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潮汕地區,
“拜月”是中秋節必不可少的壹個環節。
那麽,潮汕人拜月有什麽特殊的風俗呢?
拜月娘
潮汕人多稱“拜月”為“拜月娘”,
因為月屬陰,叫太陰娘,民間管叫月娘。
潮汕有“男不祭月,女不祭竈”的俗諺,拜月的主體主要為婦女和小孩,成年男子多不進行叩拜。
拜月都在露天場所,城市居民,在陽臺天臺或自家庭院進行;鄉村百姓拜月,大都集中到村裏的大埕祭拜。
拜月的貢品主要有柚、柿、楊桃、石榴、油甘、菠蘿、林檎、芋頭等果蔬以及月餅、糕點、煎堆、油餅等。在農村,婦女常常在這些祭品上施展些手工藝,如用糯米飯、米飯條砌塔山,用剪紙貼柚,用帶枝葉的油甘紮成孔雀等。
除了這些,還有形式多樣的紙貢品,裏面除了平時拜神都會用到的“大金”和可以折成元寶的“皇金”,還有印有八仙過海圖案的“案頭簾”、像桶壹樣的“貢”,以及做成蓮花、菠蘿、仙桃等形狀的花籃。
潮汕有首歌謠唱道:
“中秋夜,月娘娘。深深拜,團團圓。好夫婿,結良緣。今年團圓,明年團圓,年年團圓。”
潮汕待出嫁姑娘拜月的重要心願是尋求壹個好夫婿。
不少潮汕小孩在中秋拜月都喜歡在供桌上安放新文具和新本子,祈盼月娘保佑自己讀書聰明,成績優秀。
有時大人還要撮壹點香灰,慎重地包在紅紙上,然後用“井心水”(剛從井裏打上來的水,打水水桶不能碰到井沿)送服,說這是月娘恩賜的“仙丹”,喝了能使人變得聰明、健康。
潮汕人拜月娘的供桌上不能少的就是“芋頭”。傳說是百姓為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芋頭”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燒瓦窯
中秋夜燒瓦窯(即“燒蟻窯”)是潮汕的另壹習俗。燒瓦窯有兩層意思:壹是紀念當年潮州人民燃放煙火約好殺掉元兵的信號;二是因潮音瓦與“蟻”同音,燒瓦塔讀成燒“蟻”塔,把蟻燒死。俗稱中秋燒塔會把各家各戶的螞蟻燒去,來年不再有螞蟻或減少螞蟻的危害。
起火“燒蟻窯”的時候,也是大人們擺好香案拜月娘的時候。燒火的時候,大人們向“蟻窯”撒點硫磺粉,火焰變成淡藍色,特別好看,或是用噴農藥的噴霧器,抽點些油向“蟻窯”噴出去,增加火焰。
等燒到瓦片變紅的時候,草差不多,油和硫磺粉也差不多的時候,各家各戶都會拿壹把鹽,朝著“蟻窯”撒去,發出壹陣陣悅耳的響聲,這和火在燒死白蟻的聲音壹樣,意為燒白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