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節的風俗:接點火種、耍火活動、運動項目(鬥牛、摔跤)、選美、篝火晚會。寓意是通過以壹年為周期生產時序象征,來強化人們的農業生產和生活時間觀念。它主觀上采用敬天祭祖、送火把等儀式,在客觀上起到促進農業生產的作用。
1、接點火種
生活在雲南的白、彜、普米、納西等民族,把6月24日定為傳統的火把節,舉辦各種活動歡度,種“太陽”。每到火把節這天,要舉辦種“太陽”活動。
2、耍火活動
居住在鶴慶、麗江毗連的五峰山麓的白族和納西族,到了火把節之夜,人們在村寨所有的大樹上,系上成團、成束的紅花,象征“紅花火樹如炬燃”。人們各舞壹把點燃的小火把,載歌載舞,環“紅花火樹”唱頌壹通。
3、鬥牛
壹聲洪亮的牛角號響起,兩頭公牛怒目圓睜,相向而來,壹聲低吼,兩對特意削尖的牛角猛然相撞。四周觀眾吶喊助威,牛得到刺激和鼓勵,時而邊疆猛攻,時而力敵相峙,時而血花飛濺,時而伺機反攻。勝利的牛頭頸披紅戴花,由主人牽著繞場壹周,由此身價倍增。
4、篝火晚會
夜幕低垂,人們吃著烤肉,然後以松枝點燃火焰,手舉火把圍繞跑壹圈,祈禱消除蟲災病害,祈求豐收連年。熱情沸騰的群眾,將火把圍成壹堆壹堆的篝火,成千上萬的彜族兒女跳起“大三弦”舞。
5、選美
彜族人世代愛美,追求美,“選美”自古以來壹直是彜族傳統火把節中最重要和最具有特色的活動內容。它不同於當今世界集商業性與藝術性於壹身的“選美”活動。美麗的彜家姑娘盛裝打扮,手持黃傘,圍著草坪上的火堆緩緩舞步表演“朵樂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