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球員們將勒布朗-詹姆斯評選為“最理想隊友”,這很可能就是詹姆斯所得到的最為充分的認可。職業球員對於NBA的理解要超出專家與球迷,從“同行是冤家”升華出壹致性的敬服,說明詹姆斯帶動團隊的表現力已深入人心。
詹姆斯進入NBA來,只經歷過壹個勝率不足50%的賽季,那是他2003-04的菜鳥季,騎士只取得35勝。此後的數年內,在身邊隊友配置並沒有於理論上形成絕對競爭力的情況下,詹姆斯通過個人能力持續提升著騎士戰鬥力。或許很多人對於2007年的最深刻印象是詹姆斯與騎士在總決賽上被馬刺橫掃,那次經歷的更大意義則是激勵了詹姆斯的升華。
團隊領袖的升華之路
就是在那次總決賽失意之後,詹姆斯的場均籃板與助攻均開始穩定在7次以上。08-09賽季前,詹姆斯曾有兩個賽季場均得分突破30分。而就從08-09賽季起,詹姆斯開始了對個人得分的控制,或者說他就是主動退出了每個賽季聯盟得分王的競爭。這標誌著詹姆斯在進壹步地向團隊領軍者轉型。
效果是非常明顯的。08-09賽季詹姆斯率領騎士在常規賽拿到了66勝,之後的壹個賽季是61勝,再之後詹姆斯所在的球隊於完整賽季中最少也能拿到53勝(53勝來自上賽季的騎士)。
詹姆斯努力向團隊領軍者的轉型,也通過更具含金量與信服力的內容得到了證明:07-08賽季起,詹姆斯連續6個賽季是聯盟效率值最高的球員;08-09賽季起,詹姆斯連續5個賽季是聯盟贏球貢獻值最高的球員(08-09之前的3個賽季,詹姆斯該項數據壹直是聯盟第2)。
不是所有球迷都明白或者願意接受如此驚人的數據表現力,但起碼聯盟的球員們都很明白。所以這些同行才將詹姆斯視為“最理想隊友”。
很大程度上詹姆斯就是改變了“強力內線為大粗腿”的歷史傳統,他成為了所處時代最為明顯的粗腿。當然也有壹些否認或不願意接受這壹點的球迷更樂於談論“詹皇隊友皆粗腿”。看似截然不同的觀點其實正形成了某種統壹:詹姆斯是粗腿,或者他的隊友是粗腿,總之他所在的球隊人人都夠粗,這正是詹姆斯對於團隊理念的追求,更是他帶動團隊的成果。
有無詹皇,球隊大不同
都說“失去後才懂得珍惜”,詹姆斯對於團隊的影響首先就可以通過他離開壹支球隊前後球隊所發生的變化來解讀。
詹姆斯在2010年夏天離開了騎士。在他離開前的那個賽季中,騎士的各項主要數據幾乎都名列聯盟前10位。更顯重要性的壹些數據均在聯盟名列前茅:場均凈勝分6.5分為聯盟第2,命中率為聯盟第3,限制對手命中率為聯盟第4,助攻為聯盟第5。
詹姆斯離開前後騎士賽季數據變化(括號內為聯盟排名)
上述這些數據理解起來當然很有難度,最佳理解方式就是去體會詹姆斯離開後騎士在10-11賽季的情況。簡單地說那是四個字:全面轟塌。
10-11賽季,騎士主要數據幾乎都是在聯盟墊底:場均凈勝分-9分為聯盟最差,命中率為倒數第2,限制對手命中率為倒數第4,騎士成了聯盟唯壹壹個被對手投出超40%三分球命中率的球隊,騎士場均被對手形成24.2次助攻,為聯盟第3差。
確實是全面轟塌!轟塌到了妳無從分析詹姆斯的離開究竟是在哪個具體方面影響到了球隊。反過來說這也正是證明了詹姆斯這個團隊型領軍者的全能,失去他就意味著各個方面都可能變得不靈。
正是因此,詹姆斯那壹年的離開,令騎士陣營深感失望,失望再到絕望再到憤怒,引發了壹系列超出職業體育範疇的不理智行為。說到底那就是對詹姆斯的不舍。也正是因此,2014年夏天詹姆斯決定回歸騎士時,克裏夫蘭的喜悅連帶著整個聯盟都發生了震動。領軍者回歸,騎士這個團隊又迎來了希望。這份希望通過詹姆斯回歸前後的變化又得到了生動說明。
