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屏,女,粵劇旦角。被稱為“萬能旦後”。1947年從藝,師承林超群,應工粵劇花旦。先後在廣州“勝壽年”、“大利年”、“非凡響”、“紅鷹”等劇團演戲,從1957年起在湛江工作,歷任湛江市粵劇團團長、廣東省政協委員、湛江市政協副主席、廣東省劇協副主席等職。
中文名:孔雀屏
國籍:中國
民族:漢
職業:粵劇旦角
主要成就:被稱為“萬能旦後”
代表作品:《李雙雙》《悅誠龍母》
人物簡介
孔雀屏,1947年從藝,師承林超群,工粵劇小旦。歷任廣州勝壽年學員,廣州大利年、非凡響、紅鷹劇團演員,1957年開始在湛江工作,1976年——1985年任湛江地區粵劇團團長,1985年始任湛江粵劇團團長。
1960年首次公演粵劇《悅誠龍母》,飾有粵劇《李雙雙》等主要角色。1987年被國家文化部評為尖子演員,廣東省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1991年榮獲全國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1993年榮獲湛江市科學技術突出貢獻壹等獎及湛江市有突出貢獻專家獎。1994年創辦小孔雀粵劇團,該團創辦以來,多次應邀赴美國、臺灣、港澳等國家和地區進行文化交流演出活動,並在羊城國際粵劇節、廣東省首屆、第二屆戲劇演藝大賽等比賽中獲獎。歷任廣東省政協委員、湛江市政協副主席、廣東省劇協第七屆主席團成員、副主席。
人物生平
孔雀屏去粵西,可以說是1957年廣州粵劇界的壹件“奇事”。孔雀屏正值妙齡,是最紅的太陽升粵劇團裏的臺柱之壹。為了自己事業的發展,她曾考慮“跳槽”到羊城粵劇團擔任正印花旦,“在太陽升,我是第二花旦,只有十七八歲的年紀,要麽演羅家寶的媽、要麽演林小群的丫鬟,自己總覺得還想上個臺階。”
可是,在等待工作交接時,當時湛江地區粵劇團的老團長找上門,央求孔雀屏支持他們三個月——當時粵西的粵劇演員紛紛往廣州跑,情況十分困難。心軟的孔雀屏只好答應,走到陽江,就想打退堂鼓了,她擔心自己會禁不住觀眾那殷切的目光和掌聲,走不回來。果然,孔雀屏徹底被粵西觀眾的熱情所征服。壹到演出,鑼鼓未敲,露天廣場上就已經等著上萬名觀眾了;山區的夜晚,山民們點著火把步行幾十裏來看演出,那蜿蜒在山嶺間的“火龍”為孔雀屏點燃了事業的新希望。
她思量再三,毅然決定留下來。留在湛江,執拗的孔雀屏又幹了壹件“奇事”——三次要求“減薪”。初到湛江,孔雀屏每月工資是600元。當時,1毛錢能買3個雞蛋,而湛江粵劇團的老演員月工資也不過90元,孔雀屏坐不住了。她把降工資作為留下來的條件提出來,要求降到200元,幾經商量定為400元;壹年後,她在地區大會上作為先進代表發言時公開要求減薪至100元。最後,她的月工資降到了140元。
此後的40多年,孔雀屏足跡踏遍粵西大地,她成為紅土地上無人不知的“雀姐”、“孔老板”。孔雀屏戲路極廣,除擅演青衣行當劇目外,以刀馬旦、潑辣旦應工的劇目也駕馭自如,戲行中人稱“萬能旦後”。她扮演的“龍母”、大腳“馬娘娘”、“李雙雙”都令人難忘。
1960年首次公演粵劇《悅誠龍母》,飾演粵劇《李雙雙》等主要角色。偏處粵西,孔雀屏卻榮幸地三次見到周恩來總理,這讓她得到了極大的鼓勵。1960年,孔雀屏在湛江演出反映抗擊法國殖民者的《寸金橋》,周總理大為欣賞。臨上飛機離開廣東之前,總理還說:“此戲可與電影《林則徐》媲美,如果能把時間壓縮到兩個半小時(當時的粵劇都是三小時壹出),我還想再看壹次!”沒過幾年,孔雀屏參加全國農村優秀劇目展演,周總理又在廣州觀看了她演出的粵劇版《李雙雙》。第二天在羊城賓館接見演員時,總理壹眼認出了孔雀屏這位南國“李雙雙”,笑著說:“電影裏的北方李雙雙是邊搟面條邊和丈夫拌嘴,妳改成邊搓湯圓邊吵架,很有南方的生活氣息,改得好啊!”
