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亦作姜尚,也稱呂尚。
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亦作姜尚,中國著名歷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姜姓,呂氏,名尚,壹名望,字子牙,或單呼牙,別號飛熊,因其先祖輔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於呂,故以呂為氏,也稱呂尚。
姜子牙出世時,家境已經敗落了,所以姜子牙年輕的時候幹過宰牛賣肉的屠夫, 也開過酒店賣過酒,聊補無米之炊。但姜子牙人窮誌不短 ,無論宰牛也好,還是做生意也好,始終勤奮刻苦地學習天文地理、軍事謀略,研究治國安邦之道,期望能有壹天為國家施展才華。
可是直到70歲還是壹無事處,閑居在家。相傳姜子牙72歲時垂釣渭水之濱磻溪(今寶雞市陳倉區天王鎮伐魚河畔),才遇到求賢若渴的姬昌侯姬昌(即後來的周文王)。姬昌認為姜太公是個奇才,請他坐車同歸,並拜他為師,從此開始了他興周滅商的人生道路。
擴展資料:
姜子牙的壹生頗具傳奇的色彩,他胸懷經綸,但直到72歲才被周文王姬昌賞識,邁進人生的輝煌。對於人的壹生來說,72歲已經是壹個不忍卒睹的年紀,但姜子牙偏偏在如此的年紀成功了,而他成功的方法就是“釣魚”,姜子牙這為求賢達的“釣魚”之法。
可說是開創了名士養名的先河,為歷代的名人高士所效仿和追隨。但養名之法無論怎樣顯擺,都脫不掉世俗的煙火,所以大多數名士養名的最終目的還是待沽身價,等待遇上合適的“買主”,以便將自己“賣”出去,如東晉時的謝安,就是壹個比較顯著的例子。
謝安年輕時養名自重,多次拒絕入仕,直到四十多歲時才薦於桓溫麾下,不久又棄桓溫,扶立幼帝,乃至權傾天下。名士養名,古今有之。但養名方法和目的卻盡不相同,有些人是真正的誌趣高雅,潛心休養出壹身的正氣名望,有些人卻是借養名之法以圖富貴。
但無論怎樣,自太公釣魚後,歷代的名人高士就有了這樣壹條隱顯的養名途徑,並以“養高”的說法,來表達這樣壹種高雅的方法誌趣。《世說新語》甚至還專門為此辟出壹門《棲逸》,可見對這“養名”的重視。
看姜子牙的生平,不難發現姜子牙就是這樣壹個“誌在千裏”的人物,以之相對的卻是他生活上的低能。姜子牙幹過屠夫和小販,卻因不擅經營,導致窮困潦倒,這大概也是他的心思不在生活上的原因。《苻子·方外》中載:“太公涓釣於隱溪,五十有六年矣。”
如果從姜子牙72歲被姬昌看中反算,那麽姜子牙從16歲就開始“釣魚”了。文中還記載,姜子牙釣魚釣了幾十年,卻“未嘗得壹魚”,有個叫魯連的人聽說後覺得很奇怪,就跑來看,只見姜子牙只是坐在河邊的石頭上唱歌,釣鉤上連魚餌都沒有,這怎麽釣魚。
從這裏可以看到,姜子牙根本沒有釣魚的心思,“釣魚”不過是他的養名之法,問題是他沒有謝安那樣富裕的身家,所以導致了半生的潦倒,攤上姜子牙這麽壹個“胸懷大誌”的人物,倒是難為他的妻子了。關於姜子牙的妻子,《封神演義》中是那個刻薄的馬氏。
因為姜子牙不務正業,生活窮困,所以拋棄了姜子牙,後來見姜子牙發跡了又想復合,還和姜子牙搞出了壹個“覆水難收”的典故。但歷史上姜子牙的妻子不是馬氏,而是叫申姜,小名“桃花女”,還是大族之女,十幾歲就嫁給了姜子牙,為姜子牙育有1女15子。
姜子牙不務正業幾十年,仍然對其不離不棄,可謂賢妻。可以想見,姜子牙若不是背後有申姜如此的賢妻,他也不能這樣“釣魚”晃蕩幾十年,怕不是早餓死了。幸好姜子牙的“釣魚”養名之法,最終釣到了周文王這條“大魚”,既不負他的壹身才學經論,也不負隨他半生潦倒的發妻。
百度百科-姜子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