詹姆斯回歸前的13-14賽季,騎士的主要數據依然處在聯盟下遊的檔次:場均得分為聯盟第22位,場均凈勝分為聯盟第23位,命中率列第27位等等。那個賽季騎士只取得33勝。那個賽季中歐文拿到了全明星賽MVP,那個賽季結束後歐文又成為了男籃世界杯MVP。但醒目提升的歐文無法帶動騎士進入季後賽行列。
詹姆斯回歸前後騎士賽季數據(括號內為聯盟排名)
而就隨著詹姆斯的回歸,騎士在14-15賽季體現了全面提振。是的,同詹姆斯4年前離開所引發的迅速轟塌正形成了對比,他的回歸帶來了迅速提振,騎士在各項主要數據上重新回到了聯盟前列:場均得分為聯盟第8,凈勝分為聯盟第5,命中率為聯盟第8。
樂福(微博)?的加盟,新帥布拉特的調度指揮,莫茲戈夫、香珀特與JR-史密斯等人賽季中途的加盟,都為騎士的提振做出了貢獻。但人人都明白騎士提振的原動力就是詹姆斯,雖然這不是人人都願意承認的。
熱火只缺進攻,詹皇帶動進攻
詹姆斯是如何帶動團隊的?如果說騎士在有無詹姆斯時的大起大落有些無從揣摩,那通過熱火在得到或失去他前後的變化就能體會得更為清楚。
在詹姆斯加盟前的09-10賽季中,熱火場均得分96.5分為聯盟第25位,凈勝分2.3分為聯盟第13,命中率45.8%為聯盟第17。詹姆斯加盟後的10-11賽季裏,熱火場均得分102.1分為聯盟第8,凈勝分7.5分為聯盟第1,命中率48.1%為聯盟第2。
詹姆斯加盟前後熱火賽季數據(括號內為聯盟排名)
上述體現進攻水準的數據對比體現了兩個內容:首先詹姆斯確實能在進攻中積極提升整個團隊,其次是熱火在詹姆斯加盟前似乎屬於弱隊。但要知道韋德(微博)單核領軍的熱火在09-10賽季取得了47勝,排名東部第5位,並不那麽弱。詹姆斯可以令不太弱的球隊迅速成為總決賽級別的勁旅,這同他的能力有關,也同熱火已具備的相應條件有關。
那相應條件就是防守。正是防守令進攻數據看起來有些寒磣的熱火在詹姆斯到來前就有了壹定的強隊模樣:09-10賽季中,熱火場均失分94.2分為聯盟第2少,限制對手命中率也是聯盟第2,限制對手三分球命中率是聯盟第4,限制對手助攻數更為聯盟第1。
詹姆斯到來後的10-11賽季中,熱火場均失分94.6分為聯盟第6少,限制對手命中率依然是聯盟第2,限制對手三分球命中率滑落到了聯盟第9,限制對手助攻滑落到了聯盟第4。
“滑落”這字眼表明的是相對而言的情況。即使出現滑落,熱火的相關數據依然是聯盟頂級或出色範疇內的。這對熱火有著巨大幫助,出色的防守加上詹姆斯所帶來的團隊進攻提升,令熱火穩步地成為了可以連年進入總決賽的壹流強隊。在失去詹姆斯後,熱火14-15賽季數據整體出現下滑,但場均失分97.3分依然是聯盟第6少,這再次表明熱火的防守素養並不太需要詹姆斯來帶動提升。
詹姆斯離開前後熱火賽季數據(括號內為聯盟排名)
上述情況就是在幫助我們理清很重要的內容:詹姆斯提升團隊的效果,更多體現在進攻方面,防守端他對團隊的積極影響是相對有限的。
騎士缺防守,詹姆斯也會犯難
繼續對比詹姆斯“回家”前後騎士在防守數據上的變化,上述結論就得到了進壹步體現。
13-14賽季,騎士場均失分101.5分為聯盟第15,限制對手命中率45.2%為聯盟第12,限制對手三分球命中率36.7%為聯盟第22,限制對手助攻24.8次為聯盟第28。這壹系列數據直接決定了騎士賽季只有33勝的檔次。正常邏輯下,騎士要謀求提振就必須在防守上提升。前文也已提及了詹姆斯回歸後在進攻端帶給騎士的變化,那麽詹姆斯是否也帶動騎士在14-15賽季大幅提升防守了呢?
