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節是彜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
火把節,壹些民族又稱星回節,是彜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火把節的節期壹般是在農歷的六月廿五,也有在六月廿四,其主要的活動有鬥牛、賽馬、摔跤、歌舞表演等。
對於我們來說,火把節不僅是壹個節日,更是很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歷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動有鬥牛鬥羊、鬥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產生了新的形式。
火把節的習俗:
1、迎火:迎火也被人們稱作是祭火,這壹天人們都會宰牛殺羊,準備豐富的食物酒肉來祭祖。人們在既定的地墊搭建祭臺,用傳統的擊石取火點燃火把,朗誦經文祭火。人人送祭祀裏結果火把,沿著道路遊走在田邊地角等地方。
2、玩火:玩火又叫做是傳火,這壹天大家會舉行各種各樣的傳統活動。比如說賽馬、摔跤、唱歌、鬥牛、鬥羊和鬥雞等等,女孩子還會跳起“朵洛荷”和達體舞,場面非常的熱鬧和火熱。
3、送火:送火是整個火把節的高潮,這壹天人們會拿著火把競相奔走,最後人們會將自己的火把放在壹起,讓其形成壹個巨大的篝火,然後人們就在這個篝火的周圍盡情的唱歌和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