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潮州厝:潮汕膠己人的精神寄托

潮州厝:潮汕膠己人的精神寄托

似乎各地民居都有愛與皇室比擬的嗜好,潮汕民居亦有 “潮州厝,皇宮起” 的說法。來到當地,更多人講述的乃是潮汕鄉民原本即是皇室,被貶謫來此,但原有的氣度不可棄,便造房如此,大有拱手讓天下,獨在桃花源之意,聽來消遣,自不可考。

潮汕人作為廣東省三大民系之壹,與廣府、客家並立,極具特色,屬福佬民系,由閩越族人與兩晉以來移入該地區的中原漢人融匯而成,極富冒險精神,擅長經商,被譽為 “中國猶太人” ,與徽商、晉商合稱中國傳統的三大商幫,他們對待生活追求古典雅致、精雕細琢,觀其民居潮州厝體會尤深。

最近有壹部潮汕方言電影《爸,我壹定行的》在廣東頗具話題性,拍攝地便在潮汕地區的金竈鎮,片中潮汕特色建築“下山虎”在影片中更是壹大亮點。“下山虎”是是潮汕民居的基本形式之壹,也叫爬獅、下雙虎,是壹種三合院的形式,因其後高前低,仿若猛虎下山而得名,中間為天井。

基本形式還有“四點金”,系四合院,因其四角上各有壹間其形如“金”字的房間壓角得名。後大廳祭祖,兩邊“大房”長輩居住,門廳兩側“下房”晚輩與仆人起居,天井左右有回廊的南北廳,有的還有兩間小房,作廚房或柴草房,又稱“格仔”。“格仔”與大房之間有通往外面的側門,稱“子孫門”,取多子多孫出入之間。其他民居大多是以四點金作為基本單位加以組合發展而成的。潮汕的宗祠和家廟就是在四點金的基礎上擴建而成的,與京城建築格局相似。

潮州講究房屋坐北朝南,中間敞開為庭院天井,窗只開向內庭,堪輿學來講,是為了“聚財”,正所謂“凡屋以天井為財祿,以面前屋為案山。天井闊狹得中,聚財。”“財氣”從大門或從上天降臨積聚於天井後,再通過各房門窗“吸”進屋裏。

建築學看來,潮汕地區緯度低,太陽高度角大,輻射熱量大,兼之南方氣候濕度大,室內空氣悶熱,民居的防曬、遮陽、隔熱之用尤為重要。在民居中,要取得良好的自然通風效果,首先要有良好的朝向,以使取得引風條件。在朝向和引風條件已經具備的情況下,住宅內部通風效果將取決於平面布局。潮汕民居在平面中采取了廳堂、天井與通道相結合的布局方式來組織自然通風,非常科學。

當地對風水的熱愛近乎偏執,因此堪輿學在此久盛不衰,然則這份樸素美學,與其說是迷信,不如說是潮汕人永遠不肯放下的,對格局的執念,壹種民俗之美與人居科學的完美結合。

潮州厝相依相傍,厝邊頭尾,潮汕人聚族而居,族必有祠,數百年來矗立在潮汕平原的襟山帶水之間,時至今日,潮汕富商仍鐘愛回鄉蓋房,且要按傳統格局來建造房屋。

潮汕人對美的極致追求,使得當地民居除實用性之外,更富有藝術氣息,人文情懷不在廟堂之高,而在尋常百姓家。

揭陽民居屋頂多為灰色瓦片蓋成,潮州壹般為黑色及灰色,潮陽惠來壹帶則為紅色,大型民居建築的屋頂,壹般會塑置各種神仙瑞獸、瑤花瓊樹、戲曲人物,或營造鳳舞龍翔的吉祥氣氛,或講述人神雜陳的故事情節,被譽為是“鳥革翚飛”的世界。裝飾重點在門樓、屋面和廳堂。內部裝飾建築有木雕和石雕等,雕工精細、別致,配以漆畫和嵌瓷等。飛檐畫棟上則繪制花鳥蟲魚和飛禽走獸、歷史人物故事等,造型生動形象,使整座建築富有文藝氣氛。

屋頂建築物,最容易受到風雨侵蝕,采用建築通常的貝灰材質很容易老化,況且潮汕地區受海風的吹蝕,老化就更顯突出了。潮汕先輩能人巧匠根據本地盛產彩瓷的特點,發明了用打碎的彩色瓷片,調上灰泥糖水和桐油,粘在泥坯造型上,而成各種各樣美麗的形象,瓷片雖經風刮雨淋日曬,卻能日久彌新。

山墻,指建築物兩端的橫向外墻,當地俗話謂之“厝角頭”,以五行金、木、水、土、火命名,有五種不同的造型,且用各種顏色的瓷片來鑲嵌,成為潮汕民居工藝美術的壹種獨特風格,氣勢恢宏、高聳挺拔的“厝角頭”是潮汕民居的顯眼之處,巨大的山墻是潮人認家的標誌之壹。

