”“壹定,不過,到時可不能失約。”姑娘答。

回家後,姑娘跟家人說起那青年上門做客的事,姑娘的媽聽後著急道:“傻妹子,這樣在的事妳怎麽不先跟媽商量商量,就答應啦!雞鴨咱家有,好辦;豬牛羊,街上有賣,亦不難。可這僅六樣葷菜,還有四樣呢?到哪去找呀?”“媽,您老人家不用著急,既不用宰雞殺鴨,亦不需上街賣牛羊肉,到時我自有辦法,準叫那青年滿意。”姑娘的媽向來相信自己的女兒說話算數,辦事實在,但聽後亦將信將疑,抱著忐忑不安的心情睡了。三天後,那青年準時赴約,吃午飯時,那姑娘既不宰雞殺鴨,亦沒上街買魚買肉,只是到菜園摘了壹些韭菜,取來壹只雞蛋,炒了壹碟蛋,端給那青年送飯,那青年問:“我不是有話在先,叫妳備好十樣葷菜的嗎?怎麽只端來壹碟炒蛋呢?”姑娘見問,答道:“我問妳,雞蛋是不是葷菜?”“是葷菜。”青年說。“韭菜是九,壹只雞蛋,壹加九是十,那不就是十樣葷菜嗎?”那青年聽後,笑著說:“是,是,我要的正是那壹加九的十樣葷菜。”

午飯後,分別時,姑娘送那青年到門口,那青年壹腳跨上馬蹬,另壹只腳著地,回過頭問那姑娘:“姑娘,妳知道我現在是上馬還是下馬?”姑娘見問,壹腳在門坎外,壹只腳在門坎內,反門道:“青年哥,妳知道我現在是出門還是進門?”那青年聽後,暗喜道:“人說劉家灣的姑娘聰慧、勤勞,果真名不虛傳。

臨別時,那騎馬青年馬背上取下壹塊花布,送給姑娘作紀念。姑娘把布裁剪了壹下,安上兩條花帶,圍在胸前既可擋寒,又可擦手包東西,很是方便實用。

這就是在客家地區,人們常常可看見姑娘們圍在胸前的圍裙。

客家山歌

任何壹種藝術都有其社會背景和歷史源淵。客家山歌的產生從整體過程來說,有客觀和主觀兩方面的原因。客家人從中原遷徙致到南方,主要集族而居於閩南、粵北、贛南,其次是湖南、四川、廣西等地區,這些地方地形以山區為主,因此,客家人的生活與山有密切關系,這是客家山歌產生的客觀環境原因。客家婦女與男子沒有“男子事於外,女子事於內”的嚴格差別,他們長期工作於山間,面對風景秀麗的大自然,難免會被感動,以及與人交流的願望,而山歌則就順應了這種需要,再者在山間歌唱,可以放蕩不羈,以前受舊禮教束縛很嚴,平時在鄉村裏,男女間保持嚴格的界限,除了夫婦關系,由於拘束過嚴,到了山間隨心所欲的唱歌,壓抑的精神可得以解放,給人的心理帶來輕松、舒暢。這是山哥產生的主觀原因。

山歌是壹種活勃、自由的思想表達方式,深受大眾的喜愛,成為大眾的娛樂方式。客家山歌按歌詞內容表現形式可分為二大類:壹類是律詩、絕句式,壹般七字壹句,而且壹、二四句末字押韻,唱起來朗朗上口,這種形式的山歌,又可分為對唱形式的和非對唱形式,對唱形式的壹般都情歌,舉例如下:

對唱情歌:

1、男:久聞妹子山歌靚,今日相逢愛開聲,彩蝶戀花情宜好,阿哥心想同妹行。

女:花還未開蝶就來,笑妳阿哥好癡呆,半路相逢人唔識,花不逢春不亂開。

2、男:大風吹開路上塵,借問妹子哪裏人,問清妹子乃只屋,等郎上下妹答應。

女:過橋壹散散到家,河源深處系涯家,門前壹條山溪水,找梅縣子像朵花。

3、男:山花開了壹朵朵,到處青山有水流,到處青山流水轉,怎麽阿妹妳難求。

女: 哥想采花入花園,有心戀妹愛行前,世上只有船靠岸,唔前見過岸靠船。

4、男:相親相愛倆心知,青春年華正當時,好的樂音壹曲韻,願作鴛鴦比翼飛。

女:哥系綠葉妹系花,哥系山茶妹系紗,日頭落山耐準時,只願***花找身家。

5、男:桃花開來李花開,打生打死都愛來。還生同妹***床睡,死哩同妹***棺材。

女:生愛連來死愛連,生死都在妳面前。金錢拿來做繡球,拋來拋去在身邊。

男:睡目睡到發娘昏,地下石頭當作銀。死了三日死唔去,聽到娘聲就還魂。

女:難舍情郎來尋郎,囑咐我郎莫心慌。幾大事情我敢做,船大自有海來裝。

6、女:阿哥出門去過番,阿妹送郎在門前。千山萬水難見面,遠隔重洋轉來難。

男:千山萬水難見人,莫因過番斷了情;三年五載我就轉,阿哥壹轉就行情。

女:郎今走了妹艱辛,日裏無雙夜單身;看到別人有雙對,眼水汪汪正芳情。

男:我今出門去過番,阿妹心裏愛放開;莫做過番唔曉轉,日後還來再團圓。

第二類:自由形式,這種形式歌詞形式自由,沒有嚴格的格式,因事而定。例如:

阿哥呀,阿妹呀,吃涯的釀豆腐,唔會惡痢肚,吃涯的釀豆腐,爬山唔辛苦,

客家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壹個特殊的分支。歷經了壹次次的輾轉遷徙後,客家人才得以在華夏大地上安居樂業。這支由歷史造就並且經歷了歷史洗禮的優秀民系,必將以其獨特的精神風貌和豐富的文化內涵而在中華民族歷史上閃耀出燦爛的光輝!

  • 上一篇:沈浸式議論文範文
  • 下一篇:註意!常常穿夾腳拖鞋,居然藏著這麽多「隱患」!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