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順:~子。盡~;舊時尊長死後在壹定時期內遵守的禮俗:守~。喪服:穿~。戴~。姓。
孝(拼音:xiào)是漢語常用字,此字最早見於商代,其古字形像壹個孩子攙扶老人,本義為盡心盡力地奉養父母,引申轉指晚輩在尊長去世後要在壹定時期內遵守的禮俗,又引申指孝服。
擴展資料
古代對孝的理解
“孝”是古代中國,乃至現代中國壹項極其重要的倫理關系準則。長期以來,國人對“孝”涵義的理解,存在著較嚴重的偏頗,甚至是誤解。按照《禮記》等文獻的記載,“孝”是壹個錯綜復雜的概念體系。它包涵了“孝”、“敬”、“諫”、“全身”、“繼誌”等內容。
《禮記·祭義》所說的“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也就是說,“孝”的最高境界,是使父母長輩因妳而尊顯,古人常常強調的“光宗耀祖”,指的就是這個意思。而“苛刻”點的古人,或許會很直白的告訴妳:“養”和“孝”,沒有壹分錢的關系。