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宮"在中國,古已有之。《爾雅·釋宮》指出:"宮謂之室,室謂之宮。"可見古代的"宮"與"室"是相互通用的。秦以後,"宮"逐漸成為封建帝王居住和處理朝政的專用建築,而且建造的規模越來越大。據記載,秦代阿房宮,"東西五裏,南北千步"。漢代未央宮,周圍長約11公裏,宮內臺殿***43座,可見規模之宏大。中國現存的明、清皇宮--北京紫禁城,占地72萬余平方米,宮內亭臺樓閣,殿宇臺池密布,***有9900多間,是世界上現存最宏偉的皇宮。歷代的皇宮都建造得像獨立的小城,故又稱宮城。可見,這裏的"宮"就是指的整個皇宮。外國人把頤和園譯作"夏宮",這也是貼切的。此外,還有西安華清池、承德避暑山莊等都是封建帝王遊樂之場所,又稱"行宮"。為帝王祭祀所用的建築群稱作"齋宮"。北京天壇裏就有壹座著名的"齋宮"。
宮中有"宮",指的是單壹建築,例如北京故宮裏皇帝居住的地方叫"乾清官",皇後居住的稱"坤寧宮",後妃居住的就是東西六宮。此外,帝王死後就被埋進地宮。可見,這種"宮"的含義便是指皇家寢處的宮室了。
"宮"在宗教建築裏指的是規模宏大的寺廟,例如拉薩的布達拉宮、北京的雍和宮。道教的"三清宮"是供奉"神仙"的建築。
在漫長的封建社會裏,"宮"幾乎都被皇家和宗教所占有。
現在人民當家作主了,古代遺留給後代眾多的"宮",已成了廣大群眾參觀遊覽的名勝,全國各地還命名或新建了壹批宮式建築,例如北京的太廟,解放後被命名為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北京西長安街上新建了式樣新穎的民族文化宮。全國各地還興建了壹批工人文化宮、青年宮、少年宮,作為中國工人、青少年學習文化和娛樂的場所。
3、殿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的壹類單壹建築,壹般稱為"大殿",又因建造在建築群中軸線上,故又名"正殿"。
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等級森嚴,宮殿的建築規格都有嚴格的規定。"大殿"是建築群中規格最高的,體現了封建帝王的最高權力北京故宮"太和殿"、山東曲阜孔廟中的"大成殿"和泰山岱廟裏的"天貺殿"為中國現存最著名的三大殿。其中的太和殿是中國古建築中最華麗的壹殿,寬11間,進深5間,***55間,采用傳統的重檐廡殿大屋頂,全用金黃色的琉璃瓦鋪設。大屋頂前後,左右建成壹定的坡度,正脊平直雄偉,四條垂脊成弧形,微微向四角翹起,構成了優美的空間造型。無論是正脊垂脊或是岔脊,均有壹列整齊的"吻獸"裝飾(詳見"吻獸"壹節),為大殿增添了神話色彩。大殿內金碧輝煌,殿中擺著金漆雕龍寶座,寶座四周有高大的蟠龍金拄。殿頂的天花板上繪龍戲珠色彩繽紛。殿頂正中置有金龍藻井倒垂著圓球軒轅鏡。太和殿是明、清兩朝皇帝舉行大典、頒發重要詔書等活動的場所,可謂集中華民族建築藝術之大成,是中國大殿建築的傑出代表作。
中國其他大殿則作為皇家祭祀之場所。例如泰山岱廟的天貺殿是帝王祭祀泰山之神的場所;北京天壇裏的"祈年殿"造型奇特,是明、清皇帝祈禱五谷豐登之地;天安門東側太廟裏有壹座大殿是帝王祭祀祖宗的家廟。可見,中國古代的"大殿"幾乎都被皇家獨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