14-15賽季,騎士場均失分98.7分,較之詹姆斯回歸前減少了2.3分,但仍是聯盟第13位的檔次;限制對手命中率45.6%,甚至比詹姆斯回歸前還要更糟,排名也降到了聯盟第20位;限制對手助攻為24.1次,基本與詹姆斯回歸前持平,但這項統計的聯盟排名降到了第30位,也就是聯盟最差。
詹姆斯的回歸也在某些具體的防守指標了明顯提振了騎士,比如騎士14-15賽季限制對手三分球命中率34.3%,明顯好於詹姆斯回歸前的36.7%,相關排名也躍升到了第9位。這顯然同詹姆斯在鋒衛線上的防守有直接關系。但騎士的總體防守數據並沒有因詹姆斯的回歸而明顯提升。
數據相對是最為客觀的,但數據體現不了全部內容。瓦萊喬提前報銷,防守強人香珀特只是賽季中途加盟,這些都是詹姆斯無法帶動團隊在防守數據上大幅提升的客觀因素。但話說回來,詹姆斯加盟熱火或重返騎士所體現出的帶動團隊提升進攻,也同韋德、波什(微博)、樂福等人有關。詹姆斯始終是對其所在球隊影響最大的人,好的方面必須充分點出他的功績,不那麽好的方面也就需要繼續圍繞他展開分析。
那麽結論就可以有了:有著全面且超凡能力的詹姆斯,能帶動團隊在進攻上大幅提升檔次,在防守中他帶動團隊的效果就不那麽突出,甚至可以說強如詹皇這樣的人也會深感犯難。
帶動進攻的真王者
在進攻中,詹姆斯相對減少了對個人得分數據的追求,他努力尋找更為合理的投籃機會,這直接帶動整個團隊提升了進攻合理性。
09-10賽季,沒有詹姆斯的熱火場均助攻18.9次,10-11賽季有了詹姆斯的熱火場均助攻20次,數據的提升幅度很有限,遠沒有匹配“詹韋連線”在各種快攻與暴扣中直觀展現的酣暢度,但詹姆斯的到來令熱火整體投籃命中率提升了2.3個百分點。這顯然體現著詹姆斯帶動團隊提升進攻合理性的成果。
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了詹姆斯回歸騎士後。13-14賽季,還沒有迎回詹姆斯的騎士場均助攻21.2次,14-15賽季迎回詹姆斯後的助攻數是22.1次,數據上提升的幅度甚至不到1次,但詹姆斯的回歸令騎士整體投籃命中率提升了2.1個百分點。
當然,詹姆斯在追求進攻合理性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背離了很多球迷喜聞樂見的個人英雄主義,有些聲音甚至持續糾纏於詹姆斯的所謂“甩鍋”。這很有可能就是對詹姆斯最為無理的指責。因為籃球是團隊運動,是以贏球為終極目標的。個人強投對於任何球星都是相對比較容易的領軍方式,壓制個人表現欲從而帶動團隊提升進攻合理性的難度則是巨大的。詹姆斯不僅是在有利於團隊的正確道路上努力摸索著,他所取得的成果更是驚人的。從這壹點上說,他確實有王者風範。
防守?詹姆斯難以掌控
但在防守端,詹姆斯帶動團隊的難度大幅升級。詹姆斯並不是內線球員,雖然全能的他可以打遍球場各個位置,但他終究不是內線大個子,無法像傳統的優秀防守型內線那樣體現出保護籃筐、保護內線、帶動防線運轉的效果。他只能通過個人防守與精神態度去提振團隊。
詹姆斯在熱火時期,因熱火三巨頭的模式背離了NBA的傳統與發展宗旨,從聯盟到媒體到非熱火系球迷普遍形成了壹定抵觸情緒。這種情緒往往就會隨同熱火的戰績起伏而放大“熱火的憂患”。但不管輿論怎麽評說“熱火堪憂”,熱火的防守素養都能對球隊的戰鬥力形成保障,所以在熱火連續4年進入總決賽的過程中,詹姆斯只是偶爾地以嚴厲口吻提醒球隊重視防守,基本上不曾出現過他重批球隊、狠批隊友的情況。但回到騎士後情況不壹樣了。
“回家”的詹姆斯可以繼續通過進攻合理性來帶動團隊提升進攻,但他很難迅速改變騎士在無詹四年中習慣於輸球、習慣於防守松懈的陋習。於是就出現了這樣的情況,詹姆斯不僅在反復告誡騎士陣營“需要耐心”,更多次以嚴厲措辭批評球隊與隊友,尤其是嚴厲批評某些隊友的防守素養。
有些球迷對詹姆斯這樣的舉動深感不適,但這就是詹姆斯必須去做的,畢竟他不可能像帶動團隊進攻那樣線路清晰地帶動團隊防守。某種程度上說,提升團隊防守的責任是讓詹姆斯最感犯難的,是其最難以掌控的。
騎士因嚴重的核心球員減員輸掉了上賽季總決賽,但根據詹姆斯帶動團隊的多年軌跡,騎士上賽季最大的遺憾並不是傷病,至少得說不僅是傷病,沒有體現出防守素養的整體提升,或者說不具備像熱火當年迎來詹姆斯時已搭建好的防守平臺,這才是騎士無法體現更強戰鬥力的遺憾點。這也必然是詹姆斯最感遺憾的。
騎士新賽季的前景?其實是非常清楚的:詹姆斯的存在,就是騎士團隊進攻素養的保障,直接支撐起了騎士的強大競爭力;能否在詹姆斯個人表現與精神帶動下提升團隊防守,將決定騎士能否更接近總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