人物貢獻
由於年邁,孔雀屏漸漸地淡出舞臺,把主要精力放在培養粵劇人才上。為了湛江粵劇事業的興旺,10多年來,孔雀屏就像孔雀媽媽哺育小孔雀壹樣,嘔心瀝血撫育壹代代小孔雀茁壯成長。通過辦班培訓、與藝術學校聯合辦學、以團帶班、以師帶徒等方式培養了300多名青少年粵劇演員。“小孔雀”已名揚廣東全省。廣州、深圳、珠海、佛山、肇慶以及香港、澳門等地的粵劇團或曲藝社均有“小孔雀”培訓出來的學員。小孔雀培訓班兩次參加廣東省粵劇演藝大賽和廣州羊城國際粵劇節、兩度赴香港參加香港國際兒童藝術節。1998年,梁小明參加廣東省第二屆中青年戲劇演藝大賽獲銀獎第壹;2002年梁小明、莫燕雲參加廣東省第三屆中青年戲劇演藝大賽獲金獎,王惠玲獲銀獎,梁小飛、符康清等獲銅獎。著名粵劇演員彭熾權曾打趣地說,有粵劇團的地方,都有湛江人,以後,會說湛江話的,才是正宗粵劇了。盡管彭熾權是壹句玩笑,但說出了壹個不爭的事實——湛江粵劇人才輩出。而這壹切,都與孔雀屏作出的貢獻分不開。
孔雀屏從藝50余載,為湛江粵劇事業,足跡踏遍粵西大地的山山水水,從北部灣畔到雷州半島,從工礦到山村,從港口漁村到部隊軍營,她深深地紮根在紅土大地,把粵劇藝術無私地奉獻給人民。
人物晚年
進入20世紀90年代,年事漸高的孔雀屏慢慢淡出舞臺,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粵劇衰微了”、“後繼無人了”之類的聲音不絕於耳。孔雀屏又坐不住了。孔雀屏和壹位來自北方的武功技藝老師商討,嘗試用強化、短期培訓學員的方法,先打好武功基礎,經過篩選、觀察,優者留用。消息傳開,湛江附近鄉鎮有不少鄉親攜同兒女前來面試。僅僅七個月後,二十多個“小不點”們首次來到羊城參加國際粵劇節,筋鬥多高、多難也難不住他們,舉座沸騰。十多年來,通過辦班培訓、以團帶班、以師帶徒等方式,孔雀屏的小孔雀培訓班先後培養了400多名青少年粵劇演員。
有人說,孔雀屏是借粵劇之力為粵西的窮孩子建起了壹個“希望工程”。她的“小孔雀”,大多數都是來自農村的困難家庭,只要是身形、長相能過得去,孔雀屏都敞開大門,把他們從饑餓、輟學的邊緣拉回來,管吃管穿,教文化授技藝。孔雀屏帶著大團——湛江粵劇團,拼命演出支撐開銷。孩子們長得快,戲裝常常要隨之更新,為了節約開支,孔雀屏每次到廣州都忙著跑布料市場,在灰塵滿天的倉庫裏翻尋最價廉物美的布匹,所有戲裝頭飾都是由她巧手縫制。
2006年4月27日,農歷丙戌年三月三十日,晚:陳紹基、朱小丹看望孔雀屏
廣東省政協主席陳紹基,廣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朱小丹等領導前往南方醫院,看望粵劇名家、湛江粵劇團團長孔雀屏女士。他們還代表廣東省繁榮粵劇基金會和省委宣傳部送上慰問金,感謝她長期以來對粵劇事業的突出貢獻。
陳紹基對躺在病床上的孔雀屏說:“幾十年來,妳紮根湛江,培養出無數粵劇新秀,我們非常感謝妳。現在,妳成功地做了壹次手術,又過了壹關,我們希望妳堅定信心、好好休息、早日康復!”朱小丹轉身對湛江粵劇團的演員們說:“孔雀屏團長把妳們當成她自己的孩子,妳們要多來看看她。”
逝世
逝世:2006年5月5日,農歷丙戌年四月初八日,22時50分,享年7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