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夏季所穿的衣服面料相當輕薄,六層加身,依然可以看到胸口的痣。不但面料如此清涼,在款式、顏色上也相當講究,可以說得上是既時髦又涼快。
清朝時期的老百姓到了夏天大多都是穿著短打,就是最簡單的單衣單褲,有了破洞可能連補丁也不打,還會穿裁短的衣服和褲腿。老百姓的單衣單褲都是用普通棉布或粗糙麻料制作,但是單薄和透氣,另外十分寬松,所以整體的散熱功能挺好。
而當官的和有錢的就不壹樣了,他們衣服的款式在夏天仍以長衫、長袍為主,不過材質換成了輕紗、羽緞等輕薄透氣的面料。
皇帝到了夏天他穿的大都是素色的紗質單衣,盡管看起來還是嚴嚴實實,不過卻十分清涼透氣和輕便舒適。而他的鞋襪也都是絲緞料子所作,絲毫不會悶熱。
擴展資料
清朝人在夏天除了穿著輕薄透氣的衣物,還會使用冰塊來降溫。他們在頭年冬天會事先將冰塊藏放在專門的坑窖當中,等夏天來了就把這些冰塊拿出來,放到屋裏解暑降溫,效果還是非常好的。
古代納涼配飾:
1、鬥笠
鬥笠是遮陽光和雨的帽子,有很寬的邊沿,用竹篾夾油紙或竹葉棕絲等編織而成。從古至今,在江南農村壹帶,幾乎每家每戶家中都有鬥笠。在外出中,他們不管天晴還是下雨,都戴在頭上,成了生產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2、涼帽
清代官員夏日所用的官帽被稱為涼帽。涼帽的形制,無檐,形如圓錐,俗稱喇叭式。材料多為藤、竹制成。外裹綾羅,多用白色,也有用湖色、黃色等。上綴紅纓頂珠。頂珠是區別官職的重要標誌。
3、頭巾
頭巾,淵源甚古,原本是平民的標誌。到了明、清時期,規定讀書人必須戴儒巾,後來被廣泛流傳至今,成為壹種方便、實惠的飾品。
4、團扇
中國扇文化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團扇是眾多扇子中的壹種,起源於商代,最早用五光十色的野雞毛制成,作為帝王外出巡視時遮陽擋風避沙之用。西漢後,扇子開始用來取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