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這個世界,把中醫排除在“科學”範疇之外,這好像已經是眾所周知的常識。我發現,不論是質疑中醫的人,還是贊揚中醫的人,基本上都認為中醫不屬於“科學”的範疇。區別在於:質疑者把中醫歸結為巫術、玄學,或裝神弄鬼壹類,並站在“科學“的制高點上斷言:中醫的療效十分神秘且非常可疑;贊揚者則認為,西醫不能壟斷真理,用“科學”的名義否定不了中醫的療效。那麽,中醫究竟是不是科學?或者說,我們應當怎樣看待中醫的科學性質?
中醫是否科學還是偽科學這個問題是個偽命題。面臨這樣的挑釁時,我們要回到現代科學的定義,根據科學的定義,中醫不是科學,它是非科學,而不是“不科學的”,更不是什麽“偽科學”。醫學是獨立於現代科學的壹種認知體系,中醫不是科學,西醫也不是科學。中醫出現的時候,還沒有“科學”這個名稱,當然也不可能按現代科學的模式發展。經典中醫是壹個自洽體系,它正確與否與其它學科沒有壹點關系,其它學科可以支持中醫的正確性,這是互恰關系。
雖然醫學和科學是兩個不同體系,但兩者還是有交叉,醫學促進科學發展,科學為醫學提供新思路。但醫學還是醫學,科學還是科學,就像物理學用了很多數學,但物理學還是物理學壹樣。再打壹個比方,用尺量樹,量過以後,尺還是尺,樹還是樹,如果尺不夠長了,不能把樹鋸斷再量,樹鋸斷了,就不是有生命的樹了。這就是科學與中醫的關系。
中醫科學不科學,與療效好不好沒有直接關系,壹群利益集團看懂的,欣賞的,就是科學,不符合他們利益的,就不科學,不按照他們的方式有效,有效也不算,有效也不科學,這時候的科學,成為意識形態,是科學宗教,是話語權,是利益,總之,與醫學無關。中醫要拿回自己的話語權,按照中醫藥自身的發展規律,建立療效評判體系。中醫的理論是“道”,是公理,公理不需要證明,也沒辦法證明。“道”是古代聖人內求的結果,外求的科學永遠不會得“道”。
中醫不是科學,也沒有任何問題。雖然科學非常重要,但除了科學,我們還是有宗教、哲學、道德、人文、藝術、歷史、法學、政治等等,這些學科都不是科學。但它們都比現代科學歷史更悠久,人類社會也是須臾不可離。當然,我們並不能因此而貶低科學。就像不能因為認可中醫,就認為中醫無所不能、無病不治,西醫壹無是處。無論科學的認知方法、思維方式,還是傳統方術(中醫和術數皆屬方術)的思維方法,都是我們思維工具箱中的工具而已。只要為我所用,工具越多越好,越精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