門前往往書畫並舉,無論是舊瓦房還是新蓋的樓房,門上都會鑲嵌壹塊牌匾,寓示主人家的身份或者祈禱平安,例如姓張,匾額便是“清河舊家”以示其家族來源,兩側石刻寫著“忠孝傳家遠,詩書繼世長”等醒世名言,進出的是子孫門,兩側是火巷,細看飛檐畫棟,或為希望家族平安多子多福的吉祥畫飾,或為文人墨客或附庸風雅多的琴棋書畫,或為孟母三遷、二十四孝等名人典故,表現了壹定的文化氣息及藝術品位。主人要用品位的高雅體現自己乃至整個宗族的地位。

自山墻至門楣,自庭院至窗欞,彩繪、書法、石雕、木雕皆融入其中,單看,並無驚艷,集合為壹體卻讓人目不暇接。不以其建築之奇而嘆其技藝高超,細品方寸間卻別有洞天。

潮汕歷來不重學歷,卻從不忘詩書之本意,通過壁畫雕刻的歷史故事和書法作品,傳達的是他們的人生哲學和對家族子孫做人處世的要求。

如果問潮汕的年輕人,他們可能都無法詳盡回答什麽是“下山虎”“四點金”,但大部分人家卻依然在居住,這可能是潮汕民居至今不衰的魅力所在。在窯洞、蒙古包都已變成景點需要,矯揉造作地迎接著各地遊客,潮汕人還依然固執地住在他們的潮州厝裏,仰頭即是天,進出子孫門,生生不息,愜意且詩意。

談及建築,必須要說到澄海壹處景點——陳慈黌故居,泰國華僑富商回鄉自建的宅院,被人譽為潮汕的小故宮,位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隆都鎮前美村,是由旅外僑胞陳慈黌家族興建而成。建築風格中西合璧,以傳統的“駟馬拖車”糅合西式洋樓,點綴亭臺樓閣,通廊天橋,縈回曲折,被譽為“嶺南第壹僑宅”,細分析該景點的人數不勝數,此處不再贅述。

單說壹事,曾有遊客到了前美村,看到路旁有兩株開滿紅彤彤花朵的金鳳樹,在巨大的樹冠掩映下,是壹排排古樸的潮汕民居,門楣上有“儒林第”、“郎中第”字樣,無法區分是否為景點,頗為疑惑,待再前行至看見“壽康裏”字樣,便篤定此地為“陳慈黌故居”了,於是很興奮地開始拍照,居然鬧出笑話,原來只是普通民宅,尚有人居住使用。尷尬之余,可見在外地人眼中,潮汕普通民居的風格幾可作為景點。

如果去陳慈黌故居參觀後更會明白,故宮之意,絕不是因為奢華宏大,最起碼不僅僅是,所謂“京城地王府,潮汕百姓家”,恰如其分。潮汕民居更多的是傳統意義的象征與傳承,壹絲不茍地依照代代相傳的規矩,卻在照搬“駟馬拖車”“下山虎”之余,不斷吸收外來文化所長,並為己用,融入自己的居室。向傳統要淵源,向西方要經典,探索著符合時代進步的居住藝術。陳慈黌故居在上個世紀之初興建,已大量使用瓷片、地磚等裝飾材料地磚,均從外國進口,中西合璧,精美絕倫。潮汕地區的普通民居均是如此,既吸收了西洋裝飾理念,又有潮人能匠的精工細琢。

潮汕人勇於闖蕩,不懼萬頃波濤,數百年來遠赴他鄉,足跡遍布全球。無數成功的潮人商人,每年清明,數以萬計的海外僑胞返回故土祭祖,令人震撼。很多富商在外發展,卻願意回歸故土建造壹座屬於自己的庭院,不外乎“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的鄉土情結,無法割斷,更是深深烙刻進骨血裏的“我是潮汕人”的驕傲和文化認同感,令他們無論經過了多少代人,身處何處,都有壹腔赤誠,望故鄉。

建築是技術與藝術的集合體,潮州厝作為民居,首先肯定的是其使用價值,小時候它是父母所在,遮風擋雨;長大後離開故鄉,它是對鄉愁的寄托,是不足為外人道的故裏,潮汕人這種將治家做人立身之道融入生活的家這個建築,使得民居早已超越了單純建築物的內涵,更遠非人為用福爾馬林浸泡著的壹座座變質的商業古城可以比擬,比起那些沒有了靈魂,只剩下空殼,供後人憑吊的古城,潮汕無疑是個性且富有活力的。在各地鋪天蓋地發展古鎮經濟的今天,去看看獨樹壹幟的潮州厝,不妨多壹些關於如何賦予傳統以生命的思考。

  • 上一篇:湖南衛視春晚融入了什麽習俗
  • 下一篇:婚宴上擺什麽甜